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低往高走的人都是意氣風發的。
從高往低走的人都是敏多疑的。
不同的境決定了不同的心態。
知道隨著皇帝的日漸老去自己也終將失去這後宮主人之位失去所有一切榮耀是一回事,親眼看著從前對著自己卑躬屈膝、伏低做小的人如今春風得意,甚至連妃嬪們太監宮們也開始越過這個太後去討好太妃的時候,皇太後的心態還是崩潰了。
捉了太子和自己庶妹的,皇太後本來覺得住了他們的痛腳,能讓賢太妃恢複到從前對自己的恭謹,拿回已經失去的權利和威風。
可是真的想多了。
人家已經完全不把這個皇太後當做一盤菜。
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效果,皇太後才決定把這件事捅到太皇太後麵前。
可是令難過的是,滿花完全接賢太妃扯到天際的理由,隻說是兄妹二人自甚篤,許久未見才沒有注意些許小節,忘記了兩個人都已經漸漸長大人,為了防止心思齷齪之人小題大做,他們的確是該辟些嫌疑。
皇太後差點沒直接被氣吐,到最後居然還是的錯?
《禮記·則》說:“六年教之數與方名,七年男不同席不共食。”
孩子到了六歲就開始需要開蒙學習,七歲的時候就不可以同桌吃飯了。
你們兩個一個已經十六歲,一個剛剛行了及笄禮,就那樣摟抱在一起,若是真個心思坦,你別躲在蕤蓁園那麽僻靜的花園子裏,你倒是去朝門抱去啊?
滿花申飭了太子和那個庶妹,並且傳口諭下令這個庶妹不得再皇宮,並且還有一道暗旨責令秦王府抓將這個不安分的庶要麽找個庵堂修行要麽遠嫁。
這個時候的滿花雖已經是五十多歲的人了,心思卻並不糊塗,知道其實皇太後並不是無中生有的冤枉這對兄妹,可是這個子嗣艱難一波三折的皇朝,不能再因為子嗣傳承的事出狀況了,滿花除了把事下去、把這對兄妹的不(和諧)倫之消滅在萌芽狀態之外並無更好的辦法。
無論是這個時代的重男輕還是嫡庶分明都已經直接決定了那名隻是歌姬所出的江家五小姐了整個事中的犧牲品。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不然的話難道還要為了個不得寵的庶再去秦王府重新選個太子出來嗎?
秦王共有五個兒子,七個兒。
因著皇室子嗣不旺,幾乎每個孩子都有封號,獨獨這位五小姐,直到和太子那點醃臢事被皇太後捉住依舊還隻是秦王府的江五小姐,有多不得寵就可想而知了。
而過繼來的太子除了此次所犯錯誤之外平日還是可圈可點的,連皇帝對自己這個便宜兒子也沒辦法挑剔出什麽來。
兩廂一比較,犧牲誰保全誰不言而喻。
在這個時代於這個局麵,站在滿花的立場上對這位拎不清又膽大妄為的五小姐已經很客氣了,換了任何一個稍微心狠手辣的主,都是意外喪命或者直接回家病逝。
而秦王府也真的是這樣理的。
隻是誰也沒料到,這屆皇帝在此事發生後不久就與一位宮妃雲雨之時暴斃而亡,那位導致皇帝死得如此丟臉的宮妃也被死亡。
而這位宮妃正是皇太後的外甥。
皇太後悲痛絕一病不起,不久也離開人世。
經過這一連串的打擊,眼看奔六的滿花終於也一蹶不振,終日纏綿病榻,總算過上了自己想要的養老生涯。
隻是沒想到的是龍袍加的新帝立刻將一名神子迎進宮中,將原本的皇後、妃嬪棄若蔽履,整日與那子夜宿一殿,更是在後來直接廢掉並無過錯的皇後,直接晉封那位名於飛的子為後。
朝臣們這次選擇了沉默。
以為已經手握重兵、將太祖皇帝留下的那些開國將領們手中的權利收回得差不多的靖安公府居然站在了於飛的後。
不僅如此,江湖上還有個什麽幫派的也誓死追尋這位皇後,而且一直對大胤版圖虎視眈眈的南閔國主竟然了皇後的結義兄長,兵強馬壯的南閔國主曾經對大胤君主直言:“吾妹在後位一天,兩國結為友邦一日。若負吾妹,朕鐵騎百萬,踏平你大胤皇宮。”
這樣也算不錯了,不管怎麽,大胤能跟南閔結友邦總歸是件好事,棄兒出的皇後於飛於是了一個萬民景仰的傳奇人。
直到這個傳奇人笑走進已經衰弱而蒼老的滿花寢殿,才知道原來這竟是當初消失了的江家五小姐。
而且這位五小姐說出的驚天簡直炸得滿花七竅流。
“老東西,你不會想到本宮還有逆襲歸來這一天吧?你覺得你犧牲掉我的命去盡心竭力維護的皇帝是誰?是你的重孫?哈哈哈哈!”
笑得如此張狂而譏諷,令滿花心中有了不想的預。
巍巍用手指指點著於飛喝問究竟是什麽意思,於飛很好心的給解釋說,早在很久以前,賢妃跟皇後同年生產的時候,這個計劃就已經定製完畢。賢妃得子,那便罷了,賢妃得就抱出宮去,因為項家在那一年有三個人同時有孕生產卻而不宣,等的就是賢妃肚子裏那一胎。
滿花的心頓時一片冰涼。
完了!
完了!
為了這個計劃,他們布置良久犧牲了很多人,其中就包括賢妃跟江運恒所生的那個本該是公主的人。
於飛把臉幾乎在滿花的臉上,一雙漂亮的眼裏滿是惡毒的恨:“所以現在的皇帝其實是項家的人,整個秦王府全都是靖安公府項家的後代,而我,我這個被你下令理掉的庶,其實才是你那個孫生下來的江家脈,我才是江家唯一的脈。”
“可惜的是我卻不承認自己姓江,這個姓氏給我帶來的隻有腐朽和恥辱,你這個老東西守護了一輩子,謀算了一輩子,隨意犧牲踐踏任何敢於威脅到你們江家地位的人,結果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