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秦九歌里說,他安排的事只剩下那麼一點點,但是真正做起來還是很多的。
所以,兩個人只是短暫的坐在一起吃了頓飯,秦九歌就繼續去他的正殿忙碌了,而藺水瑤,也有自己的事要做。
“書翠,你在家里的時候,有沒有過過花燈節啊?那是什麼樣子的呀?”
面對藺水瑤的疑問,書翠絞盡腦想要從自己久遠的記憶里挖出來一星半點關于花燈節的事,可是怎麼想,都想不起來一點點關于花燈節的事。
書翠只能回答:“姑娘,奴婢進宮的時候年紀實在是太小了,對于很多小時候發生的事都記不清了,也不知道花燈節要做些什麼。”
“不過,奴婢聽說宮里的有些嬤嬤對宮外的事知道的很多,還有負責采買的大人,他們也知道很多宮外的事。”
書翠建議道:“如果姑娘想要了解宮外的事,可以去問問這些人,他們知道的肯定比奴婢要多。”
說干就干,藺水瑤立刻帶著書翠書文,戴好自己的荷包,踏上了尋找嬤嬤的道路。
宮里面上了年紀,又沒有兒奉養的嬤嬤大都住在宮里最荒涼的院子里,這里平時也很有人來。
以至于當藺水瑤一行人出現在這里的時候,簡直是萬眾矚目,所有人都在看著們。
知道的,在想,娘娘來這個破敗的地方做什麼呢,不知道的則是在猜想藺水瑤的份,不過大多數人都能很快對上份。
畢竟,書翠書文的臉在秦王宮里,某種意義上也能算是一個通行證。
“就是這里了吧,”藺水瑤看著面前很有年代的大門,一時間不知道該不該上去推門,“這里真的有人住嗎?”
又和后面的兩人確認了一遍,確定里面真的有人住在里面之后,藺水瑤上前敲了敲門。
等了一會兒,沒有人應,“里面的人會不會沒有聽到,我再去敲一次。”
藺水瑤重新走到門口,結果門從里面打開了,的手尷尬的立在空中,還是要敲門的作。
“你們找誰啊,”說話的是一個頭發花白,形佝僂,聲音嘶啞的老,“先說名字,說不出名字就不要怪我不讓你們進去。”
“嬤嬤好,我們來這里是為了問問宮外的事,不知道嬤嬤方不方便和我們詳細說說。”書文上前,把藺水瑤護在后,和那個嬤嬤商量道。
那嬤嬤看到這一幕,心里也不甚在意,回答書文:“我我方不方便?”
“我一個老婆子,和一群老婆子住在這不見天日的地方,每天見不了兩個人,有什麼不方便的呀。”
“倒是你們,年紀輕輕,是個干活的好苗子,想來手頭也方便的。”
書文秒懂,立刻遞過去一個錢袋子,那嬤嬤拿在手里掂了掂,滿意之后才把一行三人放了進去。
藺水瑤被這一番作看的一愣一愣的,原來在秦王宮里,無論做什麼都離不開這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