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 先是直親王定親,然后和親王延敘與羅斯國皇索菲亞一世聯姻,又有純禧公主下嫁(劃掉)窮小子(劃掉)貝子策棱。連續三件喜事, 讓今年的大清一片和樂融融。
之前幾年康熙頻繁大舉,擾得朝堂眾臣犬不寧。今年喜事連連,很多人都以為今年開了個好頭, 或許大家能松口氣了。
沒想到到了五月,噶爾丹帶領三萬人渡過烏札河, 追擊難逃的喀爾喀部,兵鋒直指北京。
康熙得到這個消息很意外。他本以為噶爾丹不會這麼沖。
別說康熙, 知道歷史的胤礽都很驚訝。
在原本歷史中, 今年噶爾丹也會進攻大清, 第一次遠征噶爾丹就是在今年發生。
噶爾丹在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擊敗喀爾喀蒙古諸部后, 喀爾喀蒙古王公難逃, 進大清避難。
按照現代地圖,噶爾丹所建立的準噶爾汗國大概就是新疆地區, 喀爾喀蒙古就是外蒙古國一帶。
噶爾丹看上了喀爾喀蒙古廣袤土地,征伐喀爾喀蒙古的時候被大侄子策妄阿拉布坦背刺, 率軍返程平叛。
但準噶爾看不起策妄阿拉布坦, 狂妄分兵, 只派了一部分銳追擊策妄阿拉布坦, 他自己留下來繼續掃滅喀爾喀蒙古王公勢力。
結果追擊策妄阿拉布坦的銳被全殲, 策妄阿拉布坦截斷了他回準噶爾汗國的路,將他困在了喀爾喀蒙古。
而喀爾喀蒙古王公南遷的時候, 將牧民牛羊幾乎全部帶走, 對噶爾丹造實質上的堅壁清野。
噶爾丹的大軍得不到人員和資的補充, 只能向東發展, 并寫信給康熙,讓康熙還喀爾喀牧民和牛羊財產。
康熙讓噶爾丹滾。
之后噶爾丹就在沙俄的支持下往南掠奪,進攻大清,試圖將漠北和漠南的蒙古地盤都收囊中,再發展勢力,打回漠西蒙古準噶爾汗國老家。
胤礽就想不明白了,這一世沙俄和大清早早停戰,兩方都要聯姻了,索菲亞一世應該不會支持噶爾丹,噶爾丹怎麼還是按時打過來了?
以胤礽和康熙的推斷,噶爾丹在喀爾喀部地盤上稍稍休養生息之后,應該會集中兵力打回準噶爾汗國,與大侄子決一死戰,穩固基本盤之后,再對大清地盤徐徐圖之。
胤礽和康熙都等著噶爾丹和他的大侄子兩敗俱傷,出兵準噶爾汗國“調停紛爭”撿大便宜了。
噶爾丹腦子出問題了,才會在沒有后援的前提下對上國力日益強大的大清國吧?
胤礽皺眉:“汗阿瑪,這其中絕對有我們忽視的信息。”
康熙點頭。
他雖意外,但并不懼。中央軍早早駐扎在烏、爾會河,胤禔在聽到噶爾丹向的時候就立刻回到了草原主持大局。噶爾丹那三萬人來了,胤禔會教他們做人。
自己這大兒子雖然氣人,但軍事才華上可以稱得上是他的驃騎將軍,何況他們大清的武以逸待勞,武也比噶爾丹先進,噶爾丹不過疲憊之師,拿什麼和大清打?
不過事發展出乎他的預料,比噶爾丹南下本這件事更加嚴重。
胤礽出使的時候,就已經用組建商隊的方式,在其他各國遍布眼線。
大清皇家公司,也兼任了大清的間諜機構。
不過要建立龐大的信息網絡需要很長的時間。現在大清的間諜搜集的訊息遠遠不夠及時和細致,讓康熙和胤礽一時被蒙在鼓里。
直到一隊逃亡回來的喀爾喀土謝圖汗部人帶來的消息,讓胤礽提煉出了些許信息。
“他們的裝備很先進,中間有淺頭發和眼眸的外國人混在其中,看上去穿著還是傳教士的袍子。”土謝圖汗部的人道,“他們的士兵也補充了許多,絕對不止三萬。”
康熙和胤礽沉思了許久,將自己想到的信息寫在紙上,然后與對方換。
雖然他們可以直接說,但玩這種小游戲,也算在張時期苦中作樂了。
康熙的紙上寫著這其中可能有歐羅勢力介,胤礽紙上寫的則讓康熙狠拍了一下桌子。
康熙驚愕道:“保,你怎麼會這麼想?策妄阿拉布坦和噶爾丹有海深仇!”
