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連下幾日,終于上了個好天氣。
這日一早,安琳瑯從屋里出來,方家靜悄悄的。院子里已經被收拾過,沒瞧見人,在井邊拿個盆便去了后廚。灶上的火剛熄,鍋里悶著紅薯粥。清甜的味道過蓋子傳出來,安琳瑯上前揭了鍋蓋,里頭悶著一碟醬菜和四五個白胖的饃。老兩口也沒用飯,估計有什麼事出去了。
古代的大灶兩邊都是埋有吊罐的。安琳瑯小時候也見過,爺爺時常會悶些水。方家是兩鍋的灶臺,吊罐也有兩個。拿了個瓢,從中取了些熱水去洗漱。
走了兩步,往掌心哈了一口氣。
安琳瑯:“……”味道熏得差點都吐了。
果然窮能治百病,難以拔除的潔癖到了古代居然無藥自愈了。安琳瑯苦笑一聲。
原主的牙齒還算干凈,安家養的嫡自然養得細。不過幾個月沒仔細洗漱過,安琳瑯潔了三遍牙,連哈好幾口氣,確定沒有臭味了才安心。
院門口傳來了靜。是老夫婦倆回來了,兩人一大早去附近的山上撿柴砍柴。
家里養了一個子虛弱的病秧子,冬日里斷不了柴火。每日一大早,老夫妻倆去后山撿柴火。瞧見安琳瑯在門口站著,背著厚厚一捆柴火的老漢一瘸一拐地走過來。
方婆子跟在后頭扶,老遠瞥見安琳瑯就說了一句:“大冷天怎麼在外頭站著?”
方老漢瘸,他走得一高一低的,背后的柴火跟著一上一下。雖然腳不便,但他走得不慢:“快些進去吧,外頭天寒地凍的。子沒好就別再外頭見了風。一會兒你娘得去鎮上王員外家做席面,你若無事可做就隨你娘去后廚,今日玉哥兒的藥就讓你看。”
安琳瑯知道那個素未謀面的丈夫湯藥一日三餐斷不了,于是點點頭。
方婆子其實有點不放心,畢竟是煎藥。煎藥很講究火候的,過了會損藥。安琳瑯瞧著就是一副沒下過廚的樣子。不過今日王員外家的席面不能推,這活計是花了好大功夫才求來的。如今方家的家底被方老漢給花了,方婆子上雖然沒說什麼,夜里卻翻來覆去睡不著。
總怕自己不出去賺些銀兩回來,等地窖那些吃食吃完,一家四口全喝西北風。
“罷了,你跟我來。”
方老漢去放柴火,安琳瑯就隨方婆子去了后廚。
還別說,方家不富裕,灶上的家伙還齊全。許是婆子靠做飯的手藝掙錢,對這些很講究。除了壘得拿兩口大灶鍋,還有兩個小炒鍋,幾個土陶的瓦罐。
煎藥有煎藥的瓦罐,還專門配了個小爐子。
指使著安琳瑯洗瓦罐,泡藥材。一般藥材是要先浸泡半小時到一小時,加水要完全浸沒藥材。且還得煮上兩回。但也不是絕對,據藥還得分。但方家的藥罐子是要煎兩回的。兩次煎的藥要濾過殘渣混合,分兩次服用的。
方婆子怕安琳瑯記不住,反復地說。一遍不夠,還反問好幾個問題。見安琳瑯都答得上來,心才放下來:“一日三餐,飯后半個時辰以后喝藥。”
“我省的。”
教會了安琳瑯,怕耽誤事兒。方婆子連朝食都沒用就匆匆就走了。
方老漢放好柴火也去了鎮上。家里沒余錢,別說方婆子慌,一家之主方老漢也慌。那點糧食夠吃什麼?家里多了一張,還養著個藥罐子,沒點銀兩真的睡不著。好在他年前給好幾戶人家打了家,銀錢還沒結。這會兒匆匆吃了兩口就去鎮上要辛苦錢了。
