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我要做皇帝 第兩百六十一節 人口爆炸帶來的思考

《我要做皇帝》 第兩百六十一節 人口爆炸帶來的思考

人是萬之靈,站在食鏈的頂端。

保護環境是為了保護人類自己,但是,假如為了保護環境,讓人類自己厄,那不是白癡嗎?

「要是能分流一部分農民去其他地方就好了!」劉徹心中想著,於是問道:「原先河上郡故秦都等地,人口和戶數怎麼樣?」

張湯出列答道:「回稟家上,臣也查過了,史衙門的記載以及都尉衙門的檔案來看,故河上郡目前為止二十三縣,總共有戶十一萬餘戶,口六十餘萬,總田畝八百餘萬畝,故秦都咸及華等縣,共計有戶九萬餘,口五十一萬,田畝七百餘萬畝!」

劉徹聞言,點點頭,這才對嘛!

關中的人口,太過集中在長安附近了。

長安附近的人口度竟然是四百多人每平方公里,而周邊的其他地方,卻不過是二十多人和三十多人每平方公里。

這差距太大了!

Advertisement

即使剔除掉常住長安的接近二三十萬城市居民,那每平方公里也塞進了三百多號人。

再這麼下去,水土不流失才怪!

看來,將來得想個辦法,分流出部分人口到關中其他地方了。

但怎麼分流卻是個大問題。

因為,長安周圍人口這麼多,和不斷膨脹,其實是漢室自己造的。

歷代天子不斷的遷徙天下豪強於關中陵邑居住,到現在為止,劉邦、孝惠、先帝加上皇帝老爹,總遷徙人口接近三四十萬。

這些移民是會生孩子的……

加上賴在長安不走的徹侯和他們的子家族親朋……

這就導致了長安周圍人口極度膨脹,而關中東部和西部卻還有著大片大片的土地沒有被充分利用。

難怪後來小豬要設立左馮翊和右扶風來扶持東西部的農業了。

但這個辦法卻是治標不治本,等左馮翊、右扶風也塞滿人了怎麼辦?

Advertisement

歷史告訴劉徹,用不了十幾年,關中的土地就會養不活關中的人口,即使每年從關東調糧,依舊無濟於事。

前世,關中就已經缺糧近兩三百萬石。

可以想見,在他即位后的數年,整個問題就會發出來。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為太子,統治者,劉徹覺得自己的眼要放長遠,要看到一百年後的世界。

劉徹想了很久,覺得想要解決這個問題。

暫時來說,還真的只能通過開發左馮翊和右扶風的土地來緩解人口炸帶來的力。

然後,就只能是通過擴大關中的土地來緩解。

再然後……

劉徹著西方……

「不民則死亡!」他的拳頭的攢起來。

他深深的知道,假如不能得到印度的土地和資源來供養這個國家的子民和黎庶,那麼,不管怎麼改革,除非搞出雜水稻和化,否則,三百年王朝周期概率就是腳下這個他所深的國家與民族無法擺的宿命。

Advertisement

對於古代中國來說,除了它自己,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擊敗它!

而諷刺的是,古代中國漢人王朝,基本上都是被自己擊敗的,真正亡於外敵手裡的,也就是一個宋朝!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