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 第二百二十章 以大相國寺為例【第七更!求訂閱!求月票!】

《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 第二百二十章 以大相國寺為例【第七更!求訂閱!求月票!】

 第二天中午的時候,禮部尚書李言帶著好幾個禮部員上門拜訪。

 柳銘淇一開始以為他們是來謝自己的,順便送送“禮部救星”的牌匾,結果坐下來才知道,他們是來求教的。

 李言先講解了一番度牒的前因后果,這倒不怕泄,皇帝和丞相們今早已經商議決定了,馬上就要發放到全天下,遲早都會知道。

 然后李言才道:“我們想了半天,都不知道該怎麼來設定比例。戶部的計吏們說,您是算數方面的高手,所以讓我們來請教您。”

 柳銘淇當然是裝蒜,“啊?這麼大的事,你們讓我來做,我豈不是要被天下的僧尼道士罵死?”

 “不會的,您只是幫忙解決難題,的事是我們做。”李言趕打包票,“另外整個政策是圣上的旨意,又是朝廷諸公都認可的,誰敢罵人?”

 年注意到,包括李言在,他們來的七個人,臉上都有一按耐不住的笑意。

 這種笑意可不是什麼嘲笑諷刺,而是志得意滿、意氣風發的表現!

 禮部是六部之中最沒用和存在的。

 人家戶部、吏部是說一不二。

 兵部、工部甚至刑部都有自己的專門管轄范圍。

 唯獨禮部完全就是一個大雜燴攤子。

 他們最大的任務就是祭祀、皇宮宴會禮儀等等,但這又和祿寺的功能重疊在一起。

 另外有點油水的款待番邦來使、安排宴席、就學游學等等,又和鴻臚寺的功能重疊在一起。

 還有禮樂的方面,更有太常寺和他們搶生意。

 看吧。

 就這樣,你說他們怎麼去辦點事、撈點權力、吃點東西?

 本就是小錢小權,這都得不到,禮部就是一個朝廷的流放地。

Advertisement

 前任禮部尚書一口氣干了十多年才熬到致仕,這位李言李尚書今年已經六十三歲了,在禮部已經擔當了二十一年的尚書!

 要是別的地方,早就被人鬧騰起來了,說你老不死的不讓位,站著茅斯不拉屎。

 結果禮部倒好,大家都不催促他,也沒想過取代他,就讓他這麼坐著。

 最可憐的是,李言已經上書好幾次,說是想要致仕回家了,皇帝卻都沒有同意。

 因為禮部其余的員無論是在業務素質上,還有各種能力上,比李言差得遠了。

 李言走了,禮部一些事還真運轉不暢。

 度牒這個事務,正好是屬于禮部管轄的,以前都只是繳納一點手續費,只是按照申請辦理就可以,相當于戶籍一樣,沒覺得有什麼特別的。

 現在可不一樣了。

 皇帝居然打算重視起度牒這一塊兒,不但嚴格清退、強自還俗一大筆僧尼道士,更是要卡住度牒的發放數量,并且一張度牒需要繳納一千兩銀子才能擁有。

 這……

 這簡直是天降洪福給禮部啊!

 度牒發放是禮部的獨家買賣,別人搶不了。

 一張度牒的錢那麼貴,還是限量發放的,這不就讓天下的眾多大寺大廟大觀都來搶著討好禮部嗎?

 有權有勢有錢的日子,不就也跟著來了嗎?

 所以,一聽說了此事之后,上到禮部尚書李言,下到禮部的員外郎、郎中等等,哪個不是心急如焚、翹首以盼?

 也怪不得他們昨天糾纏于天子,也怪不得今天上午接到任務之后,中午李言就馬不停蹄的來找救兵了。

 早一點解決設定比例一事,就能早一點開始正式的運作。

 禮部已經窮了快一百年了,爭取今年就能過一個年!

Advertisement

 ……

 為始作俑者,柳銘淇當然曉得他們的高興來源于何方。

 不過他也不去揭穿,人艱不拆嘛。

 好不容易有揚眉吐氣的一天,能不抓機會嗎?

 思緒轉回,年問道:“你們有京城幾家大的寺廟道觀的概況統計嗎?”

 “有!”

