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掛的牌匾
張知魚本來想帶著娘出門看船, 李氏點點的頭道:“才有了幾個錢就在這兒充大戶,買船你跟阿公阿婆說過麼?”
“我們先把這事兒辦了,阿公見著東西就不說什麼了。”張知魚笑, 張阿公此人雖然有些貪財,但不貪不義之財, 像兒媳婦的嫁妝和私房在他心里就屬于這等范圍,只要寫了李氏的名字, 可以肯定阿公最多說幾句, 卻不會手要回來。
李氏還是不愿意,有心想將銀子留下來置幾間屋子,銀子留在手上不能生錢,但有了房子或賃出去或自家住, 以后說親都是極好的籌碼,既然張阿公和大郎打定主意給魚姐兒招贅, 那就得有足夠的底氣找好婿才。
不過不能買, 過過眼癮還是可以滴。母二人便收拾一番,喊了正充門神的夏姐兒一道,準備出門逛逛,及至半下午再去船上做活兒。
幾人方出了門子,就見張大郎正在家門口掛匾額。
雖不能換銀子,但怎說也是皇帝親自寫的,最好還是得恩戴德地掛起來,免得人說, 給張家人扣個藐視皇恩的帽子。
不過張家人心里都不是很樂意,概因南水縣有個拜拜的習俗, 老老有事沒事都跟諸天神佛通個氣兒。皇帝老子在大家眼里那也是開過的。
假如把匾額掛在門口, 街坊們準得連去廟子的腳力都省了, 睡醒一睜眼大可以沖著門匾一二叩首。
王阿婆眼睛看不大清楚,但子已好了許多,站在門口瞇著眼盯著張大郎的腰帶,手了兩把,又轉著念珠閉眼長嘆:“把匾額掛這麼低,這是要折福的,到時把咱們家拜沒了怎生了得,瞧瞧,才掛上去就發熱了。”
張知魚牽著阿婆的手,愁道:“阿婆,那是爹的腰!”
王阿婆又拿眼對著上頭瞧,瞇了半天拍板:“不能掛。”
皇帝的招牌掛門上,且不說有被人拜得全家死絕的危險,再者這樣難免招搖,顯得張家人高人一等似的,他們又不準備搬家,做這個樣子干什麼,街坊都不好來往。
張知魚眼珠一轉,深明大義地說:“沒錯,我們家廟門太小,掛門口給人了怎麼辦,我看還是抬回祠堂,讓它日夜香火熏陶,也顯我們對皇帝老爺有孝心。”
眾人深覺這話不錯,讓人挑不出半點由頭,當下便取了匾額又打算抬將回去,卻見巷子里轉出輛青布馬車,上頭下來一個笑的蓄了長須的中年男子,約莫四十歲左右的樣子。
小林掌柜下車盯著匾額看了一瞬,篤定找對了地兒,對著眾人拱手便拜,直言是金陵葉家的書鋪掌柜,又從懷里掏出葉九思的信,信封上畫了大桃騎豬的小像,活靈活現,跟要從畫里跳出去似的。
這再做不得假,張知魚親眼見過葉九思畫人像,知他有一手好丹青,且跟師爺又見過小寶和大桃在鄉野疾馳的場景。
眾人在門上嘰咕幾句,知道阿公狠賺了一筆,都忍不住雙手合十對著匾額一拜,心說老張家真是要騰飛了,個個都是招財進寶的福星。
王阿婆心頭一驚,更篤定決不能把這匾額掛家門口,自家把自家拜沒了,這怎麼說?
