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咸魚一家的穿書生活 第166章 分地啦!

《咸魚一家的穿書生活》 第166章 分地啦!

有的大石頭天然斷層,鑿子一鑿就能開出一片片這樣的石板。

對條石來說,這種石頭不結實不合格,也就關州這邊家家盤炕,采石場才鑿了一些搭著賣。

一車一百文,和磚頭一比,當真白菜價。

最好的廢料是表面有裂紋的條石,次一些的是好不容易型的條石無故裂開,這兩種都方正,砌墻一點不影響,多抹幾道灰泥就

再次一等鑿砸過程中產生的廢料,這樣的石頭略規整,最后才是小塊的邊角料。

閆老二和戚四兩個將石頭分作幾堆。

“爹,磚多錢?”閆玉問道。

等閆老二報了價格,閆玉呲牙裂

李雪梅嗔道:“什麼怪樣子。”

“太——貴了!”閆玉哀怨的拉著長音。

閆老二接話道:“可不是,算一算咱蓋六間屋,要是都用青磚,好家伙,最得六十吊,這還不算瓦片、灰泥、人工、家啥的。”

“瓦片我也打聽了,那家不止拍瓦,還做泥瓦匠的活,瓦會鋪,炕會盤,房會砌,我打算請他家來蓋房子,咱這磚石房,要是沒個有手藝的,怕糟踐了咱這麼好的材料。”

石料倒沒啥,關鍵是青磚,真心不便宜,幾十兩都花了,也就別差這些。

……

量地的工作已經基本完,大差不差的,衙役們也不是那麼真,非得可丁可卯。

說是五畝地,實際上都要讓出一些來。

閆懷文和梁滿山現在畫的是草圖,真正的魚鱗冊,還得細細雕琢,有分圖有總圖。

每張分圖上繪有田塊形狀草圖,旁注坐落、面積、四至、地形及土質(平原、山地、水邊、下洼、開地、沃壤、瘠貧、沙荒、鹽堿)等級,按照《千字文》順序編號,詳細登記每戶土地畝數和方圓四至,并繪有田產地形圖。

Advertisement

魚鱗總圖由各分圖田塊組,田塊注有田塊編號、面積及水陸山川橋梁道路況。

但他們不用等到閆懷文和梁滿山畫完魚鱗冊。

事實上,衙役們量完畝數,已經可以分地。

待三年之后墾荒田,衙才會據魚鱗冊初繪與實地驗看后,給立田契。

如果三年后,不能變荒為田,衙會收回土地,也可能會追繳發放的良種。

大家伙再次聚集到大石頭

閆懷文和梁滿山送走了衙役,轉回來便看到一雙雙火熱的眼睛。

在虎踞城登記的籍冊上,他們是九十七戶,家家人口繁茂。

實際上,他們是一百七十六戶。

閆懷文想了想,讓人現做了竹簽,每一都做了記號。

第一批滿戶數,這一百七十六個人可以最先在草圖上選他們想要的地塊。

第二批開始出現減戶,運氣好兩次都占先的,兩塊地湊到了一起。

第三批再減,大家開始索到規律,不再聚集扎堆。

到第四批的時候,很輕易和前面家人選中的地塊會合。

第五批……

第六批……

閆家是按年齡的。

閆懷文是第一個,閆老二、李雪梅、大丫、閆向恒、閆玉這樣的順序。

閆玉是第六批,此時的地塊已經被分的七零八落。

大伯和爹在前面,兩個人運氣都不錯。

老閆選了靠近村子的一塊地,閆老二很順利的選中了臨近了一塊地。

當然也可能是村里人謙讓了下下。

到李雪梅的時候,選了靠近河邊的一塊地。

大丫是第四批第三個,靠近村子的地全都被選走,自然和嬸子選在一起。

到了閆向恒,就很尷尬。

發現閆家選了河邊,其他人也有樣學樣,河邊已經沒地了。

Advertisement

閆向恒斟酌再斟酌,選了北邊靠山,打谷場往上的一塊地,那一塊地畫的非常特,不是方正的,而是一個長條,因為挨著山腳,畫線以外還有一些邊邊沿沿的空余。

畫這塊地的時候他恰巧就在旁邊,記得衙役們當時的調侃:誰要拿了這塊地可占了便宜,這邊上的石頭一搬,不就又多出幾分……

閆玉覺得自己的選擇面還是廣的。

這一次量地不是可著人頭,著實多畫了好些出來,這些多出來的地,是給有余力的人家,和日后分戶分家預備的。

想了想,拿了南邊靠林子的一塊地。

這一片不是那麼歡迎,靠林子太近,鳥雀總來顧,每年辛辛苦苦種點糧食,還不夠填那些小東西的直肚腸。

在閆玉之后,還有第七批……第八批……第九批……

尤其是羅村長家,這種時候異常顯眼。

清一水的小子,一直抓到第十一……

五鐵可憐的選了三鐵哥和四鐵哥給他留好的,夾在他們倆中間的一塊地。

沒錯,就是這麼自由,到了最后基本是羅家的開放選擇時間。

五鐵差點沒哭出來,他等啊等等啊等,沒想到是最后一個。

孩子覺得自己落后了,委屈的鉆到他娘懷里。

羅大黑著臉,將娘倆擋在后。

二鐵哈哈笑著將五鐵喊出來,借了胡家兄弟的彈弓,再帶上四鐵,也不知說了什麼,惹來兩個孩子陣陣歡呼,蹦蹦跶跶跟著他往林子里去。

閆懷文將草圖鋪在大石頭上。

大家伙沒頭蒼蠅一般,往自己的地里跑。

剛剛是在圖上選的,眼下他們才是真正去看屬于自己的地。

不出閆懷文意料,有記混的,三三兩兩作伴回來看圖。

Advertisement

還有到了大致地方找不到哪塊是自己的。

圖只有那麼小,地卻那麼大,懵圈了。

還有本沒看懂圖的,也沒人知道這種人是怎麼選的地。

更有家里地太多,一家人一起去找地,找到一塊做了記號,再返回來看圖,去找下一塊……

總之閆懷文這里,就跟走城門一樣,來了走走了來。

他和梁滿山不干別的,不停給人講圖,指一指在哪個位置。

不過有一點,倒是家家都一樣。

但凡只要他們找準,確定腳下就是自己的地,就再也不會搞錯忘記,記的死死的。

閆玉是其中翹楚。

閆老二也不遑多讓。

兩個都不用看圖,一路小跑。

找地找的神準,找到一塊,就在地塊邊界做上記號。

嘿嘿!就是這麼小心眼,怕人多占他們的地。

跑到河邊兩塊地的時候,爺倆還的欣賞了一下容嬤嬤選的地。

就在李雪梅的地邊上,沿著河,靠著山,是河邊最北頭的一塊地。

這塊地有一個好,旁邊的山勢非常平緩,幾乎就是一個大石臺。

閆玉最初想在這里建一個亭子。

觀河亭,有意境啊有意境。

但轉瞬就將不切實際的想法推翻。

亭什麼子,這大石臺曬魚干、曬秋菜……各種曬不要太方便。

以后收了糧,不想拉到谷場去,直接攤在石臺上。

真香!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