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明朝敗家子 第一千六百零六章:開天辟地

《明朝敗家子》 第一千六百零六章:開天辟地

弘治皇帝說到此,憂心忡忡。

百姓們為了生計,可以無視國法。

這是什麼緣故呢?

說到底,無非是著肚子,窮瘋了。

若是人人如此,朝廷當如何置,統統殺頭?又或者,統統予以赦免,可若是人人赦免,那麼律令便形同虛設。

弘治皇帝嘆道:“朕已命孝陵衛,將這些百姓們放了,可是……放了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此乃是孝陵所在,太祖高皇帝的陵寢,朕放了人,明日有恃無恐前來盜獵和盜伐的人會越多,朕現在是左右為難,若是放任,則是不敬祖宗,大明天子,承祖宗之恩,克繼大統,八荒稱極,自當敬天法祖。可若是嚴懲不貸,這些百姓們,又何其的無辜呢,他們終究……不過是想果腹啊。”

“人人都說江南好,說此乃是魚米之鄉,可朕所見,除了宵小賊子之外,便是這些衫襤褸的百姓,大明的稅賦,半以上皆來自江南,可這衫襤褸,的皮包骨似得百姓,也源于此,這還是魚米之鄉,是富饒的東南半壁嗎?”

弘治皇帝不斷發問。

方繼藩道:“陛下,還記得那齊志遠嗎?陛下與兒臣初來此地,那齊志遠設宴款待,菜肴盛至極,有一味菜,兒臣現今還記得清楚,做鴨尖,取鴨的舌尖,專做一個菜,這需浪費多只鴨子?可是兒臣又聽說,有的百姓,可能一輩子,只吃過幾頓,有的人,臨到了死,竟是不知味。兒臣想說的是……江南富饒,土地沃,可是這富的產出,卻盡吃進了齊志遠的肚子里,其他人挨,也就理所當然了。”

弘治皇帝聽罷,頷首點頭。

不得不說,江南半壁,反而是舊政最頑固的區域。

Advertisement

到底,一方面是山高皇帝遠。另一方面,恰恰是因為這里是魚米之鄉,產出富,造就了無數的豪族,這些豪族,可不是北方那些土財主這麼簡單,他們抗風險的能力尤其的強,京師的幾次危機,都無法搖他們。

甚至可以說,江南豪族,是舊政的最大得利者,八取士的時候,這里讀四書五經的讀書人最多。

有功名的讀書人可以不納糧,別的地方的士人,土地貧瘠,本就沒什麼產出,若是不納糧,也只是省了一些開支。可這里的大戶,憑著這個,就足以節省數不清的財富。

財富日積月累之下,他們單憑著從前的優待,就可以獲取數不清的利益,自然而然……他們頑固的信奉著從前那一套,不肯妥協。

弘治皇帝道:“卿家所言,不是沒有道理,就說這錢莊免租,朕聽說,這西山錢莊的土地,在江北最多,可在江南,賣地的人卻,以至于,西山錢莊在此,擁有的土地并不多,自然而然,能容納的免租百姓,也是有限,想要搖本地世族的基,只怕沒有這樣的容易。繼藩……朕現在算是想明白了,繼藩啊,不給百姓們土地,不讓他們安心耕種,從地里找出食,他們了肚子,沒了穿,迫之下,在這孝陵盜伐、盜獵,便算是輕的,重則謀反作,這江南……不能啊。”

“這些日子,兒臣也一直都在思考百姓們的問題。”方繼藩很認真的看著弘治皇帝。

方繼藩是幸運的,三觀奇正,心懷蒼生的他,遇到的天子乃是弘治皇帝,兩個同樣心系天下的人在一起,總是能尋到許多共同的語言。

弘治皇帝不出了喜:“噢?思考的如何?”

Advertisement

方繼藩道:“陛下是最清楚兒臣的,兒臣對百姓們,可是掛念的很哪。在這孝陵,兒臣閉門思過,心里覺得,這些年來,雖是做了許多的事,可單品免租,還是遠遠不夠,兒臣倒是有一個章程……想要獻上。”

弘治皇帝眉一挑:“取來朕看。”

方繼藩果然從袖里取出一份早已準備好的章程。

弘治皇帝心里暗暗點頭。

朝野外,論起為君分憂,方繼藩算是最得力的了。

這不只是自己的婿,這還是自己的肱骨啊。

他欣賞的看了方繼藩一眼,而后低頭去看章程,這一看,臉駭然,似乎是在看一件前所未有的事,甚至……被方繼藩大膽的想法給嚇著了。

“曠古未有,曠古未有,只是……繼藩……這樣做,能嗎?”

