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我要做皇帝 第兩百七十七節 忽悠天子

《我要做皇帝》 第兩百七十七節 忽悠天子

懷著忐忑不安的心理,劉徹跟著自己老爹,來到了一間相對安靜的偏殿。

一進門,劉徹就聞到了一子淡淡的草藥味道。

劉徹心頭一黯,宮裡的事瞞不過外人,更何況事關皇帝健康這樣的大事?

事實上,幾乎朝野都知道,最近這段時間天子龍欠安。

但是,天子究竟是冒還是別的原因,外人就很難得知了。

即使是劉徹,也不知道自己的老爹的的真實況。

唯一能知道這一切的恐怕就只有郎中令周仁了。

劉徹此刻想起了梁王劉武的囑託,也想起了這段時間聽到的傳言,再結合此時的況,他心裡一咯噔,知道,自己的老爹的恐怕遇到麻煩了。

現在,擺在劉徹面前,有兩個選擇。

一個是馬上跪下來,淚流滿面的勸君父好注意,不要過度勞。

這樣做的好顯而易見。

也是大多數皇子在遇到這種況後下意識的選擇。

但是……

皇帝的健康,毫無疑問是國家機

老爹連晁錯都沒有告訴,還讓周仁保,很顯然,這不是小病。

倘若劉徹此時跪下來說那些套路話。

毫無疑問,是會被躲在簾子後面的史記下來的。

然後,全天下都會知道漢家天子有疾,而且問題嚴重到了要瞞著大臣和太子的地步。

這麼一來,吳楚等國還不歡欣鼓舞?

更恐怖的是,萬一因此而打了老爹某些布置,到時候板子打下來,肯定是劉徹這個太子的鍋!

別以為史家的就很嚴?

宮裡面的事,一半是多的宦傳出去的,一半是史們說的……

不然,你以為汗流浹背,如芒在背,不學無這些語是怎麼來的?

劉徹就記得很清楚,前世,皇帝老爹廢黷周亞夫時,前腳剛下令,後腳滿大街的各種各樣的版本就出來了。

Advertisement

而那些詳細到連皇帝是怎麼發怒的,周亞夫是怎麼頂的細節都能描繪的栩栩如生的故事,顯然不是一般人能講出來的……

,現在宮廷宦的文化水平還足以讓他們講出一個那麼好的故事。

劉徹的第二個選擇就是裝作沒聞到藥味。

這樣做倒是避免了前面所說的缺陷。

但有一點,皇帝老爹又不是傻子,這殿中的草藥味道雖然很淡,然而,只要鼻子沒失去功能還是能聞到的。

君父有病,為兒子,以此時的道德倫理來看,就應該立刻跪下來,從此不解帶,親嘗湯藥,晝夜伺候左右,一如劉徹的皇祖父太宗孝文皇帝當年侍奉薄太后。

不那麼做的,肯定是不孝!

關鍵的一點還是皇帝老爹肯定心裡會有疙瘩。

當年,先帝背上生疽,劉徹的老爹不過是稍微有些不願給先帝吸濃,立馬就是一頓劈頭蓋臉的訓斥!

「怎麼辦呢?」劉徹的思維急速運轉。

毫無疑問,這兩個選擇不管劉徹怎麼選都有風險。

但時間不多,他必須馬上做出決斷!

腦海中思緒急轉,看似想的事很多,但實際所花的時間並不多。

僅僅十息功夫,劉徹就做出了決斷。

他立刻跪下來,道:「兒臣不孝,父皇聖欠安,竟不知道,死罪死罪!」

說著劉徹就流下了眼淚,臉上的表也變得凝重起來,神開始落寞,一副標準的孝子模樣。

很顯然劉徹選擇了前者。

在劉徹看來,既然兩個選擇都有風險,那就選擇相對保險的!

道理很簡單,他首先是兒子,其次才是太子,沒有老爹的庇護,他什麼都不是!