安琳瑯拿了把小扇,將爐子拎到后廚門口開始煎藥。
北邊的天是真的冷,冬日里尤其冷。安琳瑯哪怕坐在爐子邊上火烤著,腳趾頭也凍得生疼。跺了跺腳,鞋尖破了一個大。又紅又腫的腳趾頭在外頭,又又疼。外頭不知何時又開始下雪,雪粒子打在木盆上沙沙地響。爐蓋上的水汽裊裊,氤氳得安琳瑯眉眼都有些模糊。
這是煎了第一回,拿濾布先濾過一回。隔著誰捧,看到自己臉上腫了一大片的凍瘡。原主第一次長凍瘡,從眼眶下面好大一坨。
安琳瑯雖然不是個的,此時看著多多磕磣。
……算了,白撿了一條命已經是萬幸,要求太多未免貪心。
水咕咚咕咚地燒著,沒一會兒就煎好了。
安琳瑯從柜子里取出專門的藥碗,又再濾一回。將方才濾過的混合端出一碗來送去東屋。
說起來,方家雖然窮,院子卻很大。從后廚到東屋,安琳瑯走了好一忽兒。里頭的人生病緣故,安琳瑯至今還未見過所謂的相公。端著藥碗站到東屋的門前,門還未開就覺到里面一熱浪。怕獨子熬不過去,東屋是從早到晚都燒炭盆。
安琳瑯抬手敲了兩下。
安靜的院子,回應的是一陣沉默。
等了會兒,里頭還沒有靜。心道該不會人還睡著沒醒?正打算再敲兩下,里頭緩緩響起一道男子的嗓音:“進來。”
嗓音清冽悅耳,如山間清泉,玉石相擊,安琳瑯猝不及防地耳廓麻了一下。
安琳瑯好半天才忍住耳朵的沖,推門進去。
門打開,只見一個著青的年輕男子披著半舊襖子端坐在書桌前。窗戶大敞著,照進屋子,仿佛眷顧一般繾綣地籠罩在他上。
男人極為年輕,二十歲上下,一雙幽沉冷清的眼睛。周冷清的氣息仿佛窗外的白雪,清又冷淡。烏發如緞,用一條半舊的帶半束著。手里捧著一本不知什麼的書籍,瘦長的手指比雪還要白。聽到門口的靜,他抬起眼簾淡淡掃過來。
羽似的眼睫半覆眼瞼,眼睫在高的鼻梁拉出一條黑線。很淡,如朱墨化水暈染開,上峰有珠。即使土壘的土墻簡陋如斯,書桌和板凳都磨損得難堪,打了補丁的裳都擋不住男子通不合時宜的金玉氣質。
只一個照面,極其出眾的骨相給了安琳瑯難以言喻的驚艷。
安琳瑯木了,麻了。
好半晌,猶豫地喚了一聲:“……玉哥兒?”
男人偏過臉,正臉充分地演示了一句話“秋水為,玉為骨”。
他淡淡道:“何事?”
“……你的藥。”對著這一張臉,安琳瑯有點氣短。原以為自己倒了霉,結果是別人倒了霉。憶起自己如今磕磣的模樣,安琳瑯有一種說不出的心虛。
男人點點頭:“就放那吧,多謝。”
又低下頭去。手里翻著一本破舊的書,指尖被窗外的照的明。雖說他沒有特別的態度,但安琳瑯靈敏地到男人的冷淡。
有點別扭。沒立刻離開,反而問:“你名喚玉哥兒?哪個玉?”
翻書的男人眼睫微微一,抬起來,安琳瑯清楚地看見他的瞳。清澈如琥珀,卻有著一別樣的沉靜。他似乎詫異安琳瑯會主搭話,頓了頓,道:“我名臨川,臨川,字攻玉。”
“哦。”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居然還取了字。
屋里復又安靜下來。
安琳瑯扣了扣手指頭,眉頭皺得打結。
許久,許是見安琳瑯沒走,男子終于合上手中的書:“還有什麼事麼?”
