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 第三百七十五章? 又一個壞消息【第一更!求全訂!求月票!】

《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 第三百七十五章? 又一個壞消息【第一更!求全訂!求月票!】

 實際上大家都明白。

 倒賣戶部糧食一案,漕運衙門肯定不了干系,而且是有重大的干系。

 可要說北方水師全部涉其中,那顯然是有點夸張了。

 就跟熊文慶的京畿總督府一樣。

 京畿總督府向所有的糧倉都派遣了監察員,他們大部分都有負職守,但這并不代表熊文慶就不干凈,更不能代表整個京畿總督府都有嫌疑。

 京畿總督府管轄的事太多,范圍太大,出這樣的岔子很難免。

 所以哪怕是熊文慶被召集到了皇宮,不能出去,他平日里也一樣可以理一些京畿總督府的正常事務。

 只不過是繡衛和史臺聯合了起來,在查哪些京畿總督府員牽涉到了倒賣糧食案件中而已。

 人家熊文慶自己家里本沒有什麼余財,京城的房子也不過是只有兩,商鋪還不到五間,老家田地不過兩千畝。

 繡衛清查他們家產的時候,熊夫人把賬本亮出來。

 里面清楚的寫著自己相公和兒子的俸祿、獎賞,用在什麼地方,怎麼購置的家產……一共二十余年的賬單,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就憑借著這一點,熊文慶和王飛騰便有本質的差別。

 王飛騰的家產,做一千年的戶部尚書也置辦不了!

 張公栗和林鎮遠的比較,就是這兩人的翻版。

 甚至林鎮遠比起王飛騰還要豪奢太多。

 平日里沒出問題也就罷了,一旦遇到漕運衙門牽涉到倒賣戶部糧食的案件中,林鎮遠自己怎麼也不了干系。

 就算不是糧食的問題,漕運衙門的那麼多黑,他林鎮遠有落下過嗎?

 不可能!

 張公栗這邊的北方水師,負責的范圍有限,得到的好有限,哪怕是有瑕疵,張公栗自己卻是比較清廉的。

Advertisement

 在朝的諸公其實心中也在慶幸。

 倘若把張公栗和林鎮遠換個位置,恐怕北方水師真的不那麼穩當了!

 別看剛才南宮忌說得信誓旦旦,說什麼不怕北方水師叛變,但如若真的有這麼一遭,大康朝的水軍也不是三五年能緩過氣來的。

 你以為那麼幾萬的水軍和數百艘大小船只,是那麼容易訓練制造出來的?

 北方水師有三個分支。

 登州水師一萬人。

 連云港水師五千人。

 舟山水師一萬人。

 舟山在哪里?

 就在寧波外面!

 一旦這里有失,室韋銳乘坐船只能直接殺進江南的十幾個港口城市!

 這才是巨大的災難!

 除非大康軍全部堆在岸上,拼死抵抗,不然室韋一定會將江南打個稀爛。

 當然了。

 這種極端的事不大可能發生。

 首先第一個,除了張公栗自己的家人全在京城之外,北方水師所有中高級將領的家人也都在京城里面。

 這些人如果舉家逃跑,繡衛第一個就能知道并且攔截!

 然后第二點,北方水師的將士們,家人也都在山東、江蘇、浙江等地。

 你要他們全部拋妻棄子的去室韋當二等人,你說他們能愿意?

 到時候造了嘩然,說不定那些將領們都會被殺掉,最后這些水軍們駕船回歸。

 話題轉回來。

 無論怎麼的講,林鎮遠和張公栗領旨回京,江南的便可以大致上避免了。

 大康朝保住了自己最膏的地盤,皇帝和朝中大臣也可以安心的置這次的儲糧倒賣案件。

 從商人丁宇一頭撞死在帝京府衙門門口以來,七八天的時間里面,繡衛、帝京府、京畿總督府等等地方,一共緝拿了一千五百五十三名吏和商人。

Advertisement

 他們都是考縣和丘縣兩大倉庫失蹤糧食的參與者,這還不包括被羽林衛控制得兩大倉庫的所有守衛管理人員。

 那里足足超過七八千人。

 不過相對于大康對于京畿地區的控制能力,這麼瘋狂的抓人,基本上連水花都沒有濺起來。

 但老百姓們也不是沒有反應。

 這兩天,消息不知道怎麼的已經傳開了來。

 京畿地區今年沒有遭洪澇災害,還獲得了大大的收,所以老百姓們自然更有時間和心,去討論這些倒賣戶部糧食的碩鼠了。

 據繡衛的回報,老百姓們對于這些碩鼠,那是清一的痛罵,覺得這樣的人抓得越多越好,殺得越多越好。

 為什麼他們這麼同仇敵愾?

 廢話!

 考縣和丘縣的兩大糧倉,就是為保障京畿地區軍、老百姓們的生活而設立的。

 要是被他們倒賣了,遇到大災荒的年景,死的說不定就是自己!

 所以你說老百姓們怎麼不把他們恨得牙的?

 聽到了這個反應,朝中大臣們才算松了一口氣。

 景和帝也更有底氣嚴查。

 他下了一道圣旨是這麼說的。

 “有關稽辦員,概不能徇私枉法,只要手,便一定要抓!凡是涉案人員,如果有悔過檢舉行為,都可以將功補過,切勿自誤!”

