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殿下,來人自稱前左中郎將,盧植盧大人,是看了黃太尉的書信之後,特來投奔殿下!”
侍衛站在堂下,拱手施禮,畢恭畢敬的回答道。
“來的原來是盧植大人,快請!”
正在為無人可用而煩惱,這盧植就像及時雨一樣的到來,劉辯頓時笑逐開。
盧植雖然隻是一介儒士,但統兵能力絕不是吹出來的,乃是漢末征討黃巾的三大名將,用兵能力不在皇甫嵩、朱儁之下,倘若有盧植坐鎮吳郡,當保無虞。
而且,這盧植的名氣也不在黃琬之下,雖然職位不及,但因為是大儒馬融的徒弟,名下的儒學大師鄭玄的師兄,自的學問造詣也是爐火純青,同樣也是蜚聲四海,人盡皆知。
遠的不,就單盧植的兩個學生,一個是雄霸北方,率領著“白馬義從”讓烏桓、鮮卑、匈奴等部落聞風喪膽的公孫瓚,另一個就是後來的蜀漢昭烈帝劉玄德。能夠培育出這樣的學生,老師定然不會差到哪裏去。
“好啊,盧植來得好,這趟中原之行,肯定會遇上公孫瓚和劉備,不如讓盧植修書一封,和這二人拉拉關係,不定能夠收為已用,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
想到這裏,劉辯的笑容越發燦爛了起來,揮手喊住了剛剛轉的侍衛,“算了,還是寡人率領文武親自出迎吧!”
之前陸康不是過嘛,倘若沒有名臣重吏的擁戴,就算自己稱王稱帝了,也是名不正言不順,再的難聽一點就是僭越叛逆,所以劉辯必須想方設法讓自己的所作所為名正言順起來。
這幾個月以來,因為黃琬的加,已經讓劉辯的朝廷看起來有模有樣,現在又來了一個曾經位居中郎將的名臣盧植,更會給江東的政權帶來錦上添花的效果。
在場的眾人都聽過盧植的大名,不僅佩服他的用兵,更加欽佩他的學問與人品,聽弘農王要親自出迎,自然不會有人站出來反對。
當下劉辯在前,眾文武隨後,一道迎出了府邸。
淅淅瀝瀝的春雨依然下個不停,一蓑的盧植牽了一匹瘦馬,在兩個隨從的陪同下,靜靜的站在府邸門前等候。
雖然他的年齡和黃琬相仿,但看上去卻比黃琬蒼老的多,一麵是眼見黃巾餘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另一麵又為董卓欺君罔上把持朝綱而痛心疾首,眼看大漢江山漸有坍塌之勢,卻恨自己無力回,沒有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的能力,痛心疾首之下,日漸憔悴。
“盧卿,千裏迢迢,一路奔波,讓你苦了!”
剛剛邁過門檻,劉辯就大踏步上前,把手裏的雨傘撐在盧植頭頂,的寒暄了一聲。
“呀……竟然是殿下,竟然長得這般雄壯不凡了?倒是老臣眼拙!”
對於長高了一頭多,比自己還要高一些的弘農王,盧植第一眼竟然沒有認出來,直到劉辯開口寒暄之時,方才恍然頓悟。
著話,跪倒在雨水之中,老淚橫流,哭訴道:“眼見殿下漸有王者氣概,在逆境之中起,創下如此基業,老臣深欣!想起當日董卓欺君罔上,強廢殿下帝號,而臣等卻隻能茍且命,不能阻止,實在是誠惶誠恐,無見先帝與殿下也!”
劉辯急忙把盧植從雨水之中扶起,同樣垂淚道:“盧卿莫悲,董賊殘暴,視百之命如同草芥,眾卿明哲保正是聰明之舉,寡人從未有過怨恨。你看孤這不是吉人相,在江東又建立了一番基業嗎?去歲有黃卿來投,今日又有盧卿來輔佐寡人,重振漢室河山,指日可待!”
“殿下英武,如此年紀便能做出此等績,便是高祖重生隻恐也不及也,你我君臣既然重逢,植就算拚卻老命,也要再把殿下送上子寶座!”
在劉辯的攙扶之下,盧植這才巍巍的起,一邊拭淚痕,一邊表明忠君之意。
當下,劉辯後的眾文武俱都上前與盧植相見,方才簇擁著弘農王與盧植一起進了府邸,一邊在雨中步行,一邊詢問盧植的近況。
自從去歲黃琬離京之後,盧植也隨即被董卓罷下野,唯恐董卓加害自己,盧植連家眷都不曾帶,便單騎走道直奔故土涿郡而去。
聽盧植悄悄離京,李儒大驚失,也不請示董卓,直接派了一名校尉帶了數百騎沿著驛道追拿盧植,隻要攆上,不管是否回來,直管刀砍殺便是。幸虧盧植走了道,方才躲過一劫。
校尉追了數日,沒能追上,返回稟報李儒。李儒又派人去盧植府上捉拿家眷,方才知道盧植家眷在這幾裏棄了家中輜重,隻帶了細悄悄的出了城,不知何去了。李儒雖然氣的捶頓足,但卻隻能無可奈何。
盧植離開了之後,唯恐董卓的心腹到故土尋仇,也不敢直接回老家,而是到了鄴城一個故友的家中住了兩個多月。派人悄悄的到涿郡老家打探,確定沒有異常之後才返回了老家。
黃琬與盧植私甚篤,送信的使者之前就已經做了叮囑,倘若在找不到人,便去他的涿郡老家等候,多則半年則倆月,盧植必然返家。
使者按照黃琬的吩咐,在盧植古宅所在地守株待兔般待了兩個多月,終於把盧植盼了回來,送上黃琬的書信,才有了盧植今的吳郡之行。
看看已近中午,劉辯吩咐設宴款待盧植,眾文武作陪,並且於席間宣布盧植複中郎將之位,統率吳縣的七千駐軍拱衛吳郡。狄仁傑負責政事,盧植統掌兵權,各司其職,互不幹涉。
筵席過後,劉辯又對盧植道:“盧卿乃是下大儒,在儒學上的造詣爐火純青,想必學生遍布下吧?”
