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 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康更倒霉一些就好了【第四更!求訂閱!】51/110

《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 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康更倒霉一些就好了【第四更!求訂閱!】51/110

 過了大年十五,除去南詔、邏國、黎國、驃國、百越等在西南的番邦小國,因為暴雪封路還要呆一段時間外,草原部落、海外的藩國部落使者,都陸續的告辭回家。

 室韋和西羌兩大草原霸主的使團卻是沒有走,他們借口是要多和大康做流,多積極拉攏商人去他們那里做買賣。

 事實上他們的底下使團員也是這麼做的,只不過高層的目的自然不是這個。

 他們是想要看看大康有多倒霉。

 今天他們便再一次在驛站聚會。

 和剛剛到來的時候比較,兩大使團的首腦心都要高興不

 為什麼?

 從他們到來之前,中部、西南的暴風雪就在肆,現在都還沒有停過。

 在草原上的人,太知道暴風雪帶來的災害了。

 一遇到這樣的暴風雪,必然是牛羊大規模的死亡,連許多牧民都熬不過去。

 可以說是來一次就要傷一次的元氣。

 這也是為什麼草原人騎兵無敵,卻總是沒辦法蓄積更多的力量,一舉攻克中原的重要原因。

 現在他們學聰明了,建立了幾座大型的城池,讓牧民們可以住進城池里生活,這樣就能抵大部分的惡劣自然災害。

 但是這些部落的人口還是不足。

 他們之中最多的室韋也才六百萬人,西羌第二,有四百萬人。

 看似兇殘的回鶻,也只有兩百萬人。

 北方高原上的乞族雖然有二百五十萬,但因為部落眾多、實力太分散,一直都到西羌和室韋的東西夾擊,本發展不起來。

 他們加起來還沒有大康人口的十分之一多,你說怎麼來打?

 當然了,肯定有人要提我大清,大清總共三十多萬人就可以打下大明,為什麼這些部落他們人口是十倍、二十倍,都還打不下大康?

Advertisement

 原因很簡單。

 中原朝廷只要不發生子,沒有一個草原部落能滅得了我們。

 就拿強大無匹的蒙古帝國來說,吉思汗那麼牛比沖天的人,向西能滅國上百,打得金國只剩下一口氣,并且輕而易舉的掃滅西夏,為什麼沒有打下偏居一隅的南宋?

 他不行,窩闊臺更不行,蒙哥甚至被打死在了釣魚臺。

 最后忽必烈也是利用了南宋的部矛盾,一舉殲滅了南宋的有生力量,并且南宋自己一系列的昏招出來,這才滅掉了宋朝。

 我大清雖然本族人口才三十多萬,但人家有蒙八期和漢八旗啊,還有吳三桂、耿忠、尚可喜這樣的漢先鋒啊!

 一半的疆土都是這些漢幫忙打下來,或者是說服投降的。

 不然就他們那點兵力,死磕幾個江城就打了。

 事實上就算打下來了,清朝依舊得依靠漢人來治理國家,自己很快就被漢化了,這才能慢慢的統治兩百多年。

 略開此事不提。

 暴雪肆大康腹部地帶超過一個月,會帶來多大的損失,大家心里都有數。

 所以這群草原人才高興。

 “要是這場暴風雪再下一個月就好了。”西羌衛軍統領乞勒都埋一邊喝著酒,一邊慨道,“這樣今年他們這六個省份基本上就毀了,生產生活都要到極大的影響。哼,我倒要看看,江南是不是真的那麼神勇無敵,今年能擔負起這六個省份的生計?”

 乞勒都埋非常的期盼,如果這一次的雪災能延續到三月,他都要積極鼓大將軍出兵了!

 室韋禮部左侍郎韓樂古搖頭道:“江南就算是人間天堂,經過這些年的消耗,還能有多?劉仁懷再厲害,也不能變出糧食和錢財來啊。”

Advertisement

 但是他的同伴、皇室子弟耶律安翔卻有不同的意見:“我覺得二位說得不夠準確,這一次大康到的災害,并沒有想象中那麼嚴重。”

 西羌副相、大學士乙朵羅藩點點頭:“小王爺請說。”

 乞勒都埋癟了癟,卻是沒有當即反駁,而是等著聽他的理論。

 耶律安翔不慌不忙的道:“這一次雖然是六省到大暴風雪災害,但我們要分三個區域來說。

 第一個是安徽和江西兩個地方,兩個省份都是有名的魚米之鄉,負擔了很多大康的稅賦錢糧。這些年到的災害并沒有什麼,所以哪怕是一年的暴風雪,對他們的影響也不大,他們的積蓄足夠應付。

 第二個是四川和西康兩省,西康本就要靠四川救濟,災都一樣。而四川是天府之國,每年糧食都收,之前同樣沒有過災害。特別是他們有殺人魔王葛松道在坐鎮,就更加不會,反而是井井有條的開始重新生活。

 最麻煩的卻是湖北和湖南兩個省份,他們同樣土地沃、富,這里本來不但要供應京畿地區的糧食,還要負責西北三省的糧食,現在連續兩三次的大災害來臨,恐怕兩三年都恢復不了元氣。

 從兩個能積極輸出的省份,變了嗷嗷待哺的省份,這一來一去的差別,相當于是大康多了四個省份的負擔,這才是他們最嚴重的麻煩!