夏姐兒的見著喜事就跟勺似的,立馬就拽著小姑豬突猛進般彈到阿公門口嘰咕,給老頭子唬得同手同腳地出了門子。
老天爺,他賺了二百兩銀子,佛祖顯靈吶這是。
張阿公出門看著兒子拿著匾額,左右也沒個菩薩在場,一時心難耐,心道不如就拿此替了罷!便沒忍住拜了拜,兩個小的在后頭有樣學樣,唬得張大郎一個輕躍倒掛在門上,只手朝下拿著匾額對著爹:“爹,我還沒活夠呢。”
小林掌柜帶著兩個小廝站在門口心說,張家果然奇人遍地,不發也難,又道他家大郎實在是慧眼識珠也。
張阿公對兒子的話充耳不聞,直將他死活拋在腦后,轉頭看小林掌柜,須道:“我書賣了?”
“二百兩銀子。”小林掌柜笑,拿話捧他,“金陵都在說老張大夫治家有方,是個老福星!”
金陵,就是那等做過王都的金陵,都在傳頌他張年的名了?
張阿公立在門口,只覺天地都蒙了一層微,一切都顯得那麼不真實,當下便捂著口呼呼氣,眼見著要倒,一眾孝子賢孫見勢不妙忙連搶帶抬將他弄了回去。
孝子正給他爹捧茶順氣,孝媳一掌拍在凈說鬼話的賢孫上,豎眉:“讓你凈傳鬼話,看給你阿公唬得。”
夏姐兒忍疼:“不曾說鬼話,小林掌柜就是這麼說的呢,娘。”
一口飛鍋冷不防砸到頭上,悶頭喝茶的小林掌柜再裝不得烏,干咳一聲關切地看張阿公:“老張大夫子可曾好些?”又苦臉一嘆:“若有個不好我怎跟大郎代。”
“免老,我張大夫就行啦。”一時歇過氣兒,張阿公便覺自個兒強力壯如二八小伙,哼,一個有事業的人怎麼能說老?又神抖擻地坐直了問:“我的書怎生賣的,怎麼這般快就賣了。”
小林掌柜見他好端端地坐著,臉上還泛著激的紅,掂量了兩句,不住地看正給阿公把脈的魚姐兒。
張知魚索一番轉眼就有了定論,心說阿公子素來健壯,怎這般容易被嚇得。
那頭張阿公給頻頻使眼,張知魚會意,眨眼就給這面子大過天的小老頭尋出話來:“不妨事,吃盞熱茶順了氣兒也就好了,還是那日在鄉里耙土鬧的,筋骨還不曾養好。”
“我只有這麼一個大哥,他要我做,有什麼法子!”張阿公傷一嘆,毫不猶豫地就將扣在大哥頭上的鍋加了把鎖,還遞給孫兒一個贊賞的眼神,好歹維護住自個兒被二百兩銀子唬得的臉面。
無量天尊,張知魚為大祖父悲嘆一聲,又悄悄說了幾句對不起。
如此小林掌柜才了口長氣,放心地跟大伙兒說起這事來。
原來這八百冊書還真有有些不好賣,一個才出了泥地的鄉野大夫寫的書如何賣得,鄉下人不識字,城里人瞧不上,幸好張阿公有魚姐兒提醒,在里頭加了家禽走得病的圖畫,如此極大地提升了此書的可閱讀,又有藥坊幫忙,左右的鄉縣多都銷了些出去。
葉二郎見這樣下去要折本,便打算跟銷的書捆綁起來,要賣《傷寒雜談》就得先買《家禽家蓄病癥論》,先前的名兒被他給改了,這樣顯得更專業。
不想這事兒初見效,葉二郎就從大哥信里聽說了鹽工的事兒,瞬間就喊停此事,將賣不出的老貨跟這剩下的六百冊書捆在一起,又花了一點錢請些小花四念叨幾個孩子救鹽工的事兒——主角兒是那群鹽工和魚姐兒,張阿公在里頭扮演的是一個深明大義的當家人,跟菩薩轉世似的渾冒圣。
實則這事兒父幾個在家瞞得不風,張阿公兒不知道,但此書因此賣得極好。
時人都重名聲,就這些有風骨人家,魚姐兒幾個孩子又那般小,賺得眾舉子小娘諸多眼淚,小林掌柜離開前,聽說都有人在著手編戲了。
葉二郎趁熱打鐵,趕拉出橫幅道:養豬和養孩子是一個道理,豬養好了孩子還能差麼?——張年大夫萬歸一養法。
張大郎聽得嘖嘖稱奇,張阿公聽得眼冒淚。
張知魚則喜上眉梢,懷疑這是來了老鄉。
遂問小林掌柜:“葉二哥小時撞過頭不曾?說過胡話不曾?”
