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都市爽文 桃源農場 第100章醃製火腿

《桃源農場》 第100章醃製火腿

40條豬在壩子上一字排開,白生生的,煞是壯觀!

“小風,這是要醃製火?”

從燻房出來後,壩子上的酒席、餐、火灶等等都已經被收拾一空,隻剩下一排八仙桌連在一起,上麵擺放著切下來的豬。剛纔吃酒席的村民、蕭家族人也都已經離開,壩子上隻剩下了蕭風的家人以及在圍觀的遊客。

薛滬生曾經到過江南的婺州采風,對聞名天下的婺州火有所瞭解,也知道滇南的鬱鄔火並稱華夏南北兩大火,但是他來到銀杏村大半個月,卻還不知道這裡居然也有製作火的傳統。

“早在千多年前,滇西的數民族就學會了醃製火來儲存類,我們先祖從中原地區遷徙到這裡之後,也繼承了這裡的傳統工藝!”蕭風點點頭,說道:“不過我自己還冇有親自手過,隻能在旁邊圍觀了。”

在距離銀杏村直線距離不足200公裡的南詔千年白族古村諾鄧,因井鹽而興,曾經是滇西茶馬古道上的經濟重鎮。解放後,由於海鹽的崛起,諾鄧逐漸在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一如茶馬古道上眾多的資集散地。

不過,諾鄧人醃製火的技卻隨著茶馬古道傳播,在銀杏村深深地紮下,也逐漸為銀杏村的傳統之一。

“那我就要好好拍拍了!”一聽銀杏村醃製火的工藝是傳承前年的傳統手法,對非產非常興趣的薛滬生哪裡還能坐得住?

在越來越多傳統食、手工藝品逐漸被大工業生產所取代,市場上的商品呈現出千篇一律的今天,像銀杏村這種仍舊堅持傳統的村落已經很見了。

薛滬生擔心,在市場經濟的強烈衝擊之下,銀杏村這些原生態的生活方式有朝一日就會消失不見,現在趁機記錄下來纔是正理。

Advertisement

醃製火的技總監是蕭晉昊,蕭晉旭、蕭晉明、蕭軍、肖劍四人作為主力,蕭濤、蕭風幾個小輩則是在旁邊打下手,順帶學習。

蕭晉旭等人把手洗乾淨後,先是用錐子在豬的某些位置上紮幾個,然後用力按作相當整齊。

“三爺,為什麼要紮呀?”蕭風有些好奇,開口問道。

往年家裡醃製火的時候,蕭風都不在銀杏村,他對火的認識更多的是在它的味上,其餘的一無所知。

“紮、按是為了把豬裡麵的出來,這樣才能保持豬的乾燥,便於儲存。”對於蕭風的疑問,蕭晉昊解釋得相當詳細。

彆看紮、按兩個作很簡單,但是要做好並不容易。

首先,你要找準豬上的脈位置,這樣才能儘可能地把殘留的出來;此外,按的手法

要均勻、輕,不能破壞豬的質地,以免影響到火最後的口

蕭家的火醃製工藝雖然傳承自諾鄧,但是經過數百年來的演化、改進,已經擁有了屬於自己的風格。

蕭晉昊在滇西縣也算餐飲界的名人之一,對於國外稍微知名一點的火都有機會品嚐過。拋開主觀的因素,蕭晉昊還是覺得自家的火味道更加醇香,品質更好。

究其原因,除了蕭家火選用的原材料是草原放養黑豬、適宜的氣候等因素之外,製作工藝、細節上的講究也很重要。

除了蕭晉旭四個主力之外,蕭濤、蕭大誌幾個也曾經參與過火的製作過程,他們對水這道工序也相當悉,也是披掛上陣。當然,在、按的過程中,蕭晉旭等人還是要給幾個小輩必要的指點。

很快的,40隻豬全部放完畢,準備進第二道工序。

Advertisement

蕭強從老宅的庫房中端出一個酒罈,剛剛打開封口,蕭風就覺得以一濃香撲麵而來。

“這壇米酒是5年前就釀好了,一直放在酒窖裡封存,昨天纔拿出來!”蕭晉昊用一個小杯子舀了小半杯,遞給蕭風,說道:“你嚐嚐,看看味道如何?”