 但相對于整個國家來講,只要今年不再發生什麼大型的災害,三五年的時間,兩湖地區同樣可以恢復正常,照樣為大康的糧倉之一。”

 耶律安翔不愧是室韋皇室的杰出人才。

 聽他這麼一番剖析解讀,一下子把大康目前面臨的形勢給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Advertisement

 乞勒都埋聽得都是一陣嫉妒,同時覺得讀書人真是可惡,每次都要壯別人士氣,滅自己威風。

 他馬上就道:“按照小王爺這麼說,即便是大康遇到這樣大的困難,我們也沒有任何機會,還是只能眼睜睜的看著?”

 耶律安翔沒說話,旁邊的韓樂古卻笑了,“小不忍則大謀,既然沒機會,為什麼要多想?不過你們西羌倒是可以試一試看,因為兩湖和四川的災,必然影響到西北三省邊境的安穩。”

 “韓侍郎你這就說得不對了。”乙朵羅藩慢斯條理的道:“我們西羌可沒室韋那麼強大的實力,大康西北三省因為靠近他們的京畿地區,所以歷來都是重兵把守,京城最強悍的軍六衛幾天就可以奔赴到邊疆。

 多拼殺幾次下來,他們沒有垮掉,我們自己就已經垮了,完全是打不起這樣的仗啊!”

 “可是這麼好的機會,你們就愿意喪失掉了?”韓樂古不看他,看著乞勒都埋,“乞勒將軍,大康西北雖然不富裕,但都是軍事重鎮,資人口都很充沛,一旦你們能打下一個城池,獲得的收獲絕對能讓西羌的實力提升一個檔次!作為第一個攻破大康重鎮的將軍,你也會流傳千古呀。”

 乞勒都埋理都不理這個老家伙。

 你以為本將軍是傻的?

 大康的城池那麼好攻破,這麼八十年來,為什麼沒有一個西羌、回鶻的將軍能做到?

 想要讓我們去個頭破流就明說,還假惺惺的,我呸!

 韓樂古看著他鄙視自己的樣子,也一點兒都不生氣。

 原因很簡單。

 這本是一個謀。

 哪怕是西羌知道這樣的慫恿不懷好意,但他們就甘心白白的喪失這個機會?

Advertisement

 不可能的!

 西羌也知道,錯過了這個機遇,他們會后悔一輩子。

 所以趁著大康虛弱的時候,用盡全力攻克城池,改變兩國之間的現狀,便是西羌必然要做的事

 只不過的時機還不太清楚,是不是再等大康再發生一兩次傷筋骨的災難后再發,也不曉得。

 韓樂古相信,他們那位智勇雙全又號稱軍神轉世的大將軍末藏好川,一定會抓住機會的。

 “說起來他們那位新圣人柳銘淇,我可真是有點興趣了。”乞勒都埋說起了另一個話題,“來到了帝京城,我發現他們的平民百姓都在用便宜又能寒的蜂窩煤爐。

 我實驗了一下,燒五個蜂窩煤就能供做一天得吃喝,順帶著取暖了。而五個蜂窩煤才多錢?十文!柳銘淇不賺錢的嗎?還是純粹為了補老百姓?有那麼偉大?”

 旁邊的耶律安翔頓時出了肅穆的神:“這話乞勒將軍你不能如此說,柳先生本來就是關民眾的,這樣的蜂窩煤本不賺錢,況且還買一百個蜂窩煤送一個蜂窩煤爐。我們驛館里面就有,論爐子本都不于二百文。”

 好吧。

 柳銘淇在他心中已經可以作為先生了。

 沒辦法。

 《勸學》這篇文章,放在哪個時代都是王炸。

 就算是在二零二一年,只要孩子們能沉得住氣,認真去理解里面的含義,照樣只能跪伏喊“荀子爺爺好厲害”的。

 能夠當場聽到壽王背誦《勸學》,耶律安翔覺得是這輩子最大的幸運。

 從文章可以看到一個人的為人,所以他直接尊稱柳銘淇為先生,以表示自己的敬意。

 “他可不算什麼好人。”乞勒都埋不服氣的道:“皂在我們那兒賣多錢?最瘋狂的時候二十兩一塊!但在帝京城才多?一兩銀子一塊!”

 耶律安翔馬上反駁:“這正好證明了柳先生的善良,據我所知,京城這邊他的店鋪賣的就是一兩銀子一塊,讓老百姓能用。但因為太暢銷了,所以被人家買了之后賣到遙遠的地方賣,越遠越貴,這有什麼不對嗎?”

 “花香油呢?那麼一點點就賣那麼貴,黃金做的呀?”

 “這又不針對普通人,也和普通人的生活沒什麼關系,正常做生意,賺有錢人的錢,難道不行嗎?”

 “小王爺,你怎麼變了柳銘淇的奴才一樣了呢?你還是驕傲的室韋人嗎?”

 “就事論事,我這是在反駁你錯誤的觀點,哪怕是我最終會和柳先生對陣沙場,但這不妨礙我對他的尊敬!”

 “切!我看你是會心的,你可做不到鐵面無!”

 “……”

 兩人就在這邊爭吵了起來。

 旁邊的兩位正使不覺有點頭疼。

 這柳銘淇還真厲害,都還沒有出場說話呢,就能引發兩個盟友之間的矛盾。

 也幸好柳銘淇不能參與朝政,不然應該會給兩國的征服野帶來巨大的患吧!

 ……

 下周加油,爭取多更~~~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