“……你知道你的爹娘買我回來是作什麼的嗎?”
名為攻玉的男人一愣,眼睫緩緩眨了一下。他的一雙眼睛里仿佛有星在流轉,姿態是如此的從容。見安琳瑯的模樣,他放下了手中的書,“自然是知曉的。”
“不過,如你所知,我子并不好。能活幾年,大夫都不敢斷定,”男人眼神平淡如水,“實話與你說,我此生并無娶妻的打算。”
……很好,明白了。是自作多了:“……那我還能在方家住下嗎?”
“自然,”男人又攤開了手中的書,“你的世爹娘早于我說過。沒有其他去,只管在方家住著便是。不必擔心有損,待尋到合適的時機,我只會請二老收你做義。”
“……”妥帖,安琳瑯沒說話。
沉默片刻,也很干脆地點了頭:“那行,小妹在此先多謝大哥了。”
安琳瑯如此上道兒,周攻玉不由眉頭一揚。他琥珀的雙眼靜靜地打量了安琳瑯,見形容雖寒磣但姿態卻坦,心里倒是有幾分訝異。于是點點頭:“去吧。”
“你先將藥喝了,我順手將空碗帶出去。”
周攻玉視線落到藥碗上,眼神微微一閃。不過在安琳瑯看過來的瞬間,手端起藥碗,一口悶下。安琳瑯木著臉上前接過空碗,走之前,順便將他桌上那壺冷茶也給拎走。
且不說周攻玉苦到心里扭曲,扭頭想喝杯水蓋蓋味道卻找不到茶壺。就說安琳瑯出了東屋,正好撞見院門吱呀一聲從外頭被撞開。
方老漢滿頭大汗,后背著個人,兩眼生的婆子跟在他后急吼吼地就闖進來。一邊往院子里走一邊就喊話:“快,屋里有沒有人,出來搭把手!你娘摔傷了!”
安琳瑯這廂東西還沒放,匆匆出去,就看到方婆子一臉灰白地倒在方老漢的背上。
方婆子一腦門的,本就瘦,蜷在方老漢背上只剩一小把。嶙峋的骨頭連厚襖子都擋不住。安琳瑯趕上去,方婆子子膝蓋上破了好大一塊,一邊臉頰腫的老高,往外滲。方老漢腳不好,背著人深一腳淺一腳,急得眼淚都在眼眶里打轉。
安琳瑯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
幾個人七手八腳地,一團。東屋那邊門吱呀一聲,聽到靜的周攻玉也出來了。不過這會兒誰也沒注意到他,一個大嗓門的婆子拍了大就喊:“我瞧就是那方伍氏干的!不然怎地方嬸子前腳出去婆媳就跟出去?為了那幾吊大錢,這婆媳倆喪了良心!”
方老漢聽著,搭在膝蓋上的手都在發抖。
“就是!方嬸子好心帶掙銀子,倒是會使心眼兒!以為自己推的那一下沒人瞧見,個爛手爛腳的白眼狼!”那婆子也不曉得方家什麼況,以為安琳瑯是方家兒,拉著義憤填膺地就是一頓說。
原本今日方婆子按照先前說好的去王家做席面。但是前幾日沒推掉大房那對婆媳,只能帶婆媳倆去王家幫廚。
婆媳倆一路上也安分,方婆子怕等會兒手腳,路上就指點了婆媳倆做事兒。
等幾個人到了王家才知曉,王員外府上這回是出大錢找廚子做席面。蓋因請了縣城的大人,縣令老爺邊的第一人林主簿。這林主簿酒不好,就好一口吃的。王家的管家當著眾人的面說了,只要席面做得好,主廚賞二兩銀子!幫廚一人賞一百文。
管家二兩銀子喊出來,整個后廚心思都活泛起來。王員外府上這回的席面很鄭重,聽說是要走林主簿路子送王家大姑娘進宮當娘娘的,找來的幫廚都是十里八鄉燒飯一把好手。主廚二兩,幫廚才一百文,可不就是都躁起來?
