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 第一百二十六章 度牒【第五更!求訂閱!求月票!】

《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 第一百二十六章 度牒【第五更!求訂閱!求月票!】

 不僅僅趙壽沒有頭緒,景和帝也沒有想到。

 柳銘淇沒有讓他們多等,轉而就說出了兩個字。

 “度牒。”

 嗯!?

 景和帝一陣詫愣,旋即馬上就“啊”了一聲。

 他的眼睛瞬間變得炯炯有神,臉也肅然了起來。

 趙壽在旁邊卻是張大了,只覺得一抹冷汗流了下來。

 度牒,是朝廷發給僧尼道士的份憑證。

 有了度牒,僧尼道士們才能開寺廟,用香火,并且免除一切的賦稅徭役,把店鋪租出去給別人做生意,也不用繳納商稅。

 如果沒有度牒,那麼就是假的,抓住了是要殺頭的。

 大康朝非常的發達,商業和農業都是如此,再加上政局穩定,所以人們對于神上的追求就越來越多,一年三百六十天,都有太多人去這些地方燒香求神拜佛。

 導致了現在各地的寺廟道觀越來越多,與之相對應的,出家的人也越來越多。

 僧尼道士是歸禮部的禮部祠祭清吏司管轄,發放度牒也是禮部祠祭清吏司。

 不過通常都是寺廟替僧尼道士來申請,然后繳納一點很的費用,便可以得到。

 柳銘淇想要讓朝廷賺到五千萬兩銀子,又說了度牒,那麼必然是在發放費用上面腦筋。

 “這個……不好吧?”

 景和帝埋頭苦想了一陣子,疑的道:“況且難道你要讓以后出家的人,每人用一萬兩銀子買一道度牒嗎?否則哪里來五千萬兩?”

 景和帝也是信奉神仙之說的,皇太后、皇后那更加是鐵

 可牽涉到了實際的五千萬兩利益,景和帝對于度牒收錢什麼的,并沒有任何抵

 只不過他想不明白,為什麼能有五千萬兩的收

 一萬兩銀子一道度牒簡直是說笑。

Advertisement

 一百兩銀子一道還差不多。

 可這就需要有五十萬人出家。

 這不是開玩笑嗎?

 現在哪里有五十萬人忽然想要出家的,又不是世。

 很快的,柳銘淇便讓他們明白了,什麼做沒有開玩笑。

 “太平盛世,和尚尼姑和道士的數量太多對生產和繁衍不利。朝廷應該下一道命令,讓所有四十歲以下的和尚尼姑道士全部還俗,沒收他們的度牒。

 如果有寺廟道觀想要有年輕人出家,那麼就必須要購買度牒,一千兩白銀一道,愿意買就買,不愿意買就拉倒。”

 景和帝看著說話的年,就像是在看著一個瘋子。

 不,他就是一個瘋子!

 景和帝苦笑了起來,“銘淇,你這是在耍無賴!先收繳了他們的度牒,再賣給他們度牒,不相當于把人的房子給查封了,然后又把別人的房子賣給他們嗎?”

 “不一樣。”

 柳銘淇道,“收大眾的房子,會引來極大的反彈。而對付這些和尚尼姑道士,本和老百姓們的生活無關。

 他們這些年來,到民眾的供養已經太多,還有大量的產業。比如說大相國寺,他們擁有周圍好幾條街道的數百個鋪面,每年賬數十萬兩白銀。

 出家人一天到晚穿著綾羅綢緞,住著豪華的寺院屋子,著各種幫傭的照料,像是這樣的寺院,還是方外清凈之地嗎?

 我們收了他們的錢財,給他們去除一些煙火氣,讓他們老老實實的念經祈福,伺候佛祖,不是好嗎?”

 阿彌陀佛!

 趙壽心中念了一句,同時也罵了一句柳銘淇混蛋。

 這種損的法子都能想出來,也是無法無天到了極點!

 “不行,不行,不行。”

 景和帝連續的搖頭,“這種冒犯佛祖菩薩和神仙們的事,我不能做!這會帶來災難的。”

Advertisement

 “陛下,我們一直都尊敬佛祖菩薩和神仙,只不過對付的是這些借著佛祖菩薩和神仙名義,在人世間不事生產、搜刮民脂民膏的出家人。”柳銘淇道,“您只要做到了這一點,只要清除掉五十萬人,那麼他們肯定得被迫增加人手,這樣朝廷通過發放度牒,至能收獲上千萬兩銀子,從此每年更有一筆不小的固定收,不好嗎?”

 聽到上千萬兩銀子,景和帝的呼吸都有些促。

 可片刻之后,他還是搖了搖頭,“不行,我不能讓你皇年齡大了,不喜歡這麼激烈的。”

 柳銘淇皺起了眉頭,“那麼把年齡控制在三十歲以下呢?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都可以重新回歸到士農工商的行業里面,這不是增加稅賦,增加人口的好辦法嗎?

 這一群人數起碼也是十來萬吧?以后他們想要有年輕人去補充,那麼一千兩銀子一張度牒,很貴嗎?”

 釜底薪!

 景和帝的心中浮現出這個詞。

 你把年輕人都給趕走了,寺廟道觀能不慌嗎?他們能不幫著年輕的和尚尼姑道士買點度牒嗎?