弘治皇帝表現出了極大的擔憂。

章程中的東西,寫的是很明白,甚至……弘治皇帝可以認定,這個章程對于百姓的幫助,可謂極大。

問題就在于……方繼藩固然解決了許多人的生計問題。

可同樣的……也可能帶來更多新的問題。

弘治皇帝凝視著方繼藩:“這不是玩笑,是天大的事,了,就是利在千秋,不,這惠民,可就了貽害天下了。”

方繼藩道:“陛下,這個章程,兒臣可以用人頭擔保,斷然可以踐行,不妨,先下旨楊一清,讓他試試看。”

弘治皇帝顯得很疑慮,手輕輕的拍打著案牘,時而眉頭舒展,時而眉又皺起。

“要不,兒臣還可以添上兒臣的弟子……亦或……弟子們的全家老……不然……便是兒臣的徒孫們……”

弘治皇帝眼微微的闔著,耳里對方繼藩的話,充耳不聞。

猛地,他張開了眸子:“了,就是卿家的不世之功,不,朕也不想取誰的人頭,這里是孝陵,太祖高皇帝在上,這便是朕這不肖子孫的過失……見這章程,發楊一清,命他酌置!”

Advertisement

方繼藩頓時振起來。

自己準備的一幕好戲,終于可以開場了。

其實這一個章程,方繼藩自己都覺得膽大包天,陛下是否對自己信賴,連他自己都拿不準。

畢竟……這是破天荒的事。

弘治皇帝恩準之后,似乎為了平抑自己的心,呷了口茶,面帶微笑:“紫金山,真是一個好去,朕來此,沒有心思看看著孝陵的風景,卻只顧著想著這天下事來,朕現在也算是想明白了,若只在此愁眉不展,也不是長久之計,明日……隨朕走一走,去看看那孝陵的神道,去見一見這紫金山的風景。”

方繼藩心里也輕松了:“兒臣遵旨。”

他與弘治皇帝,既為君臣,又為父子,跟著弘治皇帝,反而輕松了。

在外人眼里,他是這個世界的方繼藩,而在弘治皇帝邊,他仿佛才可以為那個真正的方繼藩,那個穿越而來,心系天下,立志要為蒼生立命的方繼藩。

他喜歡這種覺,作回自己的覺,好。

…………

一封快報,火速送至保定。

保定巡衙門,在這一刻,卻是格外的張起來。

有圣諭。

保定巡乃是楊一清。

楊一清當初被貶黜為小吏,此后……從小吏做起,他畢竟金榜題名,自是極為聰慧,有著極強的學習能力。同時,過翰林,管理過馬政,獨當一面,這樣的人,哪怕一朝跌落到了谷底,但凡只要擺正心態,便迅速能重新起復。

因而,他先為小吏,此后為司吏,最后為典吏,三年之后,又歷任了縣令、知府,最終……在歐志的舉薦之下,為保定巡,執掌新政大局。

有了如此富的經驗,楊一清對于新政的理解,對于各種政策的貫徹,早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這保定和通州上下,沒有人不佩服他的。

Advertisement

這份旨意,不過是一份章程,上頭什麼都沒有說,卻蓋了天子的印璽。

楊一清打開了章程,細細的看過之后,整個人倒吸了一口涼氣。

他茫然的抬頭,五味雜陳。

下頭諸紛紛屏息的凝視著楊一清,聽候楊一清的差遣。

楊一清深吸一口氣之后:“這份章程,立即抄錄數十份,先讓錢糧司進行籌算,確定錢糧沒有問題之后,而后再印刷冊,要求上下吏,都能通讀,此乃惠民大策,關系重大,陛下將這……給了我們保定,保定一區區一府一州,而立行省,其本意,便是敢為天下先,今日……這大策,也當以我保定而始,諸公,都打起神來,先看看是否施行,而后進行試行,試行的過程之中,要多發現問題,想著如何去避免,如何去解決,此事,老夫親自來抓,至于試行的地點,就自清苑縣開始,下文清苑縣令,讓他來老夫這里,老夫有些事,先要和他代清楚,清苑縣的諸司吏,明日也來巡衙門點卯,老夫要一個個代,這是大事,與民之福祉息息相關,我們都辦不,天下就沒有人可以辦了,所以……諸公共勉!”

他的話,擲地有聲。

上下吏聽罷,紛紛行禮:“遵命。”

……………………

謝阿皮tt同學又打賞了十萬起點幣。謝飛行模式m同學,打賞十一萬起點幣,為本書盟主。

兩位大帥哥讓人很,哭了,老虎叩謝,再拜。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