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端著磨好的糯米和紅豆往廚房走,對魚姐兒投來的目視若無睹。
臘月二十四送灶神對老百姓來說是頂重要的一件事,蘇州周圍的人家在這一天都要做了團子給灶王爺上供,希他來年依然能保佑家中事事順利,五谷登。
祭拜完灶神的團子末了還得如臘八粥一般分給周圍親厚的鄰居,這樣要做的事就太多了,李氏哪有心理孩子。
山不來就我我就去就山,張知魚見娘不理自個兒,放了筆就喊:“娘,我要吃咸團子!”
那頭沾了滿臉墨跟個花貓似的夏姐兒虎了臉:“娘,我和爹都吃甜的,不做咸的,咸的狗都不吃!”
李氏只假裝沒聽到,提了籃子就鉆進廚房。
梅姐兒和孫婆子早把灶上打點好了,只等著李氏一來就開火。
南水縣習慣做團,團子越大寓意就越好。
李氏每年都要做兩個拳頭那麼大的團自家吃。分給街坊的便是小小的一串跟湯圓一樣,但誰家也不會挑剔,住在這條巷子的人大多都沒地,米面樣樣都得從外買了來,誰家舍得做那麼些團子?只要能互相嘗個滋味就是很好的兆頭了。
李氏雖然不想廢那麼多心神,但家里人多口味兒也怪。月姐兒和水姐兒年年都為著甜咸口拌。沒得法子,李氏為了不至于讓這個家因個團子散了伙兒,只好每年都做兩種。
取了糯米調好面就往里塞早早調好的豬餡兒和魚餡兒好上了蒸籠,再將兩碗泡好的紅豆煮后泥,取了糖和豬油拌勻。
若是尋常主婦,甜團做到這樣的程度只等著晾冷了團便算是做好了,李氏卻別有巧思,喜歡把流油的咸蛋黃用豆沙裹得了才算完,這樣的團子做出來又甜咸適中,又又,誰也挑不出錯兒來。
李氏手藝好,年年街坊從不落下張家人,就為這能得張家還回去的小丸子。
這天還不到中午,整個南水縣都是灶火蒸出的暖暖甜香,街上提著大包小包灶團的人絡繹不絕,且這會兒已經不設宵,直到元宵節過后才會恢復常態,所以到都鬧哄哄的。
在這樣快活的氛圍里,竹枝巷子的主婦卻犯了難,黎氏帶著自家做的蝦藕團坐在李氏房里道:“咱們可要給顧家送禮?”
雖是詢問的口氣,但李氏哪里看不出大伙兒的不愿。普通百姓人生三大樂不外乎吃大戶、發橫財、看樂子,吃大戶且在發橫財前邊兒,可見大伙兒對這事兒多期待了。
久不見大戶彈,小民坐不住了,咂著嘆阮氏真乃絕頂主婦也,地皮子且還沒踩熱就想倒賺一筆團子吃,難怪往竹枝巷子來,這不是合該大伙兒一塊兒做鄰居麼?
