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奈何她腰纏萬貫 第351章 半夜歌謠聲

《奈何她腰纏萬貫》 第351章 半夜歌謠聲

九月廿一,潤安城外都是一夜無眠。

到了凌晨左右,正是一天中寒氣最盛之時,天上又淅淅瀝瀝下起了雨,那雨開始還是細雨,到后面就有些下大了。

夜晚被營,糧草又燒了三分之一,叛軍的士氣有些低落。

士兵們或躺在營帳中睡覺,或坐在避風避雨的篝火旁發呆。

就在這時候,新野縣和新鄉縣的山里,傳出輕聲哼唱的歌謠小調。

這小調都是遼州這邊流傳的,有康平縣口音的,有遼中口音的,還有虎牢關、虎狼關等的,什麼口音都有。

小調容,唱的無非是父母在家待兒歸,妻倚門翹首盼,還有當年北蠻關時的凄慘。

這種鄉間小調,在凄雨寒風中,最是勾人鄉愁。

聲音很輕,好像就跟駐軍隔了一片矮樹叢而已。只有駐扎在外面的士兵們,聽得最清楚。而叛軍的將領們,大多都安營扎寨在最中間最安全的位置,雨夜也不會出來巡營,都沒聽見。

杜固聽到這些小調,嚇了一跳,左右一看,士兵們都靜靜聽著,沒人起去搜查歌謠來源,他微微松了口氣。

劉衡之前沒說還有這安排,自己該做點什麼?他詢問般看向楓,結果楓面無表地看著他。想開口問,楓那冷臉又明顯是不會回答的樣子。

難道是劉知縣相信自己,覺得自己會隨機應變回應?杜固不由有些激,劉大人對自己真是有知遇之恩啊。他干勁更足了,想了想,沖耿長貴幾個微微點頭示意。幾人湊到了一起,耿長貴咬了,低聲說,“杜先生,大人這是什麼意思啊?”

“這都是家鄉的小調,明天要是攻破潤安城,這些士兵們就得離開遼州了。我料想大人是想勾起士兵們的思鄉之。我們去問問那些士兵們都是哪里人,聊聊家鄉的事。”杜固說著,又看向楓。

Advertisement

他哪里想到,這事不是劉衡安排的,是汐跟何明全、徐主簿等人商議之后,想出的法子。

時人重故土,又所謂師出有名膽氣壯。

安王這次出兵,帶著一群遼州籍貫的士兵南下攻打京城。遼州又在北蠻圍城之機,士兵們更加掛念家鄉親人。

而安王出兵的名義是清君側,可是這些日子安王勾結北蠻妄圖謀反的聲音,傳遍了遼州全境,士兵們一想到冒著誅九族的風險造反,心里就更加惴惴不安了。

這種時候,聽著家鄉小調,叛軍中的普通士兵,必定會有些緒。只要他們不是鐵了心跟著安王造反,士氣就先低落了。

這些楓都不知道,但他也不能跟杜固說自己什麼都不知道啊。所以,最好的法子,只能不說話裝高深了。看到杜固又看向自己,楓干脆轉頭閉眼,在糧草營角落里睡著了。

杜固看楓不反對,就覺得自己想對了。

他們在糧草營做民夫,干活賣力,又同是遼州人,跟不士兵搭上了話。尤其是杜固,識文斷字,有幾個小旗還拜托他代寫過家書。

聽到這歌謠后,誰能不起思鄉之

杜固看火堆邊有認識的小旗在烤火,他湊了過去,拿出裝著熱水的水囊,“蔣大人,來,喝口水暖暖。”

蔣小旗正在聽著小調,聽到聲音回神,接過水囊喝了一口,“杜先生別我大人了,我算哪門子大人啊。謝謝杜先生。”

杜固沖歌謠傳來的山林方向努,“也不知什麼人躲在里面,我都聽到我們遼中小調了。”

“誰說不是呢,我也聽到我們家那兒了。”

“蔣小旗是哪里人?”

