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 第二百八十五章? 令人刮目相看的小縣令【第一更!求訂閱!】

《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 第二百八十五章? 令人刮目相看的小縣令【第一更!求訂閱!】

 別看前兩天就趕了六百里路,最后這一天的兩百里路,卻是足足花費了一天半時間。

 直到第四天的中午,才趕到新野縣邊境一個做渠河鎮的地方。

 畢竟綜合疲勞上升,哪怕是馬兒全部更換了,人也吃不消。

 為了避免到了之后大面積病倒昏倒的況,第三天到了黃昏,柳銘淇便讓他們停下來休息,飽飽的睡了一晚上才繼續趕路。

 在鎮外的管道兩旁空地上,已經搭建起了上百個厚厚的氈房。

 一個個簡易的大棚子里面,許多木匠和工人正在用修剪、打磨、拋著各種木材。

 周圍又有一些小棚子里散發出來的米粥和香——嗯,當然也帶著豬臭味道。

 旁邊還有一群衙役們在不斷的巡邏。

 整個方圓一公里的范圍,顯得非常井井有條。

 進到了大氈房里面,里面燒了十個蜂窩煤爐,分別放在正中和四周,將整個帳篷燒得熱乎乎的。

 正中的五個蜂窩煤爐還燒著熱水,熱氣滾滾的往外冒。

 這一點,對于剛剛風雨兼程,趕了八百里路的柳銘淇眾人來說,簡直就是天堂一樣的存在。

 這還不止。

 等到他們一行人進來,馬上就有一群農家人們把蜂窩煤上的熱水壺給拎了下來,給倒進了腳盆里面,讓柳銘淇他們燙個腳。

 遇到這樣的事,哪怕是最嚴肅認真、一不茍的羽林衛將軍鄧輝,也是跟隨大部隊一起行了鞋開始泡腳。

 “噢……”

 腳熱水的瞬間,幾乎所有人都忍不住x了起來。

 三天三夜沒有洗澡洗腳,甚至洗臉都沒有,所以這樣的溫暖,簡直是猶如讓人到了人間天堂一樣。

 柳銘淇忍不住問道,“這個新野縣縣令是誰啊?這家伙會做人的。”

Advertisement

 熊大寶知道一點,他說道:“他司馬北,二十九歲,山西人,景和二十年二榜賜進士出,五年前從翰林院來到新野縣任職。”

 “嗯?”

 巫夜霜驚訝了,“二榜進士,翰林院出,怎麼可能當一個七品知縣?難道犯事兒了?”

 大康朝規矩,基本上殿試的一二三榜進士就已經是國家未來的中堅了。

 最差的三榜賜同進士出,出來都是一個七品知縣。

 更別說人家還進了翰林院的。

 二榜進士都有進不了翰林院的人,但凡是能進翰林院的,未來必然至是知府打底。

 要是你能在散館之后出去當,到了地方上必然是知府起步,不可能低于這個職。

 知府最差也是正五品,最高就是苗炎的正三品。

 就算司馬北最差,他也應該是正五品知府吧?怎麼落得一個七品縣令的地步?

 熊大寶笑道,“京畿地區級別高于別的省份,新野縣也是大縣,所以司馬北是正六品。

 他也沒有什麼被打的經歷,只不過翰林院散館的時候,他自己要求當一個縣令,踏踏實實的做點基層工作。

 禮部尚書李大人覺得他有意思的,所以就給他安排了這麼一個職務。

 之前四年的時間,司馬北的考核都是上上等,列舉全天下知縣的前十名,去年估計也一樣。

 他本來就是天子門生,還是翰林院出,又有這麼好的考核績,所以兩年前就該調任去當知府了。

 不過新野縣民眾士紳集給朝廷上書,懇求讓他再多留幾年,皇上看到了之后,也就答應了。”

 哦。

 明白了。

 這就是所謂的萬民不舍他離開的那種好啊。

 也不知道他是收買人心厲害,還是真正的有點能力?

Advertisement

 柳銘淇倒有了一些興趣。

 “對了,你來說說,你家大人做了什麼事,才讓大家直接上萬民書留他呀?”熊大寶指向了剛才帶著他們進來的縣尉道。

 縣尉是一個四十來歲的男子,他拱手道:“回各位大人的話,我家大人只做了兩件事。第一年他率領我們修建水渠,引來了白河、唐河的水流,不但使得有土地的農民連續收,還開拓出了二十萬畝的土地。

 經過跟朝廷的申請,縣令大人召集了附近幾個縣份的無地農民們過來,讓他們免費耕種五年,然后再視況便宜點花錢買下土地。

 第二件事便是他帶著我們努力修繕去往襄的小路,使得京畿地區和襄的距離短了五十到七十里,商人們也喜歡從我們這里經過,從而繁華了三個道路上的小鎮,使得兩萬多民眾因此益。縣衙里面可以用的稅賦也增加了,可以進一步的穩定治安,加強對宵小之輩的打擊。”

