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飯,又休息了片刻,車隊才緩緩的離開了新野。
司馬北說完話就回去了,也沒有多寒暄,更沒有和大家套。
法家學子,最討厭的就是拉幫結派的儒家,然后接下來就是宗室子弟和勛貴子弟。
不然苗炎也不會每次都下狠手收拾他們。
柳銘淇他們一行的團員加上婢們才四十來人,但馬車卻有一百多接近兩百輛。
沒辦法,這些爺小姐們是慣了的,一般都是自己一人呆在馬車里,不習慣幾個人在一起。
各種生活資,各種糧食儲備,還有侍衛們的裝備、帳篷等等,需要裝這麼多東西,馬車自然不能。
這些馬車車夫大部分都是年輕人們自己帶的,都是孔武有力的漢子,遇到急況完全可以拿起刀槍來干架的人。
柳銘淇倒是沒有那麼多講究,他的馬車里面三個心腹都在。
反正裕王妃是下了命令的。
除非是在城里的客棧里面住著,不然大柱和樊山不能離開柳銘淇的邊。
這一路上一半多的時間都在馬車里,你說他們怎麼可能不陪著柳銘淇?
萬一來了一個什麼萬箭齊,他們是救都救不及。
坐在馬車上面,柳銘淇一個人在思索著剛才的事。
實際上司馬北過來,柳銘淇忽然想起了自己的紅薯第二步實驗,是可以在他這里實施的。
一來司馬北積極的修建了水渠,很好的灌溉了田地,那麼他就對于農業很關心,不會不重視紅薯。
紅薯本需要的土地又不是沃的那一種,相反的比較貧瘠的沙土地,才是紅薯最喜歡的生長環境。
所以它不用爭奪老百姓現在的土地,卻又能給老百姓帶來額外的糧食收,這簡直是兩全其。
二來司馬北本就極有威,他吩咐下去的事,哪怕是士紳們也不敢怠慢。
這樣的話,柳銘淇派來指導紅薯種植的人怎麼說,他們就會怎麼做。
只有如此聽話,才能使得紅薯的收達到最好,從而徹底震驚住他們,讓他們以后自發的開始推廣種植。
三來新野本來就是以農業著稱,在后世,新野的紅薯恰好就是一個很知名的農業產品,暢銷全國。
因此柳銘淇認為這里作為推廣基地非常合適。
但偏偏司馬北說的是蜂窩煤一事。
一旦蜂窩煤工坊在新野縣開工,那麼紅薯一事也就可以暫時作罷了。
畢竟紅薯才剛剛開始種植推廣,可不能和漫天的煤炭灰飛舞湊在一起。
那麼轉過來說,新野縣做蜂窩煤工坊行不行呢?
行!
而且司馬北定位太準確了!
他說的什麼人工便宜、吃苦耐勞不多言,這些優點幾乎每個地方的老百姓都這樣。
也就是京城周邊的民眾稍微慣了一些。
所以這并不是新野縣的優勢。
新野縣最大的優勢在于司馬北說的地理位置上。
新野是京畿地區最靠近湖北的縣份。
否則之前柳銘淇制作雪橇車也不會來這邊了。
它這里四通八達,下去不到一百五十里就是襄城!
襄城可是湖北的重鎮之一,上一次太子去湖北賑災,第一站便選擇在了那里。
然后它距離荊門市也是四百里路,趕得快的話,一天半就能抵達。
甚至于它距離湖北東北重鎮隨州,也才不過三百來里路。
這基本上就覆蓋了湖北的西部和北部了。
然后從新野到湖北的宜昌是六百五十里路,也就是荊門下去兩百五十里,兩天半的時間穩穩能到。
到宜昌是什麼意思呢?
