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 第二百八十三章? 叮叮當,叮叮當【第三更!求訂閱!】

《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 第二百八十三章? 叮叮當,叮叮當【第三更!求訂閱!】

 更快更安全的除雪?

 這個我知道啊!

 一路撒融雪劑就行了嘛。

 只不過這也是廢話。

 且不說古代沒有融雪劑,就算是有也不行。

 融雪劑就是一個兩頭氣的家伙。

 便宜的融雪劑對于公路的腐蝕侵害很強,甚至是公路兩邊的樹木和田地都會中毒,影響那是超過幾十年的。

 貴的融雪劑效果很好,但人家貴啊。

 平日里一般也就是用在機場。

 可機場如果遇到超級大雪了,也不會用。

 用一次就是小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誰用得起啊?

 為化學博士,柳銘淇當然知道貴的融雪劑就是醋酸鉀,也就是有機融雪劑;他也知道便宜的融雪劑就是氯化鉀、氯化鈣這些無機融雪劑,用更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工業鹽。

 他知道怎麼做醋酸鉀,怎麼做工業鹽。

 但就是上面的那些缺點,使得柳銘淇說都不會說。

 畢竟在實際的生活中,人們除雪的方法就是兩種:先用鏟雪車鏟雪,然后再撒沙土,汽車和人就可以走了。

 大康朝自然沒有鏟雪車,因此現代化的東西和他們無緣。

 不過柳銘淇卻不是沒有別的辦法。

 “苗大人,對于除雪我沒有太好的辦法,但是對于怎麼在雪地上面傳送東西,我卻有點主意。”年這樣說道。

 “除雪不行,你在雪地上傳送東西能傳送多?”景和帝皺起了眉頭。

 “因為雪實在了地上,反而平容易運輸一點。”柳銘淇道:“前提條件是改變現在的運輸方式,用馬拉著雪橇車走。”

 “雪橇車?”

 景和帝有點印象,“你上次帶著銘安和念妤去玩雪,他們回來都說坐了什麼雪橇車,是這個東西?”

 “那個只是拿來玩的。”柳銘淇道,“真正做出來的雪橇車,用四匹馬就能拖得兩三萬斤的貨。”

Advertisement

 “兩三萬斤?”

 他們三個明顯的不相信。

 一輛馬車能拉得三五千斤的東西都了不起了,這不但有馬力氣的原因,更有子不能承這麼重重量的原因。

 “我做出來,拉到被大雪覆蓋的道上跑,你們就知道了。”柳銘淇道。

 你們是沒有看過那張十九世紀加拿大運輸原木的馬拉雪橇車照片,人家兩匹馬除了拉了四十多巨大的原木之外,還有七個人坐在架子上面,讓馬拉著走。

 那張照片上面,兩匹馬兒拉的總重量,恐怕是在四萬斤以上。

 不過那是典型的重型馬,本就極為雄壯。

 大康沒有重型馬,那就四匹馬一起上,總是可以的。

 當然了,一開始啟的時候,這些人肯定是要在后面推雪橇,給予一個初始的啟力量才行。

 一旦馬兒緩慢的拉起來,在足夠力的雪地上形了一種慣的時候,基本上就只要掌握方向便可以了。

 這樣的巨大雪橇車,必然也是經過定做的,而且還要飽含理學的力學原理。

 巧了。

 柳銘淇就是理學博士,這麼一個十九世紀的雪橇車,對他來說完全不是問題。

 景和帝、熊文慶和苗炎都曉得,柳銘淇雖然平日里嬉皮笑臉的沒個正形,但是他一旦承諾的事,就不會沒有把握。

 “哪怕不是兩三萬斤,只要在這種狀況下,能運得一萬斤的東西就足夠了。”景和帝馬上拋棄了之前的方案,“這樣,銘淇你先帶著人去那邊做雪橇車,要什麼和馬匹都直接說,我讓熊大寶來配合你,一切找他就可以。”

 說到這兒,景和帝對熊文慶和苗炎道:“如果銘淇的法子可以用,那從江南運送到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的糧食就省了大力氣了!而不會是像現在這樣,每前進一步都很難很難!我們到時候立刻就多做一些,給他們送過去,災也能迅速的緩解。”

Advertisement

 “陛下這方法很好!”熊文慶點著頭,“哪怕不是全程,只是分段分段的用管道來運輸,也是節省了極大力氣和糧食的。”

 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運送糧食,伙夫和馬夫這些人都消耗極大,吃東西都要多一倍,不然哪里有力氣運輸東西去給災民?

 結果這下子好了,損耗大幅度的提升,想要從江南送一升糧食到湖南湖北來,不知道要耗費多倍的糧食!

 這就是為什麼陸路運輸在中國一直行不通,一定要做大運河、走水運才行的緣故了!