看著黎氏眼里的贊嘆和不滿,李氏心里好笑:“們孤兒寡母的,想省點兒也很正常,誰家沒了男人不想方設法賺點嚼用。但這團子不值幾個錢,你我貿然上門就怕別人以為咱們結,不如等家送了來再回禮,不曾送就當這事兒沒發生過。”
黎氏也覺得這個主意好,拿了小丸子就回家往外一說,果然巷子里便紛紛平靜下來,靜等阮氏出招,好些婆子媳婦兒連飯都不曾吃得多,心心念念地預備著如何與顧家打得有來有回。
正在家里畫花畫鳥的阮氏聽了小丫頭祿兒的話心里直想跪在衙門跟前兒喊聲青天大老爺,民婦實在是冤枉吶。
在古代,人嫁人便是二投胎,阮氏頭胎不行,二胎卻投對了路子。顧教諭對那是好得沒話兒說,兩人婚十來年,一個下地做飯樣樣能干的村姑早已改頭換面。現在別說人往來,就連切個菜都能把手砍了。
顧教諭一去,阮氏本想著自個兒支楞起來,不想做了兩頓飯,家里碗筷都換了一,疼得婆子都喊天,再不要一手指。
日子一長阮氏也想開了,估著一家子靠著顧教諭產也能滋滋潤潤活得一世,便放寬了心該吃吃該喝喝。除了想起丈夫時還流淚兒。這些日子竟活生生胖了一小圈。
念起顧教諭,阮氏淚珠子又淌了一臉,連聲吩咐道:“咱們家還有些好食材,我吃不得葷,慈姑卻不能不吃,你用湯吊了味兒哄慈姑是素的吃了,顧郎見了也不忍心他這樣守著。”
丫鬟婆子都是顧教諭從前挑細選的忠仆,讓們抹了脖子替主子去死也不是不可能,只看們能跟著婦孺連夜溜走就知必不會反駁阮氏了。
幾個人提了一大桶糯米幾只就到廚房煮起來,怕味兒散出去還在慈姑房里放了好些熏葉祛味兒。
顧慈看著一家老小掩耳盜鈴的樣子,廢了好大的力氣才裝一點不知。爹娘有多好他不是不知道,娘這樣做不過全是為了自己而已,爹不在了,那麼照顧家中的擔子就該由他擔起來。
若阮氏花了錢財,這只能說明是自己做兒子的無用而已。
想到這他便夾起一個團子細細吃了。阮氏見了果然高興,也陪著吃了不。
那頭婆子丫鬟趕慢趕,忙得大汗淋漓才在晚膳前做好了灶團給各家分去。
魚姐兒正在前院跟著阿公練字,開門就見門口站了個穿綠比甲的小丫頭提著木盒子結結道:“阮娘子讓我來給你家送團子。”
李氏接過盒子開了一看,里邊竟放了兩個比粽子還大些的灶團,默不作聲地換了珍珠小團,把自家正準備吃的團放了進去。
回頭切開一看,里邊盡是香菇青菜,再困難的人家這會兒也沒有用這個抵事的。
月姐兒氣得都抖了:“嫂子,我找他們去!咱們家可是豬豆沙做的灶團可貴呢,怎麼能換這麼個中看不中用的繡花枕頭!”
張知魚卻聞著中間有點點淡雅的香,想起傳說中各家大戶用八只吊青菜的典故來,提了筷子就往里送了一塊嚼了。
心里都很有意見的張家人默默地看著這個不爭氣的小饞鬼。
張知魚咽了就道:“味的呢,很好吃。”
夏姐兒看著那香菇青菜笑得險從桌子上跌下去,捂住肚子就:“大姐又作怪,又逗人!”
李氏鼻子多尖?聽了這話卻沒笑,也手夾了一塊吃了,然后在張家人的注目中緩緩嘆道:“真是味的,我還當湯吊白菜是胡謅,原人家竟真這麼吃。”
李氏的舌頭,還用得著懷疑?
張阿公背著手就從墻角翻出一壇子酒來配它,多貴啊,張家人一年也吃不上幾次吶。
從這天起,在張家人心里,那顧家簡直就是個名副其實的金窩窩啦。
但懷著跟月姐兒一樣念頭的可不是一家兩家,而是幾乎囊括了整個巷子。
苦慣了的人家都濃油赤醬,撇去油腥的味,那得多淡?
