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筠迷迷糊糊地半閉著眼睛聽他們閑聊,對于王珍一家人,宋筠可以說是不見其人,不聞其聲,但每年看其信了。
而且,對這家人一直抱有特別大的好,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他們一家人一直在南方,而且每年都會往黎縣寄年禮。
南方嘛,別的不說,水產還是多的,什麼魚干蝦干海帶干,腌魚腌蝦腌螃蟹,還有魚蝦醬螃蟹醬。
而北方不比南方,魚蝦產量,古代的運輸本又高,并沒有多有效的保鮮措施,因此在黎縣這邊,普通的魚或者河里的小蝦米還算常見,其余的就很難買到了,就是有賣的,也因為賣得貴以至于家里不太買來吃。
不僅如此,還有筍干,筍這種東西,晉州府干脆就不產,因此,筍干是極為珍稀的,一旦被大商家從南方運了來,先在高門大戶過上一圈兒,剩下品相不好的才會高價賣給普通人家。
繞是大家都曉得筍能提鮮,做湯好喝,也對筍干敬而遠之,用宋老太太曾經的話就是“嚼這樹樁子,我還不如吃點羊呢。”
不過,這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的態度,隨著王珍偶爾往宋家送筍干之后,就消失不見了。
主要是王珍和兄弟們一樣,也對舅家極為看重,每年給娘家送南方的土產,必是要給舅母捎一份兒的。
而對宋筠來說,最妙的是,除了筍干和海帶在家里的眾多一些,其他的東西他們都不吃,覺得腥氣。
可宋筠喜歡啊,每次王珍寄來的,都夠宋筠仔仔細細地單獨用一個月了,能不喜歡這家人嗎?
王珍一捎信兒說要回來過年,不說王家如何轟,宋家也忙碌了起來,宋老太太難得地多給兒媳婦撥了些年貨的經費,讓多置辦些稀罕的食,又讓扯幾匹布料,買些文房四寶,等著給王珍的孩子們準備禮。
千呼萬喚中,王珍帶著幾個孩子以及幾房下人、十幾車行李,先回了黎縣。
安頓清楚后,王珍才帶著孩子們又到了王璞家,之所以沒有王珍的丈夫許志清,是因為他要先回京拉拉關系。
許志清父母早逝,是被叔父叔母養大的,出息后俸叔父叔母為親生父母,甚至在他們去世后,還守了三年的孝,為他們披麻戴孝、養老送終后才在同年的幫助下重新起復。
因此王珍并無公婆需要伺候,把行李一甩,就能去弟弟家住了,只等著臨過年的時候全家回去祭拜一番也就夠了。
與此同時,宋姑母夫妻倆也帶著二兒子一家到了府城。
沒錯,就是王琦一家。
陳氏也被放出來了,主要是兒子都快婚了,再關著也不好看,而且王珍一家回來了,宋姑母覺得讓婿看到自家的矛盾也不合適。
在提溜著二兒媳婦的耳朵仔仔細細囑咐了半個月,直把陳氏念得眼冒金星,宋姑母看應該也沒膽子瞎折騰了,這才放過了。
相比較而言,宋家只是準備好見面禮,就坐等王珍他們王珍回來了,宋念還不忘給幾個孩子科普了一下許家的況,省得他們到時候不知道怎麼人。
王珍自己生了三個孩子:
老大是兒子,許潤,今年十九歲,已經過婚了,只不過妻子難產而亡,孩子也沒活下來。
這聽著可太嚇人了。許潤如今都只有十九歲,那他妻子去世的時候肯定也沒超過二十歲。
二十歲啊,放宋筠前世認識的朋友們之中,很多人連還沒談呢,更別提結婚了,可在古代,的一生已經結束了。
老二就是宋老太太提過一的、比宋策大了幾個月的孩,名許淼,據說是五行缺水,然后就狂補了三個水。
老三是兒子,今年八歲,名許瀾,這個孩子連親外祖父母都沒見過,宋家就更是沒見過了。
其實宋念沒說的是,宋珍本來還有一個小兒子的,比宋筠的年齡小上兩歲。可惜前年的時候一場病給沒了,他們這邊的親人也沒見過這個孩子,干脆不提了。
此外還有兩個庶出,以宋念對這個表姐的了解,無論喜不喜歡,都不會把孩子們扔在黎縣,肯定是要帶過來的。
所以,哪怕和自家沒有緣關系。但作為名義上的表親,自家孩子還是得認識的。
庶出的兩個都是孩,一個十歲,許泉,一個六歲,許冰,聽名字就覺得,好像沒王珍的三個孩子那麼心。
