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我要做皇帝 第兩百零九節 調查(3)

《我要做皇帝》 第兩百零九節 調查(3)

義婼聞言噗嗤一笑。

自從見到劉德以來,這還是第一次見到有劉德不懂的事

輕輕靠到劉德的上,在劉德的耳畔,低聲道:「殿下,平賈是當今所有市集之中負責仲裁商賈民眾在市集中易時因為價格問題而發生矛盾的一種人!」

「嗯?」劉德疑的問道:「是府的差役?我怎麼沒聽說過還有這麼一種差役?」

義婼聽了,笑著解釋道:「殿下有所不知,平賈,不是差,更不是府的人,恰恰相反,平賈也是商人!」

「當年先帝在位時,深地方吏殘害百姓之事時有發生,更有貪惡吏,假借公權,強買強賣,而百姓卻只能吞下苦果,於是,先帝下令,所有市集之中,設置『擅權』者,擔任『擅權』的人就平賈,一般是由市集之中的商賈自行推舉……」

「平賈沒有職,沒有俸祿,更沒有爵位,更沒有太大的權力,但卻可以裁定易的價是否合理,先帝設置擅權,主要就是負責協調與市集商賈與府進行易時的價格核定,以防止出現吏強買強賣,同時也能制止不法商在市集中坑蒙拐騙,因此,平賈很人敬重,一般都是市集之中最為公正之人擔任!」

聽了義婼的解釋。

劉德覺,這確實像他那位已故的皇祖父的手尾。

只是,這個平賈的設置,讓劉德的臉有些搐。

平賈居然不是府任命而是民眾推舉?

看似這樣民煮自由的選舉不可能出現在這西元前的封建時代。

但仔細想想,劉德覺得,平賈的出現並不突兀。

當此之時,黃老派思想大行其道,秉政天下。

而黃老思想追求的是什麼?

小國寡民,犬相聞。

簡而言之,就是政府只要管戰略、法律,維持秩序,其他的老百姓自己去理。簡單的說,就是推崇民間自治,譬如鄉老的設置就是明證。

Advertisement

況且,這個平賈也沒什麼太大的權力,只能負責對價是否合理進行仲裁。

而且因為是推舉產生的,這個平賈要是做事不公,馬上就能被人趕下去,換一個公正的人。

而且,經義婼這麼一說,劉德也想了起來了。

前世的時候,劉彭祖不就是靠著這個發財的嗎?

「趙王擅權,使使即縣為賈人榷會,多於國經租稅」劉德想起了前世劉彭祖被人告到朝廷,然後劉徹下詔徹查的這個事

當時劉德聽說了,還以為劉彭祖是擅自用了諸侯王的特權,做了強買強賣的勾當。

現在聽義婼這麼一說,劉德恍然大悟。

他這個弟弟,怎麼可能蠢到做強買強賣這樣沒有技含量的事

掌控價,制定價,規定價。

所得的收益比起強買強賣某幾個東西大多了,而且,還不用擔心被人指著脊梁骨罵。

畢竟,強買強賣什麼,對一個諸侯王來說,太沒臉皮了,走出去都沒臉見人,而且,很容易就被人告到長安去。

至於掌握擅權,用他自己的人當平賈,就沒這方面的煩惱了,就算被人告發,也最多不過是被皇帝哥哥罵一頓,難道皇帝哥哥還能因為他私自任命幾個連秩比俸祿都沒有的平賈,就要對弟弟大開殺戒?

「真是聰明啊!」劉德慨著。

毫無疑問,平賈制度有,劉彭祖就抓到了那個功的實現了將趙國所有郡縣集市的平賈全部換他的人,進而通過價獲取了龐大的財富。

「平賈制度很不錯!」劉德在心裏想著。

他知道,他找到了平衡打擊大商人大地主大豪強和保護中小商人與中小地主之間的平衡點和閥門。

「我現在所想的東西還是很不的,我還要好好想想,然後,找個地方試驗一下,做個試點,通過實踐完善和改進,再推行到天下!」劉德心裏想著。

Advertisement

而毫無疑問,他現在名下管著的長安四個市集以及今年的秋收糧食價格大戰,就是他實踐的好機會。

「就算失敗,也沒什麼,這樣做我幾乎不用擔風險……」劉德心裏越想越興,想不到,他苦思許久也找不到對策的死結,竟然還是被他的皇祖父當年所立的一個制度給啟發了,找到了破局之道。

「功莫過於高皇帝,德莫過於太宗皇帝!」劉德慨著:「此話誠然不假!」

何止不假!

實際上劉秀能再造漢室,他的皇祖父是其中一個原因。

甚至王莽新朝末年,赤眉軍攻破長安,掘了茂陵,卻對霸陵敬若神明,不敢妄

一個人死了一百多年,還能讓造反的農民不敢對他的陵墓下手。

做皇帝做到這一步。

劉德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功!

「不知道我將來能否有如此大的就……」劉德此刻總算理解了他的老爹為什麼會那麼焦急的削藩了。

實在是頭頂上先帝的影太大了。

人人都會不自覺的拿老爹跟先帝比較。

朝中大臣就先帝怎樣怎樣。

為皇帝,作為天子,劉德覺得時間一長,就是他可能也會心理不平衡,在心中發誓一定要做出些超越先帝的事來了。

「老爹也是不容易呀……」劉德在心中慨一聲,隨即牽著義婼的小手,走出這店鋪。

對於劉德來說,今天無疑是收穫頗的一天。

「嗯,宅男果然做不得!」劉德牽著義婼,走在街上,自嘲的道:「我若是一直居住在深宮之中,哪裏去知道這麼多事?又如何知道這社會的現狀,恐怕也會跟後世的一些昏君一樣,干出不腦補的事來!」

別的不說,若無這一趟市井之行,劉德這輩子也想不到還有平賈這個制度存在,就算將來有大臣告訴他,甚至在奏疏中提及平賈,但,作為皇帝,他每天要看無數的奏疏,聽無數的大臣勸諫,哪裏可能事事都去關注呢?

更何況,這一趟市井之行,還讓劉德理清楚了自己的金融政策的基本脈絡。

棉與銅,就是他將來執政的經濟基礎。

煤與鐵,是他的軍事工業基礎。

有了棉鐵煤銅,剩下的就是平推世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