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寒門狀元 第二五五〇章 只怕小人言

《寒門狀元》 第二五五〇章 只怕小人言

次日一大早,沈溪將唐寅衙,此時唐寅已知曉皇帝帶兵駐紮長江北岸臨江之地的消息。

沒有外人在場,唐寅便無所顧忌,徑直問道:“陛下這是何意?是臨時起意駐兵?還是準備養蓄銳後繼續用兵?難道就不怕寧王領軍渡江殺來?”

沈溪對這消息並不冒,反問道:“寧王兵馬這會兒不是還沒出江西地界麼?”

唐寅苦笑:“以沈尚書見地,不會認爲如此用兵是正確的吧?這樣很容易遭致叛軍攻擊,進又不進,退又不退,行事瞻前顧後,本來佔據的優勢會迅速消弭,一旦兵敗,陛下怕是很難回南京吧?”

沈溪道:“伯虎兄看來很著這件事……陛下不帶你隨參謀軍機,實在可惜。”

“沈大人言笑了,陛下哪裡將在下放到眼裡過?”

唐寅聽出沈溪語氣中蘊含有奚落的意思,趕解釋道:“在下想到什麼便說什麼,若有差錯的話,便當在下沒提過……卻不知陛下此舉是否跟沈尚書提前商議過?”

沈溪擡起頭看著唐寅,微微搖頭:“未曾有任何商議……從離開新城之日起,陛下便沒有跟我聯繫過,這一點你是知曉的。”

“那就問題大了……”

唐寅非常張,趕忙問道,“沈尚書如何看待陛下決策?”

沈溪再次搖頭:“我怎麼看待不要,問題的關鍵是陛下是否能聽進別人的意見……相信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如今九江府城和湖口兩座江防要塞失守,陛下最佳的選擇莫過於引兵回安慶。”

“其實繼續進軍,依靠朝廷兵馬暫時擁有的水上優勢,威湖口,把叛軍水軍堵在鄱湖裡,同時迫使寧王兵馬分兵駐防南岸,爲後續兵馬到來贏得寶貴的時間;又或者乾脆泊靠長江南岸,駐紮馬當鎮或者彭澤縣城均可,只要等到陸路兵馬趕到,便能以絕對兵力優勢碾對手……”

Advertisement

“現在陛下選擇了最危險的應對方式,除了自駐步不前外,還把戰略要地彭澤和馬當拱手讓給叛軍,如此叛軍可以自如地與朝廷兵馬隔江對峙,逐步取得戰略上的主。”

唐寅一聽便知沈溪也不支持朱厚照在長江北岸安營紮寨的決定,趕道:“沈尚書不上奏建議陛下撤兵麼?”

沈溪嘆道:“該上奏時,我自然會上奏……現在無論我說什麼,陛下都未必會聽。而且由我口中說出來,很可能會適得其反,不如靜觀其變。”

……

……

唐寅無法調遣沈溪,最多是提供一點意見,但顯然沈溪不會採納。

唐寅自嘲地笑一笑,然後便告辭離開……雖然他擔憂皇帝安全,卻也知道這場戰事跟他關係不大,皇帝一門心思建功立業,生怕別人搶了他風頭,連軍事方面的權威沈溪都不上話,他一介文臣能說什麼?

接下來兩日,新城風平浪靜,沒聽說前線有戰事發生,寧王在攻下九江府城和湖口縣城後便沒了靜,似乎靜待皇帝領兵上門。

等唐寅再次見到沈溪時,沈溪正在熱火朝天的船廠視察。

唐寅主過去問候,他急於瞭解前線的最新戰況,覺得很可能有些重要報未對外公開。

唐寅簡單寒暄兩句便發問:“沈尚書,不知陛下那邊況如何了?爲何一直沒聽說前線開戰?照理寧王拿下九江府城和湖口縣城後,應第一時間調兵遣將,進攻陛下統領的兵馬,以求速戰速決……戰事拖延下去對寧王太過不利。”

沈溪微微一笑:“寧王生謹慎,或許是在擔心什麼,畢竟陛下手頭有十萬大軍。”