宋筠活了這麼大,庶出倒是聽說過,也見過,印象只能說有好有壞吧。
比如孫若瑜他們家,庶出的就有一打,前段日子倆通信的時候,孫若瑜還說那個庶出的二哥如何如何在莊子里折騰呢。
這是個反面例子。
比如唐家,因為李氏和唐夫人近一年來關系不錯,對唐家的事了解得多了一些。也知道唐夫人膝下也是有庶出子的,但據說都“乖順得像在貓爪子下不敢彈的耗子似的”。
這是李氏和沈氏聊天時說的原話,宋筠本來是不在場的,不過沈氏覺得這個比喻特別生,原滋原味地學給了宋老太太,然后宋筠就知道了。
這是個正面例子。
總之,庶出不見得都壞,也不見得都可憐,這屬于時代的產,宋筠肯定不能以那種看小三、私生子的態度去看待他們,但對著姑姑的庶出子,還是有點別扭的。
宋筠去問自家親娘,沈氏正挨個檢查準備好的見面禮呢,聽了宋筠的糾結,難得地沒好氣地說:
“你一個七歲的孩子,無論有什麼態度,也不會有人跟你計較的。要是覺得別扭,那你和們打個招呼后就找其他表姐玩。對了,你雅纖表姐也來了,如果找你麻煩,你能不理就不理,可別鬧出事兒來。”
哦,還有王雅纖啊……
嚴格來說,倆沒什麼過節吧?也就是孫二郎那個事兒,但自己是在拯救啊,想必經過姑祖母的教導,王雅纖應該想通了……吧?
一部穿越小說,女主角強大,男主角強大,總之真的很好看啊
袁大學士說:天涼了,夫人的病也該有個說法了。 然后,侯珊娘就死了。 說起這位閨名叫珊娘的侯家十三姑娘,京城里無人不豎拇指。別看她是庶出,在家時卻是家里最受寵的女兒,出嫁了也是嫁得前程最好的夫婿,兒子小小年紀便是兩榜進士,女兒聘為世家宗婦……她這一生,世人一致評論:值。 值嗎?機關算盡,步步為營,替自己掙得內外賢名又如何?操碎了一世心,換來的不過是捂不熱的良人和不諒解的兒女。臨終前,侯珊娘總結自己的一生,也得出一個字的評論:累。 許是只有經歷過世情,才能看透世情。若有來生,珊娘想,她一定要換種活法,不爭不搶不算計,只做那墻角安靜開放的小花,便是沒什麼大富貴,終能隨著自己的意愿自開自敗,自得其樂,再也不用強逼著自己去成為別人眼里的“優秀”,也不會再逼著誰成為她眼中的期待…… 閉上的眼重新睜開,居然不是轉世投胎,而是一切推倒重來。 于是重生后的侯珊娘忽然就多了一句口頭禪:麻煩! 宅斗爭寵什麼的……多麻煩啊,不參與! 算計和被算計什麼的……太麻煩了,隨他去! 至于那個什麼“猿門猴氏”……此生更是敬謝不敏! 只是,誰能告訴她,這又是什麼神轉折?!前世清冷的高嶺之花,此生怎麼忽然就變得如此灼熱纏人了?!珊娘后知后覺地發現,原來這位袁長卿袁大才子,才是她這一生真正的大·麻煩! 被纏得煩不勝煩的侯珊娘表示:袁老大,至少這一世求放過。您做您的高冷才子,我做我的墻角小花,咱各不相擾,行不? 袁長卿抬頭看天:天涼了,珊娘該出嫁了。 然后,打著寒戰的侯珊娘被鄭重包裹起來,塞進花轎……
沈云舒,考古專業,剛剛工作兩年。喜歡歷史,最喜歡的朝代是烿朝。 前幾天剛剛看了一部有關于烿朝皇室的野史,沒想到一覺睡醒,老天爺居然就將她打包送到了烿朝,成為了鎮北王府沈家的嫡女,沈云舒。 穿越到了自己最喜歡的朝代,還是自己偶像的后代,從小錦衣玉食、奴仆成群,可沈云舒卻沒有想象中那麼高興。 因為歷史上鎮北王府一眾人的結局并不好,再過十幾年沈家就會被抄家流放。 —— 一日沈云舒在路上救下一個要被拐賣的少年,卻不想竟是歷史上歷經三朝的督衛大人。 “多謝貴人相救,我愿意做牛做馬,報答貴人!” “嗯,你以后若是有想要報恩的想法,可要記得,我是鎮北王府沈家嫡女,沈云舒。”沈云舒撩著車幔、歪著腦袋,稚嫩的小臉上帶著狡黠的笑。 “你可看清楚了?日后可別認錯了人。” 少年愣住,見過太多虛假的笑臉和心口不一的行為,但那一刻這坦蕩的笑容,像一束光映入了他灰暗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