“就在虎牢關外,唉——也不知道北蠻會不會打進來。”虎狼關外,北蠻陳兵,早就是民皆知的事,這些士兵們沿路過來,也聽到逃難的流民們議論紛紛。

Advertisement

杜固跟著嘆了口氣,“反正出來了,明兒我們也許都不踩在遼州地界了,別想了。這要是打下來,您可就要加進爵了。”

耿長貴抱著一個窩頭湊過來,聽到杜固的話,反駁說,“杜先生就會哄人,我一想到我得跟著大軍到京城去,就害怕。這刀槍無眼的,我死也想死在遼州啊,好歹離家近點。”

“你胡說什麼?”杜固狠狠瞪了他一眼,“晚了怎麼還不去睡?”說完惴惴不安地看了蔣小旗一眼,“蔣大人,您莫聽他胡說八道,他那張不會說話。”

“我說句實話怎麼了,哪怕讓我跟北蠻人一起死,也好過死在京城啊……”

“你滾蛋!”杜固一個文人都口,起一腳將耿長貴踹倒了,“沒灌黃湯怎麼說起胡話來了?今天搬了一天不累啊,回去睡覺。”說著沖火堆邊蔣小旗和幾個士兵連連作揖,“諸位別跟他一般見識,他這兩天腦子有點不清醒。”

耿長貴的窩頭掉在地上,抱住了腦袋,“我……我就是擔心家里……”

杜固一把拉起他,“跟我回去,快走。”說著連拖帶拉地將人帶走了。

蔣小旗幾個看著地上滾的窩頭,一個士兵上去撿起來,將外皮撕了,放火上烤熱,掰開來每人分了一小塊,眾人都有些憂心忡忡。

另一邊營帳里,有家在康平的士兵,聽著小調,不由悄聲問同鄉,“虎子哥,你說我爹會不會也被拉來當壯丁啊?他們……還好嗎?”

那被問的同鄉抬頭看著漆黑夜,重重嘆了口氣,“將軍不是說,只要家里有人在軍里的,都不會拉來當民夫的嗎?”

“可是,我聽那些民夫們說,沒人問,看到人就抓……”這士兵年紀有點小,忍不住啜泣起來。

Advertisement

他那同鄉再也睡不著了,起靠坐著發呆。

這些歌謠響了好久,待到雨勢漸停時,歌謠才停止了。

士兵們側耳傾聽,只能聽到了枯枝落葉的沙沙聲,就好像晚上的歌謠,只是他們做了一個思鄉的夢。

天亮之后,安王吩咐埋鍋造飯。有將領發現士兵的士氣有些低落,看到一個士兵居然在抹眼淚,氣得拿著馬鞭就

這士兵是臨時被來的,看著好像也才十五六歲的半大孩子,被痛之后,忍不住哭了起來。

蔣小旗一聽這孩子也是虎狼關那邊的口音,走過來幫著低聲求,副將聽到這邊的靜,也來幫忙勸阻,才將那將領給勸走了。

“哥,我——我以為是打北蠻才參軍的,我爹娘和我姐都被北蠻殺了。”那小兵跟蔣小旗哭道。

副將聽到了,也是嘆了口氣,訓斥道,“軍令如山,還不快下去收拾一下。”

那小兵哭著回到營帳,周圍其他的士兵們聽到他的話,心里也都涌上了各種滋味。士兵不由更低落下去。

士氣一低落,傳言就開始猛烈了。

士兵們悄然議論安王是不是真的勾結了北蠻,這次起兵是不是不得天佑,才會接二連三不順。

從應城匆匆起步一路趕到潤安,這一路上,士兵們看到的是百姓們忍、哭聲震天。原本想著家里人總會沒事的,可聽著那歌謠,想到昨夜那些被困在前營的百姓們,他們不由在想:死的、被殺的流民,會不會有自己的父母兄弟?

有軍聽到這種話之后,抓了幾十人,視為細叛逆。可是,這一抓,反而激起了不士兵的激憤。有士兵與軍起了沖突,一時間幾了。

安王本打算天亮后一鼓作氣攻城,崔同和聽到有人說士兵們嘩變,連忙到中軍大帳向安王稟告,“王爺,下懷疑軍中有細。”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