小林掌柜奇怪地看一眼,道:“這倒不曾,只是來過兩個賴頭和尚指著二郎說——‘小兒抱金,以后這家要發慘!’。”
那會兒一家子因是庶支還被人騎在脖子上,靠兩間糧食鋪子,二百畝地過活兒,要知葉家是八大鹽商之一的巨賈,分出來的庶子竟然只能靠這點兒東西過活,跟打發花子也不差什麼。
葉二郎從小跟著掌柜們學習,逮著過路的小商賈都能笑臉相迎去請教,這般二十年如一日才將葉家糧鋪開遍金陵。
張知魚點點頭,這樣有毅力的人不大事那簡直說不過去,又嘆一回,看來是葉二哥自己爬滾打開了天眼,他不是穿來的。
眾人說一回葉家如何如何,小林掌柜見在張家坐得半日口舌費盡還不曾說到正事兒上,心頭急得要死,直罵自個兒今日撞了鬼,正事不說倒跟大娘似的胡扯,忙咕嚕嚕牛飲一盞茶,打斷話笑:“我家東家原打算再加印八百冊,又著我問問何時能寫完新書。”
張家諸人聽故事正聽得津津有味,這時才想起來還有這回事,忙看張阿公。
其實小林掌柜家里也有幾個跟八九歲的淘猴兒,他也想取取經來著。
張阿公此事上很有些堅持,他是大夫,發財實非他老人家本愿,只是想平平無奇地做個流芳百世的醫家罷了,遂心一橫拒絕道:“寫醫書,教孩子麼,不。”
小林掌柜吃了好大一驚,心說張家人竟這般高風亮節,錢送到門口都不要,又拿話勸他。
張阿公撇道:“幾個孩子日打罵狗的,有個甚說頭,就是魚姐兒也只是胎里帶來的靈,五六歲上那也是人嫌狗厭,還把白面往泥里塞說放會兒會變八個大,這等事說出去,讓人牙都笑掉了。”
張知魚心說,這純屬添油加醋敗壞的名聲,還沒進行實踐就挨得好打,又何曾拿過白面,那會兒家里吃個饅頭還只給王阿婆養子呢。
小林掌柜不信,笑:“好歹說說如何這般能肚皮的小神醫的。”
張阿公咂 :“也沒怎教過,這孩子只能勉強說句不笨,日日自個兒看書習字,滿巷子給人扎針罷了,就是豬這般勤也得化形,連開方的手藝都還沒,也只扎針合上有點用。”
小林掌柜險噎死,他家幾個猴兒何曾自個兒看過書,又何曾主算過賬,真是貨比貨得扔!
張阿公覺得自個兒還能再寫本瘍醫手記,賣它個三千冊。
小林掌柜想想道:“老張大夫先寫著,回頭我先跟東家說一聲,醫書這事兒不比那等書好賣,得趁熱打鐵,趕著時機來。”
唱戲的架高臺時就是張氏阿公大賣特賣之日。
說罷此事,小林掌柜對旁小廝一揮手,將二百兩銀子抬進來。
本來小林掌柜是想帶銀票來著,二百兩銀子兌銅錢人都能砸死三個,出門在外多不方便,葉九思深知張家人習,個個都是錢串子,二百兩,他怕不夠他們數的。
幾個小的日日將面皮抹灰,自覺不跟爹娘似的裝相,都湊過去看滿滿一箱子銅錢,嘰嘰咕咕地商量怎生花。
張阿公坐不住了,起趕似的趕夏姐兒幾個,罵:“風也想吃糖,牙長齊了再說!”