胤礽平靜道:“汗阿瑪,他們的仇,真的是不可彌補的海深仇嗎?噶爾丹殺的只是策妄阿拉布坦的弟弟。”
只是弟弟……
康熙聽到這句話后,本能的產生了不適。因為這句話從異常溺弟弟的胤礽口中說出來,顯得非常怪異。
不過很快,康熙的理智就戰勝了的不適,也將自己的思維調整到“普通梟雄”。
封建社會的海深仇是什麼?殺父殺母之仇,不共戴天。
而殺弟之仇,確實在歷史中不算什麼。
“策妄阿拉布坦的父親僧格,在中被車臣臺吉和卓特圖爾所殺,車臣臺吉和卓特圖爾又被噶爾丹所殺,所以噶爾丹實際上是為策妄阿拉布坦報了殺父之仇。以此為借口,再分割疆土,他們的確有可能和解。但什麼促使了他們突然走到了這一步?”康熙道。
胤礽道:“歐羅的傳教士?”
康熙道:“大清雖然強大,但和歐羅西部相隔甚遠,他們才放心與大清結盟。但羅斯國已經攻歐羅,與歐羅諸國產生沖突。大清和羅斯國皇聯姻,就昭示著大清也可能間接參與歐羅實務。歐羅人不滿了?”
胤礽道:“我們全面止西方傳教,把西方新教舊教通通得罪了。歐羅政教合一,許多大貴族都是虔誠的教徒。即使他們的皇帝與大清結盟,他們私下也可能支持準噶爾汗國擾大清。”
康熙嘆氣:“西方大國是分封制,大貴族都有自己的領地和軍隊,相當于一個個獨立的小國家。”
兩人雖沒有證據,但從噶爾丹突然更新的軍備、突然增加的士兵、軍中突然出現的西方傳教士,再結合他們對西方人的了解,一點一點拼湊真相,做最壞的打算。
從黎會傳教士對大清的敵意,讓康熙放棄了和西方和睦共的妄想。
這群人是徹底的種.族主義者,就憑著大清人與他們長相不同,文字不同,宗教信仰不同,他們若有機會,定會將大清子民向對待新大陸那些土著居民一樣,如豬狗一樣屠殺干凈。
現在大清很強盛,又和他們隔得很遠,因為利益,他們才與大清好。
但國與國明面上好,私底下肯定暗涌。
康熙道:“得把春秋戰國多看幾遍。”
胤礽笑道:“他們以為神不知鬼不覺,但沒想到我們幾千年前的老祖宗就已經把這些事玩爛了。”
他和康熙可是讀史書的人,胤礽前世更是合格的鍵政專家,立刻就能從蛛馬跡中推測出“最壞的可能”。
康熙道:“羅斯國是否有可能參與其中?”
胤礽道:“羅斯國的皇不一定參與其中,但羅斯國的貴族肯定參與其中。話說回來,索菲亞一世在國可不他們大貴族的歡迎。”
康熙道:“因為對農奴和平民太過寬厚,對嗎?皇的勢力集中在莫斯科一代,其他地方都被大貴族把持。羅斯國的大貴族為了利益,也為了阻撓大清和皇的聯姻,暗地里做一些事很正常。延敘恐怕要提前啟程了。”
胤礽卻搖頭:“不用提前啟程。他們不敢公開支持準噶爾汗國,只會在背后給準噶爾汗國輸送資。這種事無法止。雖使用外手段,可以讓他們各自的君王約束他們的行為。但是汗阿瑪,兒子想要更強一些。”
康熙沉默了一會兒,手疑地敲了敲胤礽的腦袋:“敲起來和以前沒區別啊。”
胤礽瞪大眼睛:“汗阿瑪,您什麼意思!”
“咳。”康熙干咳了一聲,忍笑道,“你天天說你汗阿瑪的腦袋是鐵做的,汗阿瑪現在看看保的腦袋是不是也變了鐵做的了。”
胤礽深呼吸:“汗阿瑪!這時候是開玩笑的時候嗎!”
康熙笑道:“什麼時候都可以開玩笑,保,你太張了。”
康熙了胤礽被他敲打的地方,道:“朕明白你的意思。他國皇帝并不一定不知曉底下貴族所做之事,他們也在試探大清。只要大清不衰落,他們或許永遠都不會在大清本土與大清作戰,但他們會不斷在大清周圍尋找可以利用的棋子,不斷擾大清,讓大清變弱。“
“所以,大清最好放棄所有迂回手段,直接全力出擊,一舉擊潰準噶爾汗國!”