 錢還是寺廟道觀來出,依舊是榨取寺廟道觀的積蓄。

 不過呢,景和帝對于這一點,倒是心中沒有什麼抵

 寺廟道觀的錢實在是太多了。

 他們不用繳納稅賦,不用服勞役,還有大量的田地財產,更有無數善男信供奉,一個大節慶就能收到幾千、幾萬兩白銀,比搶的還要快,甚至人家還是心甘愿給的。

 而他們基本上都不怎麼花錢,這些銀子一般都換金子,拿來給菩薩神仙塑造金

 實在是太浪費了!

 以前景和帝不覺得,現在他缺錢的時候,就覺得這樣做實在是浪費。

Advertisement

 與其做這些,不如拿給那些嗷嗷待哺的災民們買點大米麥吃。

 要不……試一試?

 這個想法出現在了皇帝的腦海中,不過他最終沒有說出來。

 事關信仰的問題,還牽涉到了這麼多寺廟道觀,可不是那麼簡單便能決定的。

 他需要和丞相們、六部大員們討論了再說。

 “嗯,銘淇你這些主意雖然不一定用得著,但也看得出你是用了心的。”思緒之中,景和帝說道:“你先回去吧,我還要再琢磨琢磨。”

 “您也別覺得這些大家都會反對,我覺得贊的人一定更多。”柳銘淇慫恿道,“不信您把禮部尚書李大人來,他一定舉雙手贊這個做法。”

 景和帝笑了笑。

 這不是廢話嗎?

 六部之中,禮部是最為清貴的,實際上也是一個清水衙門,基本上沒有什麼油水。

 就連刑部都可以在牢獄方面賺點,工部可以在各種修建修繕工程上面撈點,但禮部負責的許多事,都不賺錢。

 即便是有一些賺錢的行當,比如舉行大型的活、祭祀、宴勞等等,太常寺和祿寺還得跟他們分一杯羹。

 經營一些產業,獲得一些經費來招待外賓,國外使者等等,又有鴻臚寺來一腳。

 說起來禮部都是一臉的辛酸淚。

 如果這一次讓禮部的禮部祠祭清吏司掌握了高價發放度牒的權力,而且是一千兩一份,那在禮部來說,就是一塊大

 不!

 那是一頭大羊!!

 禮部尚書李言拼了命也要支持,不支持他回去就會被所有禮部員們給唾棄。

 不僅僅是禮部,戶部那也絕對會支持的。

 別說五千萬兩銀子,就算只有一千萬兩銀子,戶部都得上下一起出,來宮里跪求皇帝同意。

Advertisement

 四位丞相們的意思恐怕也差不多。

 就跟柳銘淇說的那樣,幾年的災患連連下來,國庫已經漸漸的空虛,如此缺乏應急的錢糧,能有這麼一筆橫財,誰不心?

 關鍵僧尼姑和道士們,是和整個天下百姓切割開來的,本和民眾們沒有關系。

 他們高價買度牒,和老百姓更是一錢的關系都沒有,老百姓又不會重蹈覆轍。

 而且他們還沒有造反的能力,這樣的大羊,誰看到了不會流口水?

 柳銘淇之前沒說便也罷了。

 現在說了,打開了這個盒子,那麼大家就再也不會移開眼睛。

 “這些我都知道,但朝廷還需要好好的討論一下。”景和帝揮了揮手,“回去吧!記住不要再對別人說起度牒一事,不然你會惹上麻煩的。”

 “是。”

 柳銘淇剛剛轉,又轉了回來,“陛下,上次幫著方磊做馬桶管道、化糞池這些一系列的宦和千牛衛,我能借用一下嗎?”

 “干嘛?”

 “南宮相爺家里想要做這套東西,我想著大家都是手了,做起來會很順當。”年道,“您放心,我會給他們充足的工錢的。”

 景和帝搖頭拒絕:“他們要做工也只能在宮里,去丞相家里當工匠,統?”

 看到皇帝拒絕得如此堅決,柳銘淇也只好作罷。

 想想也是。

 人家是皇帝的邊人,伺候的是皇宮的貴人們,你讓他們去別人家里做工,那不是不拿豆包當干糧,貶低皇帝和嬪妃們的份地位嗎?

 可惜了,又得重新培養人了。

 幸好家里的那群工匠們,之前做了整個裕王府的馬桶和排污系統,經驗比不上做了整個皇宮的那群人富,做南宮相爺府上的,卻差不了太多。

 反正有方磊這個總工程師在,做起來沒難度。

 現在柳銘淇要考慮的,便是收南宮丘錢合適。

 像是這樣的狗大戶,了幾萬兩銀子的施工和安裝費用,對得起天下的老百姓嗎?

 你們吃了那麼多的民脂民膏,小爺好歹也要替民眾們拿些回來嘛!

 ……

 注:據久保田和男《宋代開封研究》,熙寧八年到紹圣元年,北宋花了20年時間修繕汴京外城和城壕工程,花費巨大,而朝廷為此發放了2500道度牒,就應付了大半,由此可見一道度牒非常貴,本書據此設定1000兩一道,還算便宜的,敬請諸兄知曉。

 許多人以為只有和尚才有度牒,但魔都博館就收藏有明禮部祠祭清吏司正德年間發給“道士張永馨”的度牒,所以道士份證也是度牒。

 大清康熙年間,僧尼道士總數約為15萬,這個數目已經很了。據《伽藍記》記載,北魏城就有1300多所寺廟,《南史》記載建康城也有500多所。

 按照1.5億的總人口設定,大康朝設定僧尼道士100萬上下,應該比較合理。

 今天查了半天的資料,發現寺廟居然也放利錢。他們把種田、店鋪和信徒供奉的錢集中到“長生庫”里面,然后利用長生庫里面的錢來放貸,真是人才啊!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