“殿下過獎了,植隻是稍有就而已,豈敢自稱大儒!”
盧植拱手謙虛了一句,“比之師弟鄭玄、蔡邕、馬日磾等人,植自歎不如。植師弟鄭玄的學生才當真稱得上遍布下,多達數千人,而盧植所授業的學生,不過三五百人也!”
鄭玄的大名,劉辯也聽過,此人在儒家的曆史上算得上占有一席之地,北海高人,字康。乃是東漢末年頭號大儒,在唐宋年間更是備推崇,將鄭玄列“二十二先師”之列,配孔廟。
鄭玄這樣的儒學大家擁有數千弟子,劉辯並不意外,但一直從政的盧植竟然還有四五百學生,這就讓劉辯有些意外了。弟子多了,意味著劉備和公孫瓚隻是其中的一員,關係或許就不是很親了,這樣的話,盧植手書的效果恐怕就會打些折扣。
但不管怎麽,有人的書信總比幹的拉關係好,所以劉辯還是打算讓盧植修書一封,就算不能把公孫瓚和劉備招過來,套套近乎,日後好相見也是好的。
“聽聞北平太守公孫瓚乃是盧卿的學生?”
公孫瓚現在已經是諸侯之中的實力派,劉辯聽過他的名字並不奇怪,所以盧植也沒有到意外,拱手道:“正是,公孫伯圭曾經跟著微臣研習過儒道。”
劉辯點點頭,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那平原太守劉玄德也是盧卿的學生吧?”
聽到劉辯提起劉備的名字,盧植就有些吃驚了,“殿下竟然知道玄德的名字?”
“聽斥候提起過,這劉玄德正跟著公孫瓚討伐董卓,而且都是盧卿的學生,所以隨口問問。”劉辯笑笑,做出一副隨意聊聊的樣子。
盧植拱手道:“殿下的消息當真靈通,微臣竟然不知道此事!這劉玄德的確也是植的學生,自四五年前被十常侍陷害下獄,在路途中巧遇一麵,自此再未謀麵。”
劉辯點點頭:“寡人這次率部赴中原,必然會與公孫伯圭、劉玄德等人謀麵,盧卿可以修書一封,孤給你捎過去!”
盧植自然明白劉辯的意思,躬道:“臣自當修書一封於伯圭、玄德,叮囑他們對殿下的人馬多多照顧。”
盧植的書信修好,劉辯派人收了。
傳下命令,吩咐各部人馬整頓裝備,備置糧草,待春雨消停之後,兩萬人拔營向北,目標直指位於兗州陳留國境的酸棗。
i115
趙子文是一個浙大的在校生,因為一次意外落水,來到一個是宋朝的時代,卻不是宋朝的國度,曆史的軌跡因何而改變? 秦觀,李清照,蘇軾一一出現,趙子文該如何與他們相處。 趙明城的牆角,該不該挖?可惜還是被趙子文給挖了,咱總不能讓李大才女守寡吧! 誰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就看小小書童趙子文如何穿越曆史忽悠忽悠古代人…… 是肚裡能撐船的宰相還是那個冷血英武的將軍?隻能說這個書童不是人……
穿越三國,陳揚繼承了一個在許都無人問津的小酒館。有一個叫做老曹的顧客,經常來光顧這家酒館。也許是陳揚經常吹噓自己有多厲害,老曹每一次到來,都喜歡問這個問那個。“天下之大,何人能稱之為英雄?”“陳掌櫃,這下邳城如何能破?”“劉備以仁義為劍,站在道德頂峰,該如何殺?”……麵對這些問題,陳揚隨口閒扯,卻不知道,他這些話,在逐漸改變整個三國的格局……
有幸穿越了,還是生在地主家,此生不缺吃穿卻也不想混吃等死,所以傅小官隨意的做了些事情,沒料到產生的影響如此巨大。皇帝要讓他官居一品,公主要招他為駙馬,尚書府的千金非他不嫁,荒人要他的頭,夷國要他的命,樊國要他的錢…… 可是,傅小官就想當個大地主啊!
主角蘇辰為了20萬的彩禮,被瘋博士坑,帶著神級軍團系統穿越到了秦末風雲變幻的年代。 始皇是他堂伯,公子扶蘇是他堂哥,他爹是長寧侯,他媽是襄武郡主,而他年紀輕輕就是大將軍蒙恬麾下的副將軍,他是泱泱大秦根正苗紅的「小侯爺。 開局:蘇辰就擁有了200年的功力。 徵召各種頂級兵種,打造秦末天下最強軍團,改寫公子扶蘇的命運,戰匈奴,平天下,征伐六國聯軍,書寫大秦新盛世。 一代神話,秦王蘇辰。
穿越到神話版的漢末,成為東漢的大皇子劉辯。身懷系統,有概率可獲得歷史名人身上的部分屬性。拜師盧植,結識曹操,招顏良,攬文丑,麾下八百陷陣死士,為成就霸業奠定基礎。眼下張角即將發動信徒進行席卷大漢八州的黃巾起義,涼州軍閥頭子董卓再過數年也將進京暴政。且看劉辯如何在這風起云涌的時代讓大漢之名響徹八荒!(系統,爭霸,成長)(此書非純歷史,與歷史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