……
五月,噶爾丹全面進攻喀爾喀故地,占據喀爾喀蒙古土地。
同時,康熙全面調八旗軍隊,發兵十萬,兵分三路,圍剿噶爾丹。
直親王胤禔舉“大將軍王”旗幟,率原本就駐守在草原的中路軍正面抵噶爾丹;裕親王福全為遠大將軍,率左路軍,從古北口進軍;恭親王常寧為安北大將軍,率右路軍,從喜峰口出擊。
康熙本來準備駕出征,但索額圖和明珠私下傳遞消息,勛貴和宗王似乎有異,希康熙不要駕出征。
胤礽灑在海外的眼線此時終于傳回了消息。支持準噶爾汗國之事,歐洲諸國都有出手,名義上以教會為主導,實際上背后都是原本在亞洲謀奪了許多利益,但現在航道被大清占領,導致損失慘重的大貴族主導。
這些大貴族都藏在水面下,只有一個國家的皇帝站出來公開支持準噶爾汗國。
這個國家,就是納蘭德和常泰出使過的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帝國和大清締結友好通商條約之后,哪知道大清轉頭和羅斯國也締結了友好通商條約,甚至還要聯姻。即使大清從未承諾過什麼,他們也有被背叛之。
再加上奧斯曼帝國即使有了大清的武支持,在于羅斯國戰的時候也節節敗退。而奧斯曼貴族大肆賣百姓的糧食換取軍備的事,終于激起了百姓的反抗。
奧斯曼皇帝在憂外患之下,選擇轉移矛盾,將一切推到大清上。
買糧食的是大清,“背叛”盟約的是大清,我們要向大清宣戰。
奧斯曼帝國口號的最響亮,但他們是不可能真的和大清打的。
康熙和胤礽看了一眼世界地圖,把跳得最高的奧斯曼帝國拋到腦后,掃垃圾桶,不去管他。
奧斯曼帝國現在憂外患,要錢沒錢要人沒人,和大清又未接壤,只有口號喊得響,大清多給它一個眼神都是浪費。
康熙和胤礽重視的,始終是打著傳教士旗號的那群人。
他們支援準噶爾糧食和武,說服策妄阿拉布和噶爾丹和解,一同對抗大清,將大清蒙古諸部全部納準噶爾汗國的領土。
據探子回報,那群傳教士已經為準噶爾汗國制作了新的世界地圖,包含現在準噶爾汗國領土的整個蒙古草原都劃分了東西準噶爾汗國,以土謝圖汗部的中心線為界,西邊是策妄阿拉布的地盤,東邊是噶爾丹的地盤。
胤礽看到那副世界地圖,比康熙更暴跳如雷。
新疆和外蒙古都被準噶爾汗國吞并了,好,好得很!
這張傳教士手繪世界地圖,功激起了胤礽心中對于百年屈辱的應激反應。
“汗阿瑪!您不能駕出征!以防朝中人叛。”胤礽跪地道,“臣、太子請求代替汗阿瑪駕出征!揚我大清國威!”
我他媽不踏平了準噶爾汗國,我就不是華夏人!
重生相府嫡女,大門不出,二門難邁。 隻剩下,鑽狗洞了…… 親爹把持朝政,皇帝欲除之而後快。 逼宮立後,半道殺出來個紈絝男,替君分憂要娶她? 兩情相悅,毀她閨名。 情投意合,汙她清譽。 此仇不報,枉為奸臣之女! …… 這是一個香藥世家傳人,在古代以香入藥,以藥活人,鬥破各類奇葩,拖老爹後腿,挖夫君牆角的故事。
上元燈節,帝后雍園設宴。 明爲君臣同樂,實爲定北王殿下擇選王妃。 宴上承恩侯之女盈盈叩拜,願獻一曲瀟湘水雲,末了還嬌柔道:“臣女不才,獻醜了。” 上首身着黑色錦衣的男人冷淡打斷,“知道醜,就別獻了。” 滿座寂靜,無人敢出言駁斥。陪坐末席的明家小小姐遙遙偷瞥,只覺定北王殿下狂悖無禮,囂張至極,實非良善之人。 後來洞房花燭夜,合巹酒盡,紅燭熠熠。 明家小小姐哆哆嗦嗦爲男人寬衣解帶。 男人忽道,聞她平沙落雁一曲名動上京。 她佯作端莊福了福身,卻緊張到忘了拒絕,只試探道:“妾身不才,那……獻…獻醜了?” 她擡眸偷瞥,卻撞進一雙似笑非笑的眼裏,“不醜,本王只覺,吾妻甚美。”
李繕是當朝安北將軍,面冠如玉,武略齊全,前途無量。 謝家看中李繕,將長女和他定親,然而李繕在戰場上失蹤,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謝家怕李家壞事,忙把長女嫁給別人。 不成想,李繕失蹤時帶領將士,直搗胡人王庭,大獲全勝,得封安北侯。 謝家只能將出嫁的姑娘,換成謝家次女。 … 謝家次女窈窈,生得姿容天成,嬌豔動人,性子軟和,從來是得過且過。 母親很是擔心,在她出嫁前,再三叮囑:“你夫君性子狂悖囂張,不是個好相與的,況且,我家毀約在先,他多有不滿。” “你嫁過去後,若你受不住他那性子,你便哭,你哭起來好看,總能將他的心泡軟的。” 謝窈窈引以爲箴言,事事不與他爭,但求無過。 只是後來,李繕第一次吮住她雙脣的力道,極重,謝窈窈雙眼漣漣,聲音輕嬌:“夫君……” 李繕沉着俊眸,拇指輕揉她的淚痕。 手卻還是按着她的腰,再次低頭。 謝窈窈:“……” 白哭了,夫君的心怎麼泡不軟啊! … 得知謝家出爾反爾在先,卻捨不得李家的富貴,換了次女嫁過來時,李繕冷笑:“李家是什麼阿貓阿狗都能進的?” 後來,窈窈養的小狗走丟了,窈窈眼尾泛紅,眼淚如珍珠一顆一顆地掉。 李繕一邊抿着她的淚,一邊沉着氣,生疏地哄道:“別哭了,它不給你當狗,我給你當狗,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