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寒門狀元 第二六一一章 實幹與敷衍

《寒門狀元》 第二六一一章 實幹與敷衍

謝遷給出的意見,就是從各地府庫調撥糧食送往災區,基本不從朝廷國庫中調撥銀兩。

雖然在場有不同意見,但因謝遷是閣首輔,在經歷化、弘治兩朝對閣大學士尤其是首輔的重後,如今皇帝又不管事,使得謝遷事實上爲無冕的宰相。加之皇帝不在京城,謝遷是名義上的監國,做出如此決定旁人無可非議。

謝遷定下的賑災措施,連同地方上的災奏報,星夜兼程,火速送往臨清州。

朱厚照大半夜睡得正香,張苑心急火燎來找,小擰子問明況不敢耽擱,只能着頭皮去人,朱厚照起來後胡發了一通脾氣,這才着惺忪睡眼出來相見。

“有什麼事非要晚上說?不能等明天嗎?哪裡又開戰了?”朱厚照黑着臉喝問,但沒有一來就發火,他知道手下這幫太監不會無的放矢,或許是有哪個地方出現民,又或者邊關有夷狄叩關,才需要他半夜起來問事。

張苑拿出河南地方上奏,以及留守朝廷所定賑災措施,恭敬行禮:“陛下,大事不好,中原之地再起大災。”

朱厚照稍微反應一下才皺眉問道:“你不是跟朕開玩笑吧?中原大災?朕腳下的臨清,不就是中原之地麼?”

張苑苦笑道:“陛下,河南中部地區,黃河在桃汛中決口,無數百姓流離失所……本來這幾年中原就不太平,災和戰不斷,如今更是雪上加霜,如果不盡快救災,很可能會釀大患!”

“哦。”

朱厚照釋然點頭,神變得和起來,蹙眉凝思,良久後問道,“謝閣老應該有對策了吧?”

張苑道:“正是……以謝閣老之意,從各地府庫調撥糧食往災區運送,但因過去幾年大明部不穩,還在西北着着實實打了幾仗,現在府庫沒多存糧了。”

Advertisement

朱厚照搖頭:“不對啊,朕怎麼記得府庫全是銀子?好像比先帝時最好的年景還要多幾倍?這一年時間就用完了?不至於吧?

張苑有些發愣,顯然在來見朱厚照之前,他對朝廷府庫的況不太瞭解,他這個“相”做得非常不稱職,這也跟他的眼界以及施政能力極爲有限有關。

“這個……”

張苑有一種想把謝遷的上奏重新看一遍的衝

朱厚照皺眉:“怎麼,這點事都不知道?”

張苑暗自苦:“我又不是戶部衙門的員,怎知道府庫中有多錢糧?這次謝閣老沒提從京師調撥銀兩,大概府庫空虛了吧。”

張苑很多時候喜歡抖小機靈,這時候趕爲自己辯解:“陛下,過去兩年打仗太多,去年到今年間已有三場戰事,相繼是中原平民、東南平海疆,再者就是您領兵平寧王之。再加上沈大人建造新城和造船,這府庫開銷實在太大,所以……可能所剩不多了吧。”

“是嗎?”

朱厚照想了下,覺得很有道理。

朱厚照可不知現在自家的況如何,如果他一直關注戶部的上奏,肯定不會出現這麼大的紕,可惜的是他太過懶惰,本無暇看這些,以至於他竟然被張苑說服,以爲大明國庫真的又窮了。

朱厚照嘆道:“佛郎機人貪得無厭,本來大家好好做買賣,互相取利就好,卻非要跟那些賊寇狼狽爲,這下好了,一拍兩散,如此一來咱銀子的進項也了……之前沈尚書提出要把佛郎機人在海外的銀礦悉數搶過來,看來很有必要。”

張苑道:“陛下,那賑災之事……”

朱厚照想了想,道:“謝閣老既然已有決定,那就按照他說的來,不過朕還是要聽聽沈尚書的意見……要不這樣吧,張苑,你往南邊走一趟,跟沈尚書匯合,好好談一談賑災的事,索朕就在中原先把賑災之事理完再回京。”