宜昌是長江通線的重要樞紐之一。
從這里南下可以通過水路一路到荊州、岳、黃岡、九江。
從這里往西邊走,就能通過三峽進四川。
其實現在朝廷給西康運輸的大量蜂窩煤,就是走的這條線路。
如果在新野縣設立蜂窩煤工坊,那麼到西康的路程至就要節約三天時間。
三天的時間可不短,這還不算各種沿途的消耗。
這對于一個古代王朝來說,就是非常重要的節省了。
實際上按照這個況,把蜂窩煤工坊建立在宜昌是最好的。
但宜昌已經到了湖北的中心位置,而新野縣卻是在京畿地區。
相對于外面來說,新野縣更加容易管理一些,出了什麼事柳銘淇還能親自趕過來理。
如果是在宜昌的話,柳銘淇還不能過去,只能靠田榮和池三他們。
并且司馬北這個人做事干練,又是法家學子,非常得柳銘淇的心意,如果讓柳銘淇選擇的話,自然愿意選擇新野縣。
實際上柳銘淇早就想要更遠的搬遷了。
讓京城的老百姓們每天奔波三四個小時,就相當于讓一個打工仔從燕郊一直到首都西面兒去上班一樣苦命。
通勤時間過長的那種痛苦,只有真正經歷過的人才能會。
有時候他們寧愿自己多加一點班,然后出門騎個共自行車十幾分鐘便能回家吃飯睡覺,也不愿大量的時間消耗在沒有意義的通勤上面。
不用擔心京城民眾的生活問題。
以后裕王府的生意那麼多,工坊一定越來越多,他們不愁得不到好的工作。
再說了,以前沒有裕王府的時候,難道他們就不過日子了?
裕王府的工坊,還是要按照實際需要來安置。
不過這古代版的招商引資,也得給我不的好吧?
不能憑你一張,我就來到新野縣來解決你的大問題。
還得要有足夠的理由和優勢,才能吸引這個超級大工坊駐的。
別的不提,這煤炭怎麼運輸過來,你總得幫我想想辦法吧?
從山西晉城到帝京府不過是四百里路,兩天肯定走完。
運城稍微遠了一些,是八百里,但人家運城恰好就和帝京府一樣,在黃河水道上面,從水道運輸更是便捷快速。
這也是蜂窩煤工坊能源源不斷生產的重要保障。
但無論是從晉城,還是從運城,到新野可都變了八百、一千多里路啊!
這麼長的通距離增加,是很耗費資金的,也會讓那邊的煤炭調派出現偏差,不像是以前全部運到京城那麼方便。
“三兒。”
柳銘淇睜開了眼睛,問道:“剛才我跟你說的新野縣想要做蜂窩煤的事,你怎麼看?”
池三先前也在思考之中,聞言道:“我覺得還行,他們這里位置很方便,許多商人都喜歡來這里中轉。如果是往兩湖和西南三省運送,比起京城要方便太多了。”
“那麼你覺得如果搬遷到了這里,我們要注意的是什麼?”柳銘淇繼續問道。
“很簡單嘛,就是怎麼樣來保障裕王府的利益。”池三不愧是柳銘淇的鐵桿小弟,想的都和柳銘淇差不多:“首先我們的地方旁邊,就得有巡捕衙門在。新野縣雖然小,可是上百個巡捕們應該在周圍巡邏,以防什麼意外吧?”
“安全不用擔心,就是蜂窩煤而已,難道還有人來打劫蜂窩煤啊?”柳銘淇微微一笑,“不過這種姿態還是需要他們做出來的。”
“第二,我們選址要選好的地方,有山有水,通也要便利。”池三道:“買地的錢不能花費太多,不然本我們就要建造工坊,要做很多投準備,如果買地都要花十萬八萬兩銀子的,那多虧呀?”
“對!”
柳銘淇點點頭。
這就有點未來招商引資的味道了。
人家后世的土地那麼金貴,都能以白菜價的價格賣,甚至是送。
裕王府有點土地的要求,也不過分。
再說了,這是工坊,又不是侵占農民的土地,司馬北不應該為難。
大康對工坊的規定還是很嚴格的。
耕種的土地不能去,特別宗室們的生意更是如此。
然后宗室們可以購買土地來修建工坊,可一旦這個工坊不做了,那麼是不可能轉為土地去耕種的。
這又不像是后世,你還可以把工坊來修房子,賣給老百姓。
所以空著這些工坊,對宗室們來說也不劃算,通常都是低價又賣給了別人。
在這種況下,在新野縣的蜂窩煤工坊,土地價格肯定價格不能貴了,不然以后賣出去就大虧本,誰得了?