尤其是大房的婆媳兩,恨不得搶占了主廚的位置。但王家管家認準了方婆子,任方伍氏說破了皮子夸自家媳婦兒手藝好都沒管家改變主意。
鬧了一陣子,席面該誰做還是得誰去做。就在方婆子端了一盆菜出去洗的功夫,就出了事。井口邊上不知被誰澆了一瓢水,結了冰。方婆子一頭磕在井口上,頭破流。等人聽到靜跑過去,井口邊上就昏死的方婆子和口口聲聲說跟自己沒關系的方家婆媳。
安琳瑯趁人不注意了一下方婆子的骨頭,頓時松了口氣。沒傷到骨頭。
折騰這一路,方婆子也醒了。
重生相府嫡女,大門不出,二門難邁。 隻剩下,鑽狗洞了…… 親爹把持朝政,皇帝欲除之而後快。 逼宮立後,半道殺出來個紈絝男,替君分憂要娶她? 兩情相悅,毀她閨名。 情投意合,汙她清譽。 此仇不報,枉為奸臣之女! …… 這是一個香藥世家傳人,在古代以香入藥,以藥活人,鬥破各類奇葩,拖老爹後腿,挖夫君牆角的故事。
上元燈節,帝后雍園設宴。 明爲君臣同樂,實爲定北王殿下擇選王妃。 宴上承恩侯之女盈盈叩拜,願獻一曲瀟湘水雲,末了還嬌柔道:“臣女不才,獻醜了。” 上首身着黑色錦衣的男人冷淡打斷,“知道醜,就別獻了。” 滿座寂靜,無人敢出言駁斥。陪坐末席的明家小小姐遙遙偷瞥,只覺定北王殿下狂悖無禮,囂張至極,實非良善之人。 後來洞房花燭夜,合巹酒盡,紅燭熠熠。 明家小小姐哆哆嗦嗦爲男人寬衣解帶。 男人忽道,聞她平沙落雁一曲名動上京。 她佯作端莊福了福身,卻緊張到忘了拒絕,只試探道:“妾身不才,那……獻…獻醜了?” 她擡眸偷瞥,卻撞進一雙似笑非笑的眼裏,“不醜,本王只覺,吾妻甚美。”
李繕是當朝安北將軍,面冠如玉,武略齊全,前途無量。 謝家看中李繕,將長女和他定親,然而李繕在戰場上失蹤,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謝家怕李家壞事,忙把長女嫁給別人。 不成想,李繕失蹤時帶領將士,直搗胡人王庭,大獲全勝,得封安北侯。 謝家只能將出嫁的姑娘,換成謝家次女。 … 謝家次女窈窈,生得姿容天成,嬌豔動人,性子軟和,從來是得過且過。 母親很是擔心,在她出嫁前,再三叮囑:“你夫君性子狂悖囂張,不是個好相與的,況且,我家毀約在先,他多有不滿。” “你嫁過去後,若你受不住他那性子,你便哭,你哭起來好看,總能將他的心泡軟的。” 謝窈窈引以爲箴言,事事不與他爭,但求無過。 只是後來,李繕第一次吮住她雙脣的力道,極重,謝窈窈雙眼漣漣,聲音輕嬌:“夫君……” 李繕沉着俊眸,拇指輕揉她的淚痕。 手卻還是按着她的腰,再次低頭。 謝窈窈:“……” 白哭了,夫君的心怎麼泡不軟啊! … 得知謝家出爾反爾在先,卻捨不得李家的富貴,換了次女嫁過來時,李繕冷笑:“李家是什麼阿貓阿狗都能進的?” 後來,窈窈養的小狗走丟了,窈窈眼尾泛紅,眼淚如珍珠一顆一顆地掉。 李繕一邊抿着她的淚,一邊沉着氣,生疏地哄道:“別哭了,它不給你當狗,我給你當狗,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