Advertisement

“陛下……”

張苑一聽不樂意了。

無論是朱厚照決定暫時留在中原,還是讓他南下找沈溪,都不符合他的切利益。正想抗爭一下,張苑擡頭看到朱厚照不善的眼神,氣勢瞬間弱了下來。

朱厚照板着臉道:“這次賑災,不行的話就讓沈尚書當欽差,你當副使,你們兩個人去把災給平了。”

張苑苦從心來,簡直是哭無淚,怎麼自己剛要表現一下施政能力,皇帝就真的覺得他有“大本事”,安排他去做這麼大的事?

朱厚照不想再聽張苑辯解,站起來,打了個哈欠,似乎賑災之事對他來說並不打,臨走時突然想到什麼,道:“以前看戲的時候,總說大災時貪污吏橫行不法,這次正好你跟沈尚書好好查查,有一個法辦一個……去吧,趕把賑災的事落實,別耽誤朕回京城的日期。”

張苑心道:“聽陛下言中之意,賑災三五天就能搞定?真有那麼容易?”

心中有異議,上卻只能老實回道:“是,陛下。”

……

……

朱厚照安排張苑去找沈溪,商定賑災之事,並陪同沈溪前往災區賑災,對此張苑非常惱火,回去後對着手下結結實實發了一通火。

不過實在沒辦法,他只能收拾行李,準備次日上午乘船南下。

這一切都落在小擰子和張永的視野裡。

發生後,小擰子連夜找到張永,把況跟張永一說,張永幸災樂禍道:“陛下應是對張苑到厭煩,才趁機將之調離。”

小擰子擔憂地道:“但問題是這次張苑是去找沈大人……萬一跟在沈大人邊,賑災有功,回來不但被陛下嘉獎,到重用,同時還跟沈大人關係更進一步,豈非壞事?”

Advertisement

張永道:“大可不必有如此擔心……擰公公你想啊,那張苑脾怪異,貪婪,到了地方肯定倚仗他司禮監掌印的份,大肆貪污賄,豈會在沈大人面前老老實實做事?別到最後被沈大人蔘劾,憾終。”

“太危險了,實在太危險了。”

小擰子在這個問題上實在無法贊同張永,連連搖頭。

張永問道:“那擰公公您說,現在咱們該當如何?”

小擰子道:“最好你也一同前往……嗯,咱家替你向陛下爭取一下,多一個人去賑災,這樣對張苑也好有所制衡。”

說到這裡,小擰子眼着張永,似乎對張永寄予厚

但張永不想接這種提議,心想:“好不容易熬到張苑走了,你還讓我跟着他去賑災,那以後閣和司禮監的事務不就是由你來打理麼?我這個前首席秉筆太監有何地位可言?”

張永連忙道:“陛下沒下旨,怕是不能行。”

小擰子想了下,嘆了口氣道:“這也是問題……儘量爭取吧!絕對不能讓張苑那老東西跟沈大人單獨相,更不能讓他立功……現在江彬和許泰快回來了,形勢真是一團麻,讓人理不清楚。”

……

……

中原水患再起之事,最短時間傳到沈溪這裡,確切地說,沈溪知道這個消息比京城那幫大佬還早,只是在沒有皇帝授意的況下,不能貿然做出決定,他這個吏部尚書兼兵部尚書權力再大,也管不了天下事。

不過隨着朱厚照旨下達,讓張苑協同賑災,消息在四個時辰便傳到沈溪耳中,這會兒天剛亮,甚至張苑那邊還沒出發。

“大人,陛下讓您往河南賑災,應該是要深災區……現在洪水還未退卻,您去的話太過危險。”

Advertisement

熙兒得知況後很擔心,不想讓沈溪去剛發生災的地方,大災之後必有大疫,對而言那裡跟修羅場差不多。

沈溪道:“陛下待的差事,難道我能拒絕?張苑三四天後便能抵達,我可能已等不了他……我馬上修書京城,讓戶部提供協助。”