什麼大局,什麼政治,說句不客氣的話,現在跟劉徹都沒有太大的關係。

天子劉啟看著劉徹的模樣,心裡多覺到了些溫暖。

Advertisement

心裡一,就揮揮手道:「朕沒有大礙,郎中令開了方子,吃幾劑葯就好了,太子別太擔心了!」

「瞧你這樣子……」天子劉啟搖搖頭,讓一個宦扶起劉徹,聲道:「朕之所以瞞著太子,就是怕太子瞎想,別擔心,朕沒事!」

劉徹這才抹了抹眼淚,盡量讓自己變得像個十六七歲的年一樣,歡喜的問道:「果真?」

天子劉啟見著劉徹一臉認真和關切的模樣,不由得嗤笑一聲,笑罵道:「朕騙你作甚!」

「兒臣就放心了……」劉徹立刻歡喜的點點頭,還蹦躂了一下。

這種歡快和溫馨的場面,立刻就讓這父子兩人之間的關係拉近了許多。

氣氛也變得輕鬆許多,不再沉悶了。

等劉徹坐下來,天子劉啟稍微選擇了一下措辭,問道:「究竟是怎麼回事?那臨邛的程鄭氏與卓氏為何願意拿出十萬萬錢來修褒斜道?太子跟朕仔細說說……」

他的報途徑雖然很多。

但是,像他安在太子宮的眼線,只會關注太子見了什麼人,太細節的東西也掌握不了。

至於異等人的彙報,因為是正式場合,都會史記錄,所以自然也不可能詳細的稟報。

他現在知道的也就是太子用了些手段,讓臨邛的大商人鬆口願意貢獻出十萬萬錢。

但這些事裡面,迷霧重重,即使他這個天子,既然也不著頭緒。

這天底下的商人什麼時候這麼好說話了?

天子劉啟可是記的很清楚,當年他還是太子的時候,每年晁錯都要花大半力去長安給太子宮弄錢,一年也就搞個千把萬錢的進項而已。

這劉徹到底是施展了什麼魔法,讓蜀郡的那兩個大商人這麼聽話?

劉徹微微一愣。

這事說起來就麻煩了。

Advertisement

但是,劉徹很清楚的知道,這個事不能瞞,他的太子想要安穩的做下去,就不能有什麼事瞞著老爹。

於是,他稍稍躬,打了打腹稿,答道:「回稟父皇是這樣的……」

聽完劉徹的敘述,天子劉啟眼睛都瞪大了,臉上上怒意難消。

「無恥之尤!」天子劉啟立刻就殺氣騰騰的一拍榻上的扶手。

蜀郡的地方和他派去蜀郡的宦居然和商人聯合起來坑了這個皇帝,本應該被沒收,充庫的鄧通資產竟然被那些傢伙這麼一運作就變了商人的產業。

這種事,天子劉啟覺得,他絕對無法忍

必須徹查!

但是……

忽然,天子劉啟想到了一個問題。

太子從哪裡知道的這些事

太子為什麼要放那個程鄭氏與卓氏一馬?

於是,天子劉啟問道:「太子從何而知?」

劉徹低頭答道:「回稟父皇,前些時日,兒臣不是請父皇將府歷年的賬目明細賜給兒臣翻閱和學習嗎?兒臣就是從賬目中發現的……」

劉徹自然早就想了這個問題該怎麼回答。

事實上,在理論上也確實存在這麼一個可能

概因為,漢室的整個民政系統是完完全全從秦代的民政系統照抄得來的!

跟後世的宋明的系統完全就是兩回事!

在編戶齊民的政策之下,漢室甚至可以驕傲的對著後來的唐宋明大喊一聲:哥這裡不存在戶!

你要問為什麼?

概因為西漢政府的田稅和徭役政策相當的犀利,幾乎能與後世大天朝的戶籍政策一拼了。

商人有市籍,農民有戶籍,軍人有軍籍,奴僕有奴籍,甚至連宮廷里都有宮籍!

繼承自秦代的強大的民政系統,使得整個漢室政權實現了對幾乎所有在冊人口的管控。

Advertisement

至於你說戶怎麼辦?

