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我要做皇帝 第兩百七十八節 只有一個辦法!

《我要做皇帝》 第兩百七十八節 只有一個辦法!

這從劇孟如今以備盜賊都尉兼太子門大夫的份,尚且沒辦法讓關中的遊俠全部聽話就能看出來了!

假如是季心在劇孟的位子上的話,那麼……

誰敢唧唧歪歪?

但是……

袁盎嘆了一聲,道:「劇孟是怎麼被招徠的,你知道嗎?當時太子若是招徠你,你會去?」

季心聞言,微微一愣。

半年前,誰知道劉徹是哪蔥啊?

那時候長安城裡的貴族和商賈,人人都是眼的就等著皇長子劉榮上位了。

至於皇次子?

誰注意過?

這麼一想,季心頓時就有些泄氣,但還是很不服氣,撅著道:「天下草莽英雄,難道只有一個劇孟嗎?某就是想讓太子知道,某也不比劇孟差!甚至比劇孟還要好,這關中七十五縣,誰不知道某的大名?某要是在劇孟那個位子上,肯定乾的比劇孟好!」

這才是季心長期以來的心結。

太子要用人就用人吧!

本來劇孟進關中,做,幫著劉徹做事,他季心是樂觀其的。

畢竟,這遊俠洗白的途徑太了。

劇孟算是一個指路明燈。

因而,長久以來,季心都沒怎麼出來為難劇孟,甚至下令小弟們盡量配合,不然劇孟再怎麼厲害,名氣再怎麼大,沒有他的默許甚至支持,關中的那幫遊俠在沒看到好前,誰會鳥一個關東來的蠻子?

可是,現在孟劇孟出頭了,還了備盜賊都尉,混了個太子門大夫,潛邸大臣的名頭。

特別是最近,季心每次跟過去的小弟喝酒,提及劇孟的風,季心都是羨慕無比。

甚至有些遊俠只知道劇孟,而不知道他季心了!

半年前,論出,劇孟拍馬也趕不上他季心。

論背景,他季心的靠山是袁盎,跟長安大大小小的僚也都,還是地頭蛇。

Advertisement

季心自問,自己不比劇孟差。

但為什麼太子就沒派人來徵募他?

想來想去,季心覺得,可能是自己的名聲還沒傳到太子耳中。

那要怎麼才能讓太子知道,這長安城裡還有一個正懷抱著『拳拳報效之心』的『在野賢』呢?

正好,前兩天杜氏找他幫忙,給劇孟拖拖後,於是,兩人一拍即合,就有了這麼一出。

可惜,現在看來,效果是有了,但卻是個反效果。

太子果然知道了有個季心,但卻恨上了!

這就讓季心覺得,肯定是這個世界出問題了!

為什麼劇孟明明家在雒,卻能被太子還在微末之時就發覺了,他天天在長安,在關中,卻一直得不到徵募?

袁盎自然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了。

季心用遊俠的思維去跟太子打道,太子卻用政治的角度來看待,這能不出才怪了!

袁盎哭笑不得,搖頭道:「既然你想效忠太子,何不與我分說,我在太子面前,素有薄面……何至於此啊……」

季心卻搖搖頭,道:「某欠恩公太多了,拉不下這個臉面再求恩公!」

袁盎卻是不住的搖頭。

遊俠大多放不羈,目無王法,沒有什麼規則。

當年就是季布還在世,季心脾氣上來了,說殺人就殺人了。

這也是袁盎一直沒在劉徹面前提及季心的原因。

這種人,放在下面還好,一旦到了朝廷上,季心的子就是他取死的源!

事已至此,袁盎也不想再多說了,他搖搖頭,問道:「杜氏除了讓你做這個事外,還跟你說了什麼沒有?」

季心搖搖頭道:「回稟恩公,倒是沒有,只是,某聽說了一些事,不知道該不該說……」

「說說看……」袁盎連忙問道。

「是這樣的,某聽下面的人說,最近幾日,杜氏與其他幾個商賈家族,正在與關中各縣縣衙的衙役,司曹以及亭長、游繳商議一些事,某聽說,他們好像在說什麼太子要限定保護糧價,要通力配合,而且還要做到極端,有人告訴某,某個亭長在與其喝酒時說了,關中商賈與他們商議的事是太子假如限定糧價五十錢一石收購,五十五錢一石出售,那他們就要用五十五錢一石的糧價賣給農民,每戶要買十石以上!」季心著頭,回憶著道。

Advertisement

袁盎一聽,再也坐不住了,立刻起道:「茲事大,你且先等著,我馬上去稟報家上,晚上回來,再與你商議此事!」

「有問題嗎?」季心問道:「難道這樣不好?」

「問題大了!」袁盎道:「這些傢伙居然敢用這種手段來對付太子,一旦被他們事,這朝野就要大了,甚至天下都會!」

作為積年老吏,袁盎當然知道下面的人在遇到上司以強有力手段推行某個政策時,假如他們在實力方面打不過,會採取什麼樣的手段了。

季心所說的,恰恰是最極端最惡劣同時也是後果最嚴重的一種對抗方式。

真要被這些串聯起關中各縣的衙役地方的亭長、游繳和廧夫等低級僚,玩這麼一出。

到時候,要嘛是太子低頭認錯,要嘛就是劉氏用軍隊,洗關中!

基本不會有第三個選擇!

而以劉家的脾氣,最可能的就是第二個選擇了。

而那麼一來,整個天下都會為之不穩,甚至劉徹的太子位可能也要不保了!

………………………………

太子宮,畫堂。

劉徹坐在上首,聽完了袁盎的話后,他也有些發愣了。

這問題很棘手啊!

袁盎說的事,很簡單,幾個不甘心利益損的商賈,決定串聯和收買整個關中的底層僚。

假如是明著對抗的話,劉徹本不怕!

但他們這麼玩的話,就危險了!

王安石變法怎麼失敗的?

就是敗在僚們的這一招之下!

好好的青苗法、免役法,最後變了攤牌和僚集團的狂歡。

本來應該益的農民,最終卻付出了更大的代價。

僚們做的事,其實說穿了,很簡單,那就是擴大化和極端化。

像青苗法,本來是說給底層百姓一個低息貸款,免疫法,是讓那些不想服役的百姓,出錢請人代服。

可搞到最後,下面的員給你來個一刀切,所有的百姓都要強制出錢僱人服役,強制要貸款,管你需不需要!願不願意!

這才是王安石變法失敗的源!

上層貴族討厭變法,下層百姓沒有嘗到好,反而日子過的更苦,這樣一來,誰還支持新法?

這樣的例子,可不單單一個王安石變法,還有很多很多。

因此,只有一個辦法!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