殊不知幾個小的已經在那一千兩銀子上開了眼,嘆一回阿公小氣也就跑開了,還湊一說金子去,二百兩銀子麼,也就那樣吧,大家眼皮子都不跟阿公似的淺啦!
小林掌柜看著不為所的張家人,心說人也不像大郎說的那般財,還頗有視金錢為糞土的樣兒哩。
張知魚還著不走,用手冰涼的銅板樂歪了。
家里正愁沒銅板花,說把金子兌開吧,張阿公立時就能惡婆婆似的倒在床上喊心口疼,這會兒抬了一箱銅錢來的葉知縣,在眼里別提多心,直夸:“知我者葉知縣也。”
小林掌柜驕傲糾正——請他葉通判!
張知魚砸舌:“知縣是六品,通判是五品,葉大人好運道,竟然連升兩級!”
宋書綺重生了,在一切悲劇未發生之前。斗庶妹,打登徒,復仇之路不亦樂乎。只是為什麼又會遇見前世臨死那個來救她的冤家?這冤家還未卜先知,算無遺策?“上官錦,你到底從哪來?”“從夫人來的地方來,往夫人去的地方去。”…
薛寧一睜眼發現自己重生回到上輩子。她本是侯府嫡女,卻在十二歲那年被告知自己其實是被人與真正的侯府嫡女惡意相換的農家女。上輩子,身份揭穿后她以養女身份繼續留在侯府,卻因與嫡女爭寵下場凄慘。這輩子,她爽快請辭,卻發現親生父母住在牛棚不說,親生父親還癱瘓在床。開局就是人生低谷,幸好她有異能在手:賺銀子,建房子,治父親……眼看著日子越過越紅火,惦記她的人越來越多,某世子坐不住了……
嫡姐嫁到衛國公府,一連三年無所出,鬱郁成疾。 庶出的阿縈低眉順眼,隨着幾位嫡出的姊妹入府爲嫡姐侍疾。 嫡姐溫柔可親,勸說阿縈給丈夫做妾,姊妹共侍一夫,並許以重利。 爲了弟弟前程,阿縈咬牙應了。 哪知夜裏飲下嫡姐賞的果子酒,卻倒在床上神志不清,渾身似火燒灼。 恍惚間瞧見高大俊朗的姐夫負手立於床榻邊,神色淡漠而譏諷地看着她,擡手揮落了帳子。 …… 當晚阿縈便做了個夢。 夢中嫡姐面善心毒,將親妹妹送上了丈夫的床榻——大周朝最年輕的權臣衛國公來借腹生子,在嫡姐的哄騙與脅迫下,阿縈答應幫她生下國公府世子來固寵。 不久之後她果真成功懷有身孕,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嫡姐抱着懷中的男娃終於露出了猙獰的真面目。 可憐的阿縈孩子被奪,鬱鬱而終,衛國公卻很快又納美妾,不光鬥倒了嫡姐被扶正,還圖謀要將她的一雙寶貝兒女養廢…… 倏然自夢中驚醒,一切不該發生的都已發生了,看着身邊沉睡着的成熟俊美的男人,阿縈面色慘白。 不甘心就這般不明不白地死去,待男人穿好衣衫漠然離去時,阿縈一咬牙,柔若無骨的小手勾住了男人的衣帶。 “姐夫……” 嗓音沙啞綿軟,梨花帶雨地小聲嗚咽,“你,你別走,阿縈怕。” 後來嫡姐飲鴆自盡,嫡母罪行昭彰天下,已成爲衛國公夫人的阿縈再也不必刻意討好誰,哄好了剛出生的兒子哄女兒。 形單影隻的丈夫立在軒窗下看着母慈子孝的三人,幽幽嘆道:“阿縈,今夜你還要趕我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