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豆蔻,是天香花的果實,三十年結一次果,每次只有一顆,十分奇異。
這個世界,原本有一株天香花,卻在三千年前枯萎了。
從此以後,天香花就絕了種,只留下了三顆天香豆蔻。
這三顆天香豆蔻可以起死回生。
服下第一顆,無論傷勢有多重,只要還有一口氣在,就可以將生命凝結,但爲一個活死人。
服下第二顆,就可以重生,傷勢也會痊癒,跟正常人沒有區別。
但是,必須在一年之,服下第三顆,否則的話,則爲一個真正的死人。
正德的老子,也就是先皇,曾得到了這三顆天香豆蔻。
他分別賞給了他最親的三個人:他的皇后、淑妃和兄弟朱無視。
朱無視手中的一顆天香豆蔻,已經讓他最心的人素心服下。
先皇皇后,也就是現在的太后,手中的一顆天香豆蔻,則被曹正淳給去了。
而現如今,這顆天香豆蔻自然已經落在了李堯的手中。
天香豆蔻雖然神奇,但對於李堯來說,沒有什麼價值。
不過,李堯可以想辦法讓天香豆蔻產生價值。
他要利用天香豆蔻,令古三通爲他所用。
他已經將素心沒有死的消息,告訴了古三通。
他相信古三通一定會破誓離開天牢。
而且,古三通一定會到錦衛衙門去找他,打聽素心的下落。
當然,一顆天香豆蔻,只能夠讓古三通的未婚妻素心,清醒過來。
還需第三顆天香豆蔻,才能夠素心徹底活下來。
而這第三顆天香豆蔻,李堯估計,很快就會有人主上門來。
第二日,李堯正在庭院中慢慢悠悠地打著太極拳。
站在一旁的路一川,向李堯彙報著審訊那些朝臣的況。
那些朝臣都是一羣沒骨氣的怕死鬼,路一川還沒使出十大酷刑,這些人把什麼都招了。
不過,這些人所代的東西,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況,本沒有多價值。
當然,也並非全無價值。
至,李堯通過這些人所代的況,大致瞭解了朱無視和曹正淳在朝中的勢力況。
就在這時,一個錦衛匆匆跑了進來,稟告道:“稟告指揮使,雲羅郡主駕到!”
話音剛落,只聽見‘嘭’地一聲,一個錦衛被踢倒在地。
隨即,穿著一襲白的雲羅郡主,拍了拍手,出現在庭院,並且喝道:“臭奴才,竟敢擋本郡主的駕,找死!”
其實,這衙門當中,任何一名錦衛,都可以分分鐘拿下雲羅郡主。
但是,誰人家是皇帝的妹妹呢!
誰也不敢得罪這個小辣椒。
李堯收起了拳勢,淡淡地說道:“原來是雲羅郡主駕到,路小川,給雲羅郡主看座。”
“是!”
路小川連忙命人去搬椅子過來。
雲羅郡主雙手背在後面,說道:“你剛纔耍的功夫,是武當太極拳吧。”
李堯點點頭道:“郡主的見識還廣的嘛!”
雲羅郡主得意地昂了昂頭,說道:“那是自然,本郡主在宮中,有武當的師傅,峨眉的師傅,林的師傅,還有……反正很多啦。”
李堯來到石桌前坐下,給自己倒了一杯茶,喝了一口,問道:“郡主駕臨我們錦衛,不知有何貴幹?”
雲羅郡主立刻興地道:“李高手,求求你,收我爲徒吧……”
“可以!”
李堯淡淡地說道。
“啊?”
雲羅一下子就愣住了,完全沒有想到李堯這次居然這麼爽快地答應了。
昨晚,求李堯收爲徒,遭到拒絕。
所以,今日在來錦衛衙門之前,已經準備好了一大堆的說辭,打算磨泡,求得李堯收爲徒。
沒想到剛剛開口,李堯居然就答應了。
這是個什麼況?
李堯臉上浮起了和煦的笑容,說道:“不過,郡主需要拿兩樣東西來換。”
雲羅立刻出了一個恍然的表,說道:“難怪你答應的這麼爽快,原來你是有條件的,不過沒有關係,我的東西多的是,你想要什麼,儘管說出來,就算我沒有,我也可以皇兄給你弄到。”
李堯說道:“不用那麼麻煩,拿出這兩樣東西,對你來說,太容易不過了。”
雲羅好奇地問道:“你要的兩樣東西,到底是什麼?”
李堯說道:“聽說郡主手中有一顆人魚小明珠,我要的第一樣東西,就是這顆明珠。”
雲羅微微一錯愕。
沒有想到李堯居然要人魚小明珠。
一臉遲疑地道:“不行啊,這顆人魚小明珠,對我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你能不能換另一樣東西?”
李堯堅決地搖了搖頭,說道:“不能,我只要這顆人魚小明珠。”
“那好吧,我給你。”
雲羅只是猶豫了一下,就從腰間的香囊中,取出了一顆極其漂亮的明珠,遞給了李堯。
其實,對來說,這顆明珠並不是什麼稀罕的件。
只是,這顆明珠是先皇淑妃,在病逝之前送給的。
先皇的淑妃生前對特別好,所以只是一時捨不得而已。
當然,李堯並不是喜歡這顆人魚小明珠,而是因爲第三顆天香豆蔻,就藏在這顆明珠之中。
“多謝了,郡主。”
李堯立刻將人魚小明珠給收懷中。
雲羅連忙問道:“你要的第二樣東西是什麼?”
李堯說道:“聽說皇上收藏著一株天山雪蓮,這第二樣東西就是天山雪蓮。”
“什麼?”
雲羅騰地一下,站了起來,秀目一瞪,道:“你讓我去皇兄的天山雪蓮?”
“我可沒有要你去!”
李堯微微笑道:“只要你將天山雪蓮到我手上,我立刻收你爲徒。”
天山雪蓮,是西域某小國貢獻給正德的聖,不但可以解天下奇毒,還可以令服食者功力大增。
如此珍貴無比的寶,李堯豈會白白的放過。
雲羅想了片刻,說道:“好,等我取來了天山雪蓮,你一定要收我爲徒。”
李堯微微點頭。
隨後,雲羅風火火地來,又風火火地走了。
在雲羅還沒有離開多久,便有一名錦衛稟報道:“稟指揮使,有一位自稱姓古的人,在外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