假如你知道西漢政府是怎麼收稅的,你估計就不會這麼問了。

漢室政府收稅,是當場在田地里看著老百姓收穫,然後過稱,然後按照產量徵稅的……

而徭役的攤派,則是另有一套辦法。

這些,在此時是常識,每一個當的都懂,而且還有著一本前丞相北平侯張蒼所著的《九章算》作為施政之書,在九章算中明確的記載了,該怎麼徵稅,怎麼分配徭役。

最起碼,此時的關中還是如此執行的。

至於山高皇帝遠的犄角疙瘩,存在的真空可能,自然是兩說了。

但劉徹前世在河間國也發現了同樣的制度存在的痕跡,只是不如關中嚴格而已。

後世兩千年封建王朝,再也沒有像秦漢這樣科學嚴的民政系統了,這是因為,地主豪強從東漢開始崛起,開始掌握了權柄,皇帝老子也要跟這些傢伙妥協,自然,再也不可能像秦漢這樣編製出一張無孔不的大網。

也正因為這樣,漢室政府才能承得了三十稅一的田稅制度。

因為它有龐大的徵稅人口,基本不存在戶。

甚至在三十稅一的況下還創造了文景之治,不止百姓生活相對輕鬆,負擔相對小,就連中央政府的財政收也從不曾短缺過。

文景之治結束時,給小豬留下的是一個所有國家倉庫堆滿糧食,錢庫里串錢的繩子都腐爛了,邊關的馬場蓄養超過了三十萬匹戰馬,天下人口五六千萬,在冊戶籍五六百萬戶的全球第一的大帝國!

西漢滅亡后,可還有那個朝代敢用三十稅一徵稅?

十五稅一都是民如子了!

想著這些,劉徹也在心裡慨了一聲。

秦人創造和完善的那些制度,無比接近近現代國家的制。

可惜了,因為太先進了,所以,反而很難被人們所接和認可。

反倒是老劉家接后,各種劉氏特一上,讓其變得落後和愚昧之後反而使得整個國家漸漸興盛和強大了起來。

只能說,秦代的統治者,每一個都是作死能手!

天子劉啟聽了劉徹的說法,稍微想想,也覺得還合理。

此時,統治階級還是很重視數學的。

後來小豬的五個兒子里,有三個數學就都不錯,特別是燕王劉旦,是公認的數學大家。

至於劉徹的兄弟里,劉彭祖和劉勝的數學也不錯。

至於場上,更是拿著一本《九章算》當真理來拜,基本上,地方人手都有一本……

所以,劉徹從府的賬目中發現貓膩這個解釋還算能接

於是,天子劉啟又問道:「太子是怎麼想的?為何要放這程鄭氏與卓氏一馬?」

劉徹聽了,他當然知道不能用什麼我要留著這兩個傢伙來鍊鋼什麼的。

那樣老爹肯定會嗤之以鼻。

冶鐵鍊鋼有府就足夠了!

國家命脈豈能掌握到私人手上。

但劉徹知道,府固然是可以完全滿足軍事上對於鐵和鋼的需求,但想靠府那幫僚在民間普及和推廣鐵,那就別指了!

也只有程鄭嬰和卓王孫這種充滿了『開拓神』有『市場意識』的商人能有那個力和耐心。

不然,前世小豬搞了鹽鐵營后,為何民間的鐵普及程度一下子就遲滯了?非要等到出了個趙過,才慢慢的普及早幾十年就在關中出現的那些諸如二牛抬桿等先進技

但這些事說出來就政治不正確了。

劉徹稍微整理一下思路,拜道:「回父皇,此輩商,固然狡猾無比,然則,卻可為我漢室拓土數千里,有教化西南諸夷的功勞,兒臣故此斗膽向父皇求,饒其等命,許其戴罪立功!」

「拓土數千里?」天子劉啟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來。

任何一個中國皇帝都拒絕不了開疆拓土的

天子自稱九州萬方之共主,代天牧狩,執掌四海的主人。

自然而然的,每一個中國統治者都會有著強烈的擴張慾,只要條件許可,中國天子一點都不介意自己的領土擴大。

但跟西方人不同,中國人擴張,不太喜歡殺戮,更喜歡用文化侵略,徐徐圖之,以革命來擴充自己的領土。

所以,中國統治者最擅長的就是先打敗敵人,然後讓敵人承認自己至高無上的地位,再花個百十年時間,將這個敵人的文化和傳統磨滅掉,自然而然,那個敵人就變自己人了。

西周時期,天下各諸侯國,有許多出了門就是夷狄的勢力範圍。

當初的鎬京甚至就在戎狄的眼皮子底下。

可到了戰國時期,戎狄東夷荊楚去哪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