唐寅立即出言糾正:“不是說兩路人馬加起來纔有十萬兵馬麼?聽說還摻雜有大量巡檢司兵馬,那可是剛放下鋤頭不久的農民,不能委以重任。倒是寧王叛軍,連下數府,可謂兵強馬壯。”

Advertisement

沈溪本來正在對工匠說及改進蒸汽機及造船工藝之事,聞言不由笑了笑,示意工匠繼續做事,他帶著唐寅往外走。

“陛下現在固然對寧王的況一無所知,寧王何嘗又能調查到陛下軍中的真實況?此番陛下領兵西進,可謂聲勢浩大,對外宣稱三十萬大軍,寧王總不能拿一兩萬人馬去江上跟陛下吧?”

唐寅臉上出訝異之:“寧王手頭才一兩萬人馬?”

沈溪搖頭:“寧王人馬是不,但真正能調的有生力量卻相當有限,剛剛佔領的州府不需要派兵駐紮,徵集糧草麼?寧王出兵前,最看重的便是南昌周邊府縣歸屬,現在拿下來自然要大肆封賞有功之臣,收買籠絡人心,等穩定部後再進兵。”

唐寅聽了這話長長地鬆了口氣:“如此再好不過……只要叛軍不出,那平息叛不過是時間早晚罷了。”

沈溪搖搖頭:“伯虎兄怎知寧王在得悉陛下軍中形後,不會鋌而走險,派出水軍跟陛下統領兵馬戰呢?”

唐寅不開心了:“沈尚書,您有意見只管提便是,這兜兜轉轉的,在下已經無法判斷寧王會作何選擇。”

沈溪攤攤手:“你不知,難道我便知曉?我又非寧王腹中蛔蟲……寧王作何選擇,那是他的事,至現在前線一片風平浪靜,接下來戰事於何時何地發生,或許問問老天爺更有效。”

唐寅聽出沈溪話中的敷衍之意,明白不可能再從沈溪口中得到更有用的訊息,當即道:“若是沈尚書有消息,儘可通知在下,在下……只是想參謀一二,對前線戰事沒什麼實質幫助,就是瞎心罷了。”

沈溪微笑著點了點頭,目送唐寅見離開,臉上閃過一抹冷

Advertisement

……

……

不怪新城這邊沒得到任何消息,因爲朱厚照軍中確實什麼事都沒發生。

在長江北岸駐紮兩天,依然不清楚九江府的況,朱厚照有些急了,但他沒有想過回兵安慶,只是想確定是否有必要率領船隊襲擾湖口,奪回沿江要隘。

“……陛下,江對岸出現了寧王斥候,證明彭澤縣城和馬當鎮已爲叛軍攻佔,九江府或已全境淪陷……昨晚有人混進營中縱火,好在被巡營兵及時發現並制止,才避免一場大禍發生。”江彬呈報。

爲了不讓張苑接皇帝,江彬煞費苦心,現在所有軍都由他來呈報,如此也顯得他明能幹。

朱厚照道:“真是豈有此理,賊人竟敢放火燒營?簡直活膩了!把人拉到營門前梟首,以正視聽。”

“是,陛下。”

江彬行禮。

朱厚照再問:“九江府現在究竟是個什麼況?南昌府周邊府縣莫非全都淪陷了?還有就是難道寧王從未考慮派出水軍前來迎戰麼?這也太過風平浪靜了吧?”

就在江彬準備回話時,朱厚照又開始自言自語:“這算不算暴風雨前的寧靜啊?”

江彬對於朱厚照突然冒出的新名詞有些意外,趕道:“陛下,現在各路人馬都在往江西趕,想來寧王已嚇得失了魂,不敢帶兵出江西地界,而是一味固守城塞,妄圖以逸待勞,跟朝廷作對。”

朱厚照擺了擺手:“你說得不對,既然寧王敢造反,就一定不會坐以待斃,朕知道他的脾,他是那種衝易怒之人,年輕氣盛,朕不信他能沉住氣。”

江彬道:“陛下,微臣這兩日聽說一個消息,不知當講不當講?”

Advertisement

“說!”

