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我要做皇帝 第兩百零五節 未雨綢繆

《我要做皇帝》 第兩百零五節 未雨綢繆

旭日東升,東方肚白。

劉德邊的軀,許久連不捨的回雙手。然後,走下床榻。

義婼連忙跟著起,裹著被下榻,為劉德穿戴冠冕。

「義婼……」劉德抱住這子,將手探進前,低聲在耳邊悄悄說道:「你等會準備一下,與我一同出門逛一逛安邑!」

昨天晚上,這個原本人兒可謂是完全放開了,熱似火,與劉德纏綿了半宿。

三世為人,劉德覺得,雖然,很容易讓男人產生保護慾,然而,最夠味的還是火辣辣的姐風

特別是當你能合法合合理的不限制的狩獵天下人時……

義婼這時已經完全的接了自己的角

就像一個溫的小妻子一樣,任由劉德的大手遊走軀的每一個,低頭應道:「諾!妾知道了……」

劉德呵呵笑了一聲,在的俏臉上吻了一口,然後,才收回雙手,讓義婼為他穿好服。

然後坐到一面銅鏡之前,讓義婼為其整理和梳理頭髮,戴上冠帽。

劉德看著銅鏡中的自己,雖然還是有些稚,但邊已經出現了點點鬍鬚,這是一個好現象啊!

與後世不同。

漢人的審觀認為,男的鬍鬚是他最重要的一個剛特徵之一。

當世之人最長髯男子。

上沒有鬍鬚,不止會被人認為不牢靠,更會被人認為,沒有男子氣概。

所以賣剃鬚刀的來到漢朝,肯定要虧的本無歸!

劉德雖然是穿越者,但前世十幾年的歲月,足以讓這個時代的許多東西和思想深深刻進他的和思維中。

正如他的到來會改變這個世界一樣,這個世界也同樣會改變他。

Advertisement

「你再睡會……」劉德站起來,抱著義婼的子,在的額角親吻著道:「等我要走了,會讓人來你的!」

「諾!」義婼乖乖的點點頭。

………………………………

劉德走出房門,義縱與寧已經在那等了許久了,見到劉德,兩人連忙上前行禮:「臣等見過殿下……」

說實話真是有些羨慕義縱,有個好姐姐啊!

「可惜,我沒有一個漂亮的姐姐或者妹妹,不然,我馬上就要將之獻給殿下啊!」寧心中惋惜著。獻妹求榮或者獻姐邀寵,對寧來說,簡直完全無力啊!

義縱卻是另外一副心思。

他年紀小,但不代表他不懂事理,相反,他商高的很。

這些天來跟著寧做事,他能到周圍人看他的眼神。

結的,有討好的,有嫉妒的,有羨慕的,就是沒有認可的。

這讓義縱在不平之餘,卻知道他承擔了更多的東西。

「阿姐如今是殿下枕邊人,日後或可封承命,甚至生下皇孫、皇太孫!」此時,義縱已經知道了,他的姐姐是第一個出現在劉德枕邊的人,因此,產下皇孫的幾率非常大,而一旦生下皇孫,那麼……

「我必須更加努力,更加勤勉!」義縱在心中對自己鞭策著,為了自己,也為了阿姐,更為了那個可能的外甥皇太孫。

義縱很清楚,假如他姐姐真生下皇孫,那麼,他就必須要做好為外甥擋風遮雨的準備了。

劉德不知兩人心裡的想法,他揮揮手,問道:「我命你們二位在安邑城中調查的事,查的怎麼樣了?」

聞言,立刻道:「殿下,臣等基本查清楚了,安邑左近共有大賈數十位,其中家產百萬錢以上的,有七戶,在這七戶中,家產千萬以上的也有兩戶!」

Advertisement

劉德聞言雙手不由得握起來了拳頭。

「河東果真膏之地啊!」劉德冷笑著慨道:「一個安邑素封之家有七戶,其他地方又該有多呢?」

所謂素封,指的是那些有錢但沒有爵位的人。

什麼樣的人才能配的上別人稱一聲素封之家呢?

答案劉德知道,後來司馬遷著作史記也很明確的說明了。

所謂素封,與之相對的是朝廷所封的關侯、徹侯。

一位食邑千戶的徹侯,位列二十一級爵位之頂,按照漢制,這位徹侯的收是他的封地每一戶居民每年繳納的稅賦,這個數字是恆定不變的兩百錢。

食邑一千戶的徹侯,一年收是二十萬錢。

而此時民間的高利貸,比較有良心的利息是十一之息,也就是借十還十一,但普通的利息是十二之息,就是借十還十二。

這麼算的話,假如採取十二之息,家產一百萬的人家,年收大概就能抵得上一位千戶徹侯,採取十一之息的話,那兩百萬家產的人家就能抵得上一個千戶侯。

這樣的人家就被稱為素封。

當然,也不是人人都拿自己的錢全部去放貸了。

但在民間,不管從事什麼行業,哪怕就是個地主,也是經常放貸給農民和佃戶以及遊俠一類的無業游民。

因此,這只是一個參考比照。

而且,如今社會和政治環境並不限制工商業的發展,因此,拿著錢就算不放貸,哪怕拿去買田買地,也是有收益的,若是用於擴大產業規模,產生的效益也是很大的。

在此時,一年賺二十萬錢,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

劉德前世在河間國就進行過社會調查,要賺年二十萬錢,你只需要養五十匹馬一百六十頭牛或者兩百五十頭羊、豬當然,你也可以選擇養魚,只要能保證池塘每年出產一千石魚就可以了,或者種植一千桑樹、培育一千棵才的大樹……甚至你只要會種田,能保證畝產一鍾,那麼一千畝土地的產出,也能賣二十萬錢。至於鹽鐵那不用說更是十倍以上的暴利!

Advertisement

看上去似乎發財的途徑真是多如牛,然而,大多數百姓,卻沒有那個資本富裕起來。

原因很簡單,不管是養五十匹馬還是一百六十頭牛或者種植一千顆桑樹,一般的百姓本不玩不轉,就算玩得轉也沒那個本錢。

整個社會於是富者越富,貧者越貧,陷了死循環之中。

終於,劉徹一個告緍,世界清凈了,富商死了,工商業也徹底蕭條了。

而劉德讓寧、義縱調查這些商人的家底和背景,就是想要嘗試一下,是否還有除了告緍之外的第二條道路。

是否可以有一個辦法只打擊大地主大商人特別是壟斷商人,而對中小商人和中小地主無害。

劉德很清楚,他的皇祖父的治國思路是正確的,中產階級才是王朝的基,社會的棟樑。

除此之外,都是要打擊的。

大商人大地主,要打回原形。

貧民、遊民、佃農要想方設法的把他們變自耕農。

這需要進行的工作和涉及的部門以及政策法律的調整,無疑不是劉德現在就能干預和實施的。

但劉德卻想從現在開始就準備,進行調查和調研,拿出方案,找出辦法以備他登基后實施。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