熙兒問道:“大人,聽說此番賑災,戶部沒有調撥銀兩。”

沈溪嘆道:“謝閣老在使用國庫存銀上,一向謹小慎微,他對於市場規律完全不瞭解,以爲市面上銀子多了一定是壞事,其實就算是災區,大戶人家也不缺糧……因黃河沿岸常年鬧水災,有錢人家多在山上修宅子,糧倉更是修在高,若府有銀子的話,可以出資購買,越好的銀子越容易辦。”

熙兒眨眨眼,不太明白沈溪所說,

沈溪繼續道:“對於大戶人家來說,他們寧可貯存銀子和銅錢,也不願貯藏糧食,因爲糧食容易腐爛變質,每年都需要耗費巨大的力騰挪位置,以新糧倉,再以舊糧到市面出售。”

“但問題是大明市面的銀子和銅錢太差,遠不如積穀划算,以至於糧食都掌握在大戶手中。只要有好的銀子和銅錢,就不愁換不到糧食,百姓也就有救了。”

“現在非要從西北和江南之地,讓地方府把陳年舊糧拿來,千里迢迢運到中原之地賑災,僅僅運送途中民夫的消耗起碼就佔一半……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也就一些頑固不化的老傢伙覺得是合合理。”

“有銀子不調,非要送糧食,若是運送及時的話倒還好,但問題是現在要從各地臨時徵調,府一定會虛以委蛇,加上消息傳送時間,以及運送糧食的時間,本是遠水解不了近。”

熙兒道:“大人,那怎麼辦纔好?您跟朝廷要銀子,怕是要不回吧?”

沈溪搖頭:“誰說賑災的錢一定要從京城調運?也可以從江南調撥。”

熙兒咋舌道:“可是大人,新城幾乎是咱自己出錢修的,現在賑災也要您來出資,那朝廷……”

熙兒想說,既然什麼都靠自己,那要朝廷作何?

沈溪卻打斷熙兒的話,嘆道:“生在當時,不要計較暫時的利益得失,這一切都是爲了大明。只要咱能吃飽穿暖,計較那麼多利益作何?難道爲了跟朝廷置氣,連百姓死活都不顧?”

……

……

沈溪即將去災區,對於朝廷各方來說,這消息並不令人驚奇。

這些年沈溪爲朝廷做事不在數,基本都是實事,沈溪在地方爲督時也曾治理災害,再者頭年中原民便是沈溪帶兵平定,這次皇帝派他出馬,被人們看作是防止地方叛又起。

沒人願意趟渾水,但此時臨清州卻有人關注此事,甚至想主請命前往輔佐沈溪。

這便是一直在皇帝跟前,卻不得重用的唐寅。

唐寅本以爲災發生,自己終於有了用武之地,卻未料朱厚照兒就沒記得還有他這個謀士。

唐寅想面聖卻無法如願,無奈之下只好到蘇通那裡去看看況,覺得對方可能有途徑跟皇帝搭上話。

蘇通面對懇切來求的唐寅,語氣間多有無奈:“唐先生請見諒,在下從過徐州後再沒見過陛下,恐怕沒法替您把話傳上去。要不……您自行上奏請示?”

唐寅搖頭道:“無緣無故,怎好上奏?若有其他渠道讓陛下知曉,以口諭的形式將在下調往災區,最好不過。”

蘇通道:“唐先生學富五車,智謀過人,陛下平時對先生多有重,豈會輕易將先生調離?再者,災區那邊有沈大人,應該沒什麼問題吧?”

這邊蘇通一番恭維,但唐寅聽來卻分外刺耳,他經歷過太多浮沉之事,一向要面子,覺得蘇通這話不誠懇,蘊含諷刺之意,臉頓時沉了下來。

蘇通心思巧妙,察覺氣氛不對,連忙試探地道:“先生可有去見過擰公公,或者是張永張公公?”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