“第三就是用人的方面,必須由我們自己來挑選,不能什麼人我們都要。”池三道:“殿下,這才是重點!”
看著他一臉慨的樣子,柳銘淇不覺莞爾,“怎麼了?”
“嘿,您不知道京城的那兩個工坊喲,真是麻煩事一大堆!”池三道:“第二工坊的工人明顯懶惰一些,不大勤快,每天完任務都比較勉強。
第一工坊那邊的人倒是勤快了,可他們老的老、小的小,人干力氣活始終比不上男人,所以始終覺得差了那麼一點如火如荼的干勁兒。”
“哈哈哈……”
柳銘淇笑了出聲。
京城周圍的老百姓本來就比不上小地方的人那麼勤快,能完任務都不錯了。
第一工坊迄今為止人手都比第二工坊多了一萬多人,產量還都差不多,就是出在這些老弱婦孺工人的上。
當然災民那邊也是有現實的考量,他們也有自的一些缺陷,所以出現這種況并不離譜。
畢竟當初是為了照顧他們的生計,所以才把工坊放在那里。
池三兩個工坊都干過主管,自然是看著這種況覺得憋屈了。
看到柳銘淇在笑,池三也問出了自己的問題:“殿下,到了新野縣這邊,您就不可能還按照一天一百文的工錢給吧?”
“自然不會的。”
柳銘淇搖搖頭。
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收和消費狀況,不可能一概而論。
京城那邊給這麼多錢,一方面是災民們需要存錢來回家用。
另一方面是京城的價非常貴,不多給點人家賺的錢吃飯都不夠,還怎麼存錢,長途跋涉的回家鄉重新生活?
“這一點你別著急,到時候和田榮他們一起過來看看再談。”柳銘淇叮囑道,“不過工錢也不能給低了,本來干蜂窩煤就又累又臟,不能虧待了人家。”
“我明白!”
池三頜首應答道。
柳銘淇一向對這些工人們很好,給錢也給得多。
作為仆人他雖然覺得有些吃虧了,但主人心好心善,總是一個好事兒,對吧?
你跟著一個吝嗇又拼命指使你干活兒的主人,豈不是要哭死?
穿越古代,成了敗家大少。手握現代知識,背靠五千年文明的他。意外帶著王朝走上崛起之路!于是,他敗出了家財萬貫!敗出了盛世昌隆!敗了個青史留名,萬民傳頌!
【大女主、女強、重生女將、女扮男裝、家國大義、架空正劇、亂世群像,感情線弱介意勿入】 她死在封候拜將,榮耀加身的那一年。 原來毫無怨恨,終登高位也會重生。 前世,她因為母親的一句話,肩負起家族重擔,女扮男裝成為宗延氏長子,隨父從軍。 卻因自己的年輕氣盛感情用事,以至阿妹慘死,叔伯累戰而亡。 皇權爭斗儲位紛爭,她愚昧無知錯信旁人令父親受挾,困戰致死。 她以親族血淚筑堤得以成長,攬兵奪權,殺伐一生,終得封候拜將榮耀加身!卻也留下終生遺憾。 一朝重生,重回十五歲初入軍營之時。 這一次她再無不甘,心甘情愿女扮男裝,為父,為家,為國而戰! 至此引無數賢才謀臣為其折腰,得萬千猛將部卒誓死追隨。 橫刀立馬,南征北戰,定江山,安天下! - 若說有什麼不同,大抵便是她的身邊始終站著一人,如那任由她驅使的惡犬,所向披靡忠心耿耿。 他從無奢求,追隨他的將軍戎馬一生,無名無分,不訴情愛,唯有忠誠二字。 很多年后將軍墓中,他肉身筑鐵立于棺前,生死相伴。 【殺伐果決的女將軍vs嗜殺瘋批的惡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