 旁邊一個長須中年男子張就來:“京城第一大寺——大相國寺占地三百畝,共計有僧人五千七百三十三人,另外掛單和尚每年都保持在一千人左右。

 大相國寺的收除了信男善的捐贈之外,他們在大相國寺外還有上百間的鋪面出租,這都是開國太祖和歷代皇上賞賜給他們的。

 我們查不到,但是他們每年都會對一部分的菩薩、佛、羅漢像進行刷金的修繕,這一部分的開支是十五萬兩黃金上下。

 今年蝗災的時候,大相國寺從災民抵達的第一天,便派了十組僧人去施粥,比我們的麩糠粥加的百米還要多,每天至用七八升大米和數千升麩糠。”

 柳銘淇多看了他一眼,李言便介紹道:“這是禮部祠祭清吏司郎中夏鵬,走遍了帝京府周圍的大小寺廟道觀,對他們的況非常悉。”

 年點了點頭,順勢拿起了紙和筆,示意他們都圍過來。

 “大相國寺一共有5733人,那麼我們就把它當一個人口的基數。這邊的150000兩黃金是他們的開銷,但又不是全部,按照通常估算,他們的年收是15萬的兩倍,達到30萬兩黃金,沒有問題吧,夏郎中?”柳銘淇邊寫邊問道。

 “這個數字還算比較保守的。”夏鵬回答道。

 “你們能看懂我寫的小寫數字嗎?”年又問。

 “能!我們學過。”旁邊另一位中年員頜首道,“殿下您這種小寫數字非常方便,我們都喜歡用,特別是記賬的時候。”

Advertisement

 柳銘淇笑著點點頭,繼續邊說邊提筆寫:“大相國寺占地三百畝,地帝京府最繁華的區域。同等面積一畝地的宅院能賣多銀子?”

 夏鵬道:“5萬兩是肯定能賣到的。”

 “那便是1500萬兩銀子資產。”柳銘淇道:“還有鋪面呢?”

 “每個至是十萬兩,不過考慮到因為是在大相國寺旁邊,才能有這樣的價格,所以可以減一些,算五萬兩一間吧。”

 “鋪面算500萬兩,資產總共2000萬兩。”柳銘淇寫下了數目,“災民抵達日子到大年三十,一共算140天,每天麩糠和大米折算為10000升大米,總共140萬升大米,價值5.6萬兩白銀。這個我沒有估算得離譜吧?”

 “合合理。”夏鵬回答道。

 “這麼說起來,大相國寺還真有錢啊!”柳銘淇搖頭笑了笑,“不過我們不用大米價格來做比較,現在你們看。”

 年寫下了幾行對比式。

 “資產:升”

 “收:0兩:14升”

 “人數:人:1400升”

 他解釋了一番這個數學式的意義,然后道:“最直觀的就是用資產和捐贈大米的比例來衡量。考慮到一些寺廟修建在山上,山上的土地都不值錢,所以你們就可以用他們的收來衡量。如若是收也不能衡量,那便用他們的人數來衡量。”

 “我明白了!”李言拍了拍手:“就用這個比……比例來套,別的寺廟和道觀,都要符合這個標準。如果達不到,那麼我們就要強自還俗他們的人。”

 夏鵬卻馬上提出了疑問:“只要符合這個比例,就是最正確的嗎?為什麼要用大相國寺來做例子呢?”

 柳銘淇頜首道:“夏郎中說得好!大相國寺只是一個采集的例子。你們可以多采集幾家例子來做對比,取一個中間數,這樣就會減誤差,讓大家覺得很公正。”

Advertisement

 “這樣好!”一個年齡比李言小不了多員說道:“多對比幾家,自然就能得出一個公正的數目。我們拿著這些例子和數目去做事,哪怕他們有異議,或者皇上和丞相們問起來,我們也能有所代。”

 李言此時向了夏鵬。

 夏鵬這一次沒有什麼疑問了,他對著柳銘淇一拜:“早就聽說裕王世子殿下聰明絕頂,對于算數一道尤為通,今日見識了,果然是不凡!”

 “客氣客氣。”柳銘淇笑著說,“夏郎中也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有空可以多來切磋切磋。”

 “好!”

 夏鵬爽快的答應了。

 不過柳銘淇卻也曉得,接下來一段時間,將是夏鵬人生中最為辛苦的階段,說不定連上廁所都沒時間,又哪里來時間找柳銘淇談天說地,討論算數?

 ……

 趁著下午又去宮里教導壽王的時候,柳銘淇悄悄問了問趙壽,這群家伙的分贓況。

 結果是按照務府得三、戶部得三、兵部得兩、禮部得一、帝京府得一的比例來分配。

 苗黑子果然是了一腳進來!

 而且帝京府居然每年都能分,你不得不嘆帝京府在帝國之中的地位有多麼高!

 不過也是毫無例外的,皇帝和戶部得到的最多。

 他們今年大出了一番,搞得自己都快要見底了,不補充補充、回回,那肯定是撐不住的。

 只不過,兵部怎麼就得到了兩,這里面的門道柳銘淇想不明白。

 最后禮部雖然只能得到一,可對于窮慣了的禮部來說,一年百八十萬的,難道就不是錢了?

 百八十萬的銀子,難道不香啊?

 柳銘淇設地的想了想

 嗯

 還真是香呢!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