大家哪嘗得出來?有當家的主婦吃了幾口把筷子一撂就嘆:“這個寡婦是有真本事的,一堆素菜就換走了半個巷子的團!”漸漸的心里也將當個對手了。
作者有話說:
周四v啦,真的謝謝大家對我的鼓勵。如果可以我再厚請大家看看另一本種田預收《大宋包租婆》。v以后發文的時間會改到晚上零點。
最后需要說明一下,文里出現的蘇州習俗來源于《清嘉錄》,如果大家對江南風俗興趣這本書就是寶藏哦。鴨蛋黃的做法也不是李氏獨創,只是我開了一滴金手指。
謝在2022-03-14 07:04:19~2022-03-15 05:45:12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的小天使哦~
謝灌溉營養的小天使:北極星、永遠的寶藍 1瓶;
非常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上一世她為他殺百嬰、取血骨,負儘天下人之人,到頭來卻被他無情背叛捨棄,她發誓今生勢必要逃開那個男人的桎梏;浴血重生,她是恃寵而驕的相府嫡女,惡名昭昭,這一世她註定驚才豔絕,聰慧無雙,驚豔世人!醫毒雙絕,驚世古武,棒打色狼,智鬥小三!紈絝世子,溫柔太子,冷魅王爺,清冷公子……都為她癡迷;冷峻,邪佞,狂傲,她俯視眾男色;諸侯奪嫡,四麵楚歌,腐朽的皇權崩塌,新的時代已來臨,且看她紅妝素手如何指點江山。
她是雲侯府的庶女,雖心智未開,卻頗為受寵,殊不知她的未婚夫卻聯合他人對她種種設計,乃至將她推落懸崖。然而,當她睜開鳳眸,懶懶的目光卻難掩風華。他是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閒王,手握重兵,殺伐果決,擁有傾世容顏,卻千金難買一笑。某晚,兩人臥於床榻,看著某男的笑容不屑撇嘴,笑成這副傻樣了還千金難買呢?“娘子,今晚月色正好,你不妨現個原形給我看看。”某女滴汗,“說人話!”某男勾唇一笑,邪魅叢生,“為夫向來少說多做。”
虞莞原本是人人稱羨的皇長子妃,身披鳳命,寵愛加身。 一次小產后,她卻眼睜睜看著夫君薛元清停妻再娶,將他那個惦記了六年的白月光抬進了門。 重活一次,本想安穩到老。卻在父母安排的皇子擇婦的宴會上,不期然撞進一雙清寒眼眸。 虞莞一愣。面前此人龍章鳳姿,通身氣度。卻是上輩子與薛元清奪嫡時的死敵——模樣清冷、脾氣孤拐的的薛晏清。 迎上他的雙目,她打了個哆嗦,卻意外聽到他的一句:“虞小姐……可是不愿嫁我?” - 陰差陽錯,她被指給了薛晏清,成了上輩子夫君弟弟的新娘。 虞莞跪于殿下,平靜接了賜婚的旨意。 云鬢鴉發,細腰窈窕。 而在她不知道的上輩子光景里—— 她是自己的長嫂,薛晏清只能在家宴時遠遠地看她一眼。 再走上前,壓抑住眼中情動,輕輕喚一句:“嫂嫂。” 【又冷又甜薄荷糖系女主x內心戲起飛寡言悶騷男主】 1V1,男女主SC 一些閱讀提示:前期節奏有些慢熱/女主上輩子非C,介意慎入 一句話簡介:假高冷他暗戀成真。 立意: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虔親王豫懷稷覺得自己這輩子殺伐果敢、機關算盡,定是毫無軟肋,天下無敵的存在。可上天卻告訴他什麼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派來一位嬌滴滴的宋家小娘子——宋瑙。小娘子看著身嬌體軟,柔弱可欺;實則大智若愚,堪堪見了兩麵就穩穩地拿捏住了他的死穴。卻避他如猛虎,死都不願嫁入虔王府,還手拿一踏京城各家公子的畫像,看樣子是要從那群“庸脂俗粉”裏找個嫁了。豫懷稷表麵上故作輕鬆地搖搖頭:“她一味求中庸穩妥,到底是挑男人的眼光不行。”話音還沒落就把自己往人手上送,不是上門拜訪,就是英雄救美,一來二去成功讓宋瑙成了大昭百姓口中的準王妃!沒成想夫人沒娶到,宋瑙隔天就讓人給綁了,還牽扯出了一堆案件。迅速回過神來的豫懷稷表示:夫人要娶,案件要破,一個都不能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