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都市爽文 我為國家修文物 第一百八十九章 通天的神器

《我為國家修文物》 第一百八十九章 通天的神器

 兩個人又隨意聊了幾句各自的近況,錢昊良忽然想起了什麼似的,問道:“你下午有什麼事嗎?”

 “我看看,這邊應該沒有安排什麼活。”

 向南從茶幾上拿起剛剛在樓下報到時,領來的一份會議流程看了看,說道,“嗯,晚上七點半有個接待晚宴,會議是明天上午九點鐘,就在酒店樓上的報告廳舉行。”

 “那行,我今天是請了一天假,就當是陪你玩了。”

 錢昊良笑了起來,他抬起手指了指窗戶外面,又說道,“華夏農業博館,咱們一起去看一看?”

 “農業博館?”

 向南一臉疑,轉頭朝窗外看了看,“農業博館有什麼可看的?”

 農業博館,大概就是陳列農、書籍的地方吧?

 這有什麼看頭的?

 現如今,他是除了和古書畫、古陶瓷有關的事之外,其他的一概不關心了。

 ——不對,最近這段時間,古書畫也得靠邊站了,畢竟馬上就是要去參加古陶瓷修復技藝大比的人了,怎麼也得專注一點。

 “這你就out了吧?”

 錢昊良一臉得意,難得啊,總算是比向南懂得多了一點,要不然的話,真的是連腰都要站不直了。

 “華夏農業博館里,也收藏了2萬余件文的,里面不僅有石、青銅,還有大量的古陶!”

 “里面有古陶?”

 向南吃了一驚,這個他還真不知道,以前從沒去過農業博館,也沒關注過,誰知道里面還會有石、陶、青銅這些文

 石和青銅,目前來說,還不是他關心的對象,但古陶……這可是好東西啊!

 實際上,在古陶瓷里面,古瓷要比古陶留存下來的更多一些。

Advertisement

 一個是因為陶是低溫燒制的,它的胎質松,吸水強,而瓷的胎質結實,不吸水或吸水小,在實用方面,是不如瓷的。

 第二個原因則是,瓷可以說是陶的升級版,再加上瓷比陶更加觀,因此,留存下來的更多一些,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魔都學習古陶瓷修復技藝的這段時間里,向南接得比較多的,還是古瓷,古陶就要很多了。

 一般而言,古陶指的是夏代、商代、西周和春秋時期的陶,而瓷的時間度,相對而言就要長得多了。

 從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中期,出現了早期的瓷開始,一直到如今,延綿三千多年。

 華夏作為瓷的故鄉,名至實歸。

 “想什麼呢?趕走吧!”

 看到向南看著窗外似乎在發愣,也不知道在想什麼東西,錢昊良便上前一把將他從沙發上拉了起來,笑道,“一會兒我還準備帶你去看另外一件文呢!”

 “還有另外一件文?”

 向南眼睛都要發亮了,錢昊良這時候絕不會帶他去看不相干的東西,肯定是古陶瓷,但他還是忍不住開口問道,“是什麼文?”

 “不要貪心。”

 錢昊良回過頭來,小小的“教育”了向南一下,“先吃完碗里的,再去看鍋里的,別人又不會跟你搶,你這麼著急做什麼?”

 向南啞然失笑,搖了搖頭,不再相問。

 兩人下了樓,從酒店大門出來后,穿過一條馬路,就到了華夏農業博館的地界。

 華夏農業博館占地面積極廣,由十座有民族風格特的單展館組的建筑群,以及綜合樓、藏品庫房、文化產品用房等配套設施組

 展館與展館之間,由長廊、方亭或柱廊連接,長廊的兩側則栽植了各種花草樹木,盡管是此刻已是冬天,整個博館外面,依舊是綠意盎然。

Advertisement

 向南和錢昊良兩個人是奔著古陶來的,目標明確,到了博館之后也不停留,直奔彩陶陳列館而去。

 彩陶陳列館,全稱是彩陶中的遠古農業陳列館,實際上,還是跟農業相關的。

 陶的發明,是人類社會進新石時代的標志之一,它是隨著定居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

 古人在長期的采集、漁獵生產活中,對自然界日月星辰和現象的認識,以彩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彩陶富多彩的紋飾,可以讓學者們追尋華夏遠古農業文明發展的軌跡。

 彩陶的紋飾容,大可以分為五類:

 植類紋樣、類紋樣、幾何類紋樣、符號與文字類紋樣,以及神未知、意義未明、有獨特構的一些紋樣。

 這每一類紋飾,都有著其特定的文化含義。

 比如說,葉瓣紋、豆莢紋、花蕊紋等植類紋樣,大量出現在某一個時期的彩陶中,這就可能反映了在當時的生產活中,農業生產已占主要地位。

 而鹿、犬、牛、羊等類紋樣的出現,則大多與狩獵與畜牧業切相關。

 向南和錢昊良兩人來到彩陶陳列館以后,便分開了。

 錢昊良對這些古陶,其實并沒有什麼興趣,到了這里之后,他便找了個地方坐了下來,拿出手機玩了起來。

 看這些泥出來的古陶,他還不如上網找幾篇古書畫修復的論文看一看呢,說不定就看到了什麼對自己有用的資料來。

 向南沒有去管錢昊良,一個展臺接著一個展臺,認真仔細地看了起來。

 陳列在這里的古陶,多數是新石時期馬家窯文化彩陶,其年代和造型特點十分富。

 尤其是距今4000年前新石時期的人紋單耳彩陶罐、反映華夏山水畫起源的太山水紋雙耳彩陶罐,以及古人娛樂用的彩陶鼓最為

Advertisement

 看了一會兒,向南微微閉上了雙眼,他似乎看到了這樣一幅場景:

 在一棟低矮的半居房屋,幾名長發披肩、皮的子,正在用水和著黏土,然后慢慢地將黏土制作了一個又一個彩陶鼓胚,再將它們擺放在外面晾曬。

 等到彩陶鼓胚晾曬干燥,們又拿出早已調制好的礦料,依次在彩陶鼓胚上畫上一道又一道的紋飾。

 所有的彩陶鼓都畫完了以后,這些子們才停了下來,將彩陶鼓一個個放到專門燒制陶的土窯之中。

 然后——燒窯,封窯,再開窯。

 土窯里面,是已經燒制功的彩陶鼓的鼓

 隨后,這些子們又取來了一塊又一塊的皮,用刀子將它們裁好,作為鼓皮,又用牛皮繩子作為鼓帶……

 的彩陶鼓,便制作完了。

 這不僅僅只是他們部落娛樂用的樂,還是祭祀、征戰、狩獵時的工

 更是被部落里的人們尊奉為——

 通天的神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