 柳銘淇聽得微微點頭。

 在古代你想要做一個實干的好,那麼修建水渠就是最實用的。

 當初白居易被貶到了還屬于荒野地帶的杭州,人家就是修建了水渠、堤壩,便從此被杭州人記著,還給立了碑。

 另一個這麼做的是蘇東坡,他干了更漂亮的事。那便是治理西湖,讓臟堵塞的西湖,變得跟畫卷中一樣的麗。

 不僅僅是漂亮,而且還能方便人們飲用水,用西湖水來灌溉田野,在里面打撈魚蝦等等。

 畢竟老百姓的要求不高,能吃飽飯,能好好的養活下一代,那就是一輩子最幸福的事

 但凡有一口吃的,那麼就不可能造反。

 凡是造反的,肯定是民不聊生了。

 司馬北不但學習了前輩的修建水渠引水灌溉,還開拓新的土地,讓無地農民種植,極大的緩解了無地農民的窘境,不至于讓他們流離失所,造患。

Advertisement

 只憑著這最后一條,他就可以得到一個上上等的評價。

 至于說后面的修繕道路迎來繁榮商貿,這也是大康朝的一個特點。

 當然也不是所有地方都適用。

 比如說在西北這麼干就屬于勞民傷財。

 新野的好在于他就位于京畿地區,襄乃至一些四川來的商隊,都必然要經過他們這邊去往京里,反過來亦然。

 地通要道上面,不好好的利用一番,簡直是浪費了資源。

 讓他在新野縣多待幾年其實也對。

 一個地方的施政就是應該持續下去,才能達到一定的效果。

 如果是朝三暮四、朝令夕改,那任何的好政策,都沒辦法有質的提升。

 ……

 一群人說話之間,外面的布簾被掀開了來,走進來一個材高大的英武員。

 他的高起碼在一米八以上,在這古代絕對算是很高的了,關鍵是他行走之間虎虎生威,背直,儼然跟軍人一樣,讓人看著很是舒服。

 穿著知縣服的他,環顧了一下四周,才對著柳銘淇等人行禮:“卑職新野縣縣令司馬北,見過裕王世子殿下、見過鄧大人、熊大人各位。”

 “不用多禮。”柳銘淇揮了揮手,“司馬縣令,我們之前叮囑你的事,現在都辦得怎麼樣了?”

 名義上這一次還是熊大寶為主,可實際上一切都是柳銘淇拿主意。

 這個事兒熊大寶在飛鴿傳書的時候就點明了的,所以對于柳銘淇先說話,司馬北并沒有半點驚訝。

 他朗聲的回答道:“回殿下的話,新野縣積極準備,如今已經搭建起了二百三十五個可以容納十人住的氈房、另外準備了一百二十二個可容納四人住的小帳篷。

 皮后直徑在一尺的原木,已經砍伐了二百八十九皮后直徑在一尺和一尺五之間的原木已經砍伐了一百七十三

Advertisement

 現在已經理好了一百零五大小原木,按照預定的十二個尺寸,打磨好了三百九十一個大小部件的尺寸。

 同時我們也調集了五百六十一匹年齡合適、吃苦耐勞的運輸駿馬,這幾天都喂它們黃豆、麩糠、豆粕做好的飼料,時刻可以準備出發。

 另外,新野縣一百二十七個木匠、三百三十九個木匠學徒、兩千一百二十個臨時調派工人,也都在方圓二里范圍待命。

 最后糧食的方面,新野縣自倉庫里面的三萬石糧食,除去留有五千石備用的之外,已經全部運送到此,另外豬、、鴨等也有若干陸續運抵此地。

 朝廷急從倉庫運輸的二十萬石糧食,預計會在五天之后抵達新野縣。

 下同時以新野縣衙門的名義,向縣里的農戶、地主們賒購了二十萬石的麩糠,同樣也在此倉庫放著,價格是每升七文,但這就需要朝廷拿出錢來購買。”

 在房間里的從京城來的人,有一個算一個,全都聽得目瞪口呆。

 包括一開始對這個小知縣不以為意的鄧輝,也對他刮目相看。

 為什麼?

 人家把所有的事項一項項的列出來,然后每一項都有著詳細的數字,全靠腦子記,分門別類的給你背了出來。

 這代表什麼?

 專業!

 認真!

 親歷親為!!

 而且非常有行力。

 從發出信鴿到現在,滿打滿算四天半。

 在四天時間里就做了這麼多,準備了這麼多,你能不驚訝?

 這可是在古代!

 渠河鎮距離新野縣縣城還有六十多里路呢!

 換個別的員,能做到一半就已經不錯了。

 哪里像是司馬北這樣,一切都做得游刃有余?

 難怪人家是上上等的考核績了。

 這樣的人不得上上等,誰得?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