 比如另一個世界,大運河是隋朝才開始完全通航的,但早在千年之前的吳王就修建了江南段的運河——邗江。

 他們一方面是為了便捷,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因為能節省許多損耗。

 但這一次是沒辦法,要竭力救人,就只能不顧損耗。

 苗炎有點想說,宗室子弟無故不能離開京畿地區。

 上次裕王世子就跑到鬼門關去了,這次又離開京畿地區,是不是有點太頻繁了?

 可這又是皇帝親口要求的,在法令上面卻又是無懈可擊的。

 當然,裕王世子也沒有造反的心思,倒可以暫時不用多想。

 景和帝道:“事不宜遲,銘淇你準備一下,盡快,有沒有什麼困難?”

 柳銘淇回答道:“沒有,我收拾一下,今天下午就能往湖北趕。”

 “好!”

 景和帝想了想,“我派一千羽林衛、兩百千牛衛護衛你,另外一應資,你找熊大寶備齊……銘淇啊,救災如救火,比起安徽、江西、四川甚至是西康的民眾來說,兩湖地區的災區民眾尤其難過,你就辛苦一點,做出點事來吧!”

 “我明白。”柳銘淇點點頭,“那我先下去準備了。”

Advertisement

 “嗯,趙壽,你陪銘淇下去,順便讓熊大寶過來,我先代他一番。”

 “遵旨!”

 趙壽跟著柳銘淇一起出去了。

 等到他們出去,熊文慶就笑著道:“恭喜陛下,宗室出了這麼一個有能力又有擔當的卓越人才,是我大康之福呀!”

 剛才包括皇帝在的三人都有點擔心,面對這麼急的任務,又是在正月期間,柳銘淇會不會覺得麻煩,直接推諉。

 畢竟宗室子弟完全可以不管這些,他也沒有半點義務來做這些事

 可事實證明他們多想了。

 柳銘淇想都沒想就答應了下來,并且今天就要風雪兼程,直奔湖北。

 什麼做擔當?

 這就是擔當!

 他始終沒有忘記宗室子弟是大康的宗室子弟,大康和他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

 景和帝聞言笑了笑,“這孩子雖然平日里頑劣了一些,雖然也喜歡玩鬧了一些,但終歸是個好孩子……我們大康的盛世,有他的輔佐,應該是更能出現吧!”

 景和帝自己對自己是很不滿意的。

 前面十來年是彌補父皇在位時的各種紕,中間十幾年才算是有了一些發展。

 但沒想到最近五六年,像是撞了邪一樣,不是這邊災難就是那邊災難,不是旱災就是洪災,不是蝗災就是臺風,反正就沒有清凈過。

 現在又來了波及到六省的暴雪災害,景和帝認為是自己施政有錯,上天在怪罪。

 如果不是群臣死命的攔著,他前幾天就已經又發一道罪己詔了。

 廢話。

 群臣肯定不樂意的,你一個皇帝一年之連發兩次罪己詔,那把我們這些臣子放在何

 以后大家評論起這段時間,肯定不會單單只說皇帝一個人,而會痛罵我們這群無能昏庸的臣子,正是因為我們的能力不夠、才能不夠,所以才惹來了那麼多的災害。

Advertisement

 不過話說回來,景和帝對于自己的侄兒柳銘淇忽然長起來,為了一個自己可以倚重的能臣干將,還是非常滿意的。

 過去的這麼一年時間以來,他已經為朝廷解決了多麻煩了?

 單說這些功績,給他封一個國公爺都沒有問題。

 而且更重要的是,銘淇還不會影響朝廷的各種平衡,他只是作為一個出謀劃策者,相當于智囊一樣。

 朝廷重臣們也不用擔心他野心,畢竟宗室當是不可能的,唯一一位宗人府宗正大人,還只能管宗室子弟,同樣沒辦法參與朝政。

 這樣對每一個皇帝來說就是最好。

 有能力沒有野心,也不會有任何窺視之心的柳銘淇,怎麼用怎麼方便。

 思量至此,景和帝抬頭向兩人,“伯振,太升,既然銘淇說能行,你們也趕的挑選最壯能干的工人來,往新野和信趕。

 我就讓戶部倉庫準備一下麩糠大米和麥,運送到這兩個地方,你們兩個積極的配合運輸,路上不能因為別的事耽擱了。”

 “遵旨!”

 兩人認真的回答道。

 三人在商量之中,一點兒都沒有考慮到柳銘淇是在吹牛的可能。

 畢竟大年初一的《勸學》實在是太震撼人心了,人們心目中都把柳銘淇當了在世圣人。

 皇帝和兩位大臣都下意識的認為,既然都是圣人了,肯定不會撒謊騙人的吧?

 更何況是這麼重要的事

 況且從以往柳銘淇的行事風格來看,只要他答應了,問題就不大。

 現在大家只期盼他趕的把這個雪橇車給做出來。

 一邊加快的送東西去湖北湖南的城鎮,一邊這邊等到雪停了就立刻瘋狂除雪通路。

 在此之前……

 希多災多難的湖北和湖南,一定要住啊!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