朱厚照厲聲道。

江彬臉上滿是爲難之:“微臣聽說,有人在江西散播謠言,說是陛下率五十萬大軍平叛,有意誇大其詞;還有消息說魏國公所部沒有遵照預定計劃順著長江南岸西進,而是到了太平府便折道向南,經寧國、徽州直饒州府,進而一舉拿下南昌城……這也是魏國公統領陸路兵馬遲遲沒有出現的本原因。”

朱厚照顯得很不耐煩:“這一遇到戰事,就謠言滿天飛,難道那些造謠的人就不看看地圖嗎?寧國府、徽州府都是山區,對行軍極爲不利,魏國公怎會如此不智?等等,這些消息是放給誰聽的?”

江彬道:“回陛下的話,好像是說給叛軍聽的,但如今我軍營地裡也開始流傳……可能正是因爲這種小道消息太多,所以寧王纔沒有著急派出兵馬出江西,寧王也怕自己的老巢被端。”

朱厚照皺眉:“朕領軍平,居然有人造謠生事,他們的目的是什麼?”

江彬請示:“陛下,您看是否制一下軍中流言蜚語傳播?”

朱厚照再次擺了擺手,皺眉分析:“仔細想來,若寧王怕老巢被端而不敢進兵,其實有這種可能……他最忌憚的人是沈尚書。沈尚書雖然不在軍中,但餘威猶存,寧王想謀朝篡位,這頭得有多啊?”

江彬道:“陛下,寧王未必怕沈大人,若沈大人也生出反心……”

“未必你孃的頭啊!”

朱厚照直接開罵了,“你不想想沈尚書這些年來立下的赫赫戰功,區區一個寧王能說他反叛?你說寧王要許諾給他如何好,才能讓沈尚書背叛朕、背叛朝廷?”

江彬想了想,搖頭道:“沈大人乃國之棟樑,微臣從來都沒有質疑過,不過沈大人到底是人,是人就會有野心,若寧王允諾與之平分江山當如何?之前聽說寧王派了潭郡主去新城……”

有關潭郡主朱燁向,至今沒人告訴朱厚照,若非江彬提及,可能這件事永遠不會爲正德皇帝所知。

朱厚照臉:“潭郡主?去找沈尚書作何?”

江彬一看有戲,繼續道:“以微臣想來,這個節骨眼兒上潭郡主去見沈大人,定是商議謀逆之事……照理說沈大人應該不會接見纔是,可現在卻只聽說潭郡主到了新城,卻沒聽到其離開的消息,背後發生何事怕是隻有沈大人自己才清楚。”

朱厚照本來對沈溪絕對信任,聽不得別人說沈溪的不是。

但現在朱厚照卻有了疑慮,朱燁去見沈溪會說什麼?只要用腦子稍微琢磨一下,便知道是勸說沈溪附逆。

朱厚照連連搖頭:“沈尚書斷不會做出謀逆之舉,他一世英明難道想毀於一旦?這種事切不可說,趕調查九江府江防況,不得有誤!”

上說對沈溪完全信任,甚至對潭郡主朱燁去新城抱理解態度,但江彬離開後,朱厚照腦中浮現的全都是這件事。

潭郡主去見沈先生還能做何?無非是勸說他一起造反罷了!哦不對,也有可能是寧王在施展反間計,但爲何沈先生沒有把潭郡主拿下來?他知道朕領兵攻打謀逆的寧王,爲何還對潭郡主如此客氣?難道他就不怕別人多想?”

以前朱厚照在涉及沈溪的事上很有主見,極人影響,但此時卻很猶豫,儘管想繼續信任沈溪,但作爲帝王,貪生怕死又怕別人爭奪他皇位,朝中還有寧王這樣高舉反旗的藩王存在,心態再也無法放平和。

“陛下,張公公求見。”就在朱厚照心裡七上八下時,小擰子出現在他跟前,輕聲奏稟。

朱厚照點了點頭:“讓他進來吧。”

小擰子出去傳話,過了好一會兒才把張苑帶進來,這跟江彬對皇帝的控制力度加強有關,若非小擰子通稟並拿到口諭,張苑本就沒有機會到皇帝跟前進言。

“陛下……”

張苑正要彙報他調查到的急軍,卻被朱厚照手打斷。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