 繡衛這條惡犬更是被徹底的松開了繩索。

 這麼一千多人里面,單是他們抓的,就超過了一千人。

 要不是有帝京府、史臺、大理寺和刑部聯合起來審查,說不定他們已經抓了兩三千人了。

 ……

 “陛下,江南總督劉大人的信件到了。”

 正當皇帝高興的時候,那邊的另一位千牛衛校尉又遞來了一份謄抄好的信。

 景和帝順手拿來,笑著道:“也不知道齡在江南理得怎麼樣,應該不會有……呃!?”

Advertisement

 才看了幾行字,景和帝的笑容便嘎然而止。

 旁邊的重臣們看到皇帝的臉變得鐵青,呼吸也急促了起來。

 “陛下?”

 曹儀眼見不好,趕招呼:“劉齡說了什麼?”

 “混賬!混賬!!都該死!該死!!!”

 景和帝猛的一拍桌子,氣得咬牙切齒的:“這群畜生!朕要殺你們!!!”

 旁邊的趙壽跟隨皇帝三十一年,還是第二次見到他這麼殺氣騰騰的。

 第一次是十一年前,前太子遇害的時候。

 那一次皇帝直接下旨呵斥西北總督關訊昇,極盡諷刺辱痛罵之意,關訊昇要不是想著自己得剿滅土匪,找到殺害太子的兇手,當場能被氣得自掛東南枝。

 關訊昇那幾年別的什麼事不做,親自帶兵督促追殺各種土匪、強盜、馬賊等等,一口氣殺了十多萬人,換得了如今西北邊疆區域的安寧。

 這一次皇帝同樣憤怒無比,難道又要殺幾萬、十幾萬人?

 可哪來那麼多人等著他殺呀?

 趙壽疑之中,忽然冷不防景和帝把信遞給了他,“趙壽,念!”

 “遵旨!”

 趙壽忙不迭的捧著信,念道:“臣領欽差大臣、江南總督劉仁懷,叩拜陛下萬安。今徹查江南三省糧倉,暫無大規模倒賣糧食案件,江南糧食充足,實為可慶。”

 聽到這里,曹儀等人不覺歡喜起來。

 江南果然被劉仁懷掌控得很好,沒有因為大量的援助就被人挖空糧倉。

 江南糧食充足,則全天下無顛覆之憂矣。

 同時他們也很奇怪,為什麼看到這麼好的消息,景和帝還會暴怒?

 趙壽繼續在念:“然臣協查山東糧庫時發現,山東三大糧倉,臨邑糧倉、泰安糧倉、煙臺糧倉,本應儲糧二千一百萬石,實際卻僅有三百二十萬石,倒賣數目之多,聳人聽聞!”

Advertisement

 “什麼!?”

 馬浩秋當時就怒了,“這些人怎麼敢?啊?”

 山東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它下面便是帝國膏之地的江蘇,東邊兒直接和京畿地區接壤,上面便是河北,以及渤海對岸那些關系到了大康朝生死的東北防線。

 它還可以通過登州,越整個渤海,直接登陸到大康最北方的防線——錦州城周圍,迅速的給錦州城補充糧食和各種資。

 山東還是整個山海關防線的重要支撐。

 一旦山海關遭遇險,第一時間就能從山東調集糧草、刀箭、盔甲等等過去。

 山海關是在河北沒錯。

 可河北本不是一個產糧大省,自給自足沒問題,但想要多支援長城、山海關、寧遠、錦州這麼四邊軍駐軍的開銷,那就絕對不可能。

 一般況下,這個任務大部分是給山東的。

 山東的糧食產量非常盛,隨便都能抵得上江南一個省。

 所以他們提供給上百萬的軍民們糧食和資,讓他們能食無憂的守衛邊疆、做自己的事

 去年山東和江蘇、安徽三省上百萬民眾因為蝗災逃荒,朝廷都沒有用山東一石的糧食,就是因為這些糧食是要留給東北防線所用的。

 結果現在可好!

 省來省去,便宜了那些畜生!!

 如果防線上的軍民們知道只有三百二十萬石糧食,說不定人心就會不穩。

 要是被室韋趁機給襲了,那才一個國本

 “臣在急封鎖抓捕相關人士之余,已經第一時間調派江南五百萬石,通過舟山水軍運送往寧遠和錦州,并且急令河北巡調集一百萬石糧食運往長城和山海關防線。

 后續臣懇請朝廷派出法家有力人士,前來山東親自全權督察糧食倒賣一案,給老百姓們的心一個代,還山東一片安寧!為朝廷挽回損失!!”

 念到這里,趙壽便放下了信。

 這便是說完了。

 和皇帝的暴怒憤慨不同,曹儀等人覺得很慶幸。

 一來慶幸江南無恙,而劉仁懷又迅速查明了問題。

 二來慶幸劉仁懷馬上調派了糧食給東北防線送過去。

 本來其實四大防線都有不存糧,下一次送糧應該是九月份十月份左右收割了當年的新糧后,再從倉庫里把前幾年的舊糧送過去的。

 想來山東的儲糧倉庫也正是想著可以靠新的一年糧食來蒙混過關,所以才那麼肆無忌憚的掏空糧庫的。

 現在劉仁懷提前送了過去,就能完全的安了將士們的心,防線也就穩了。

 他們想問題比景和帝實際。

 現在損失已經造了,第一個需要做的便是彌補損失,不要出子。

 然后才是徹底徹查的問題。

 如今劉仁懷已經解決了第一步,剩下的就是他們怎麼撥反正了。

 對于這種事兒,朝廷很有經驗。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