蕭風接過來抿了一口,酒黏稠就如同甘油一般,順暢毫冇有辛辣的味道反衝,更為難得的是似乎蘊含著淡淡的青草香氣。

“比市麵上的茅臺、五糧好多了,肚子暖洋洋的!”蕭風一直都不知道,家裡還存著這麼好的酒。

“這些米酒是選糯米、高粱、玉米、大麥等多種作後,加我們蕭家特製的草藥和酒麴,發酵、餾後窖藏五年,可不是工業化的產品所能相比的!”蕭晉昊略為得意地笑了笑,說道:“用這種米酒拭豬,既可以取出豬的膻味,又能使得火品多一清香,這可是我們蕭家的獨門方!”

蕭家沿襲數百年,已經形了一整套完善的技傳承係,雖然蕭風不見得願意繼承這些技,但是蕭晉昊有義務向族長接班人介紹其中的一些況。

聽完蕭晉昊的話,蕭風已經有些無力吐槽了!

他從來冇有想過,自家的祖先在當初資異常匱乏的年代,還能夠研究出這種堪稱奢侈的火製作工藝。彆的不說,是這壇酒,被識貨人發現,肯定願意高價購買,而在蕭家隻是用來醃製火的輔料之一而已。

在一旁忙著拍照的薛滬生聽到蕭晉昊的解釋之後,也是對蕭家刮目相看,‘食不厭膾不厭細’這個理念在蕭家貫徹得還真徹底。

即便薛滬生見多識廣,也無法想象,在西南邊陲的山區中,居然藏著蕭家這樣一個百年家族。

Advertisement

這些天,無論是蕭家老宅的奢華還是鏡湖係的投資規模,都已經讓薛滬生對蕭家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如今再看看火醃製的複雜工序和講究的原材料,更是讓薛滬生慨不已。

“這些鹽似乎和我們平時吃的碘鹽不太一樣?”這時候,薛滬生注意到蕭海提著的一大桶鹽走了過來。

這些鹽並不像普通的鹽那樣細膩,大的顆粒倒是有點像薛滬生小時候看到過的鹽。

“這是我們從諾鄧的千年鹽井買回來的鉀鹽,這可是我們蕭家火有彆於其他火的重要因素!”蕭晉昊抓起一把鹽粒,介紹道:“鉀鹽即使放多了,也不會讓火質變苦,這對於大量使用鹽的火製作來說,相當重要!”

蕭晉昊在向蕭風和薛滬生解說製作過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項、細節,蕭晉旭等人的手可冇有停下,他們很快用米酒把整個豬浸潤,然後開始往上麵撒鹽,並且不停地按

這道工序也是極為重要的,按可以讓米酒、鹽分充分地滲部,避免**細菌滋生的同時,又能夠味。這時候,蕭濤等幾個小輩就隻能在一旁撒鹽、倒酒了,他們要想獨立作,還需要幾年的觀學習。

整套工序下來,豬上就被裹上了一層厚厚的井鹽,也宣告了火醃製一個段落的結束。接下來,這些初步理好的豬將會放蕭家的火窖藏室,醃上半個月,再進行下一道工序。

“薛叔,有冇有興趣跟我們到窖藏室去看看?”看到蕭濤他們正在把豬整齊地碼放在特製的木桶中,蕭風向薛滬生髮出了邀請。

相比於普通人家,蕭家的火窖藏室規模極大,蕭風此舉多也有些顯擺的心思。

Advertisement

“好呀!”薛滬生毫冇有猶豫就答應了。

僅僅從目前所看到的醃製工藝,薛滬生就能夠覺到蕭家的火並不同尋常,現在的他更想看到蕭家火品。

一個木桶裝上8隻豬,蓋上蓋子之後,蕭風也冇有閒著,和蕭強一起抬起來,在蕭晉旭的帶領下朝著老宅的後院走去。

蕭家老宅背靠著清靈山修建,因此穿過後院的菜園子就是清靈山,但是薛滬生卻冇有看到房子的蹤影。

不過,當薛滬生跟在蕭晉旭背後拐進一座山坳之後,赫然發現儘頭的山壁上居然是一扇門!

“你們的窖藏室居然是在山裡?!”薛滬生驚訝得手上的相機幾乎掉下來,他本冇有想到所謂的窖藏室居然是一個窖

這時候,薛滬生對於蕭家的底蘊和實力有了更多的認識。

走在最前麵的蕭晉旭掏出鑰匙打開大鎖,推開了沉重的大門,手打開

了照明和通風係統。

在銀杏村還冇有通電之前,蕭家的窖藏還是采用了煤油燈和原始的通風係統,不過在通電之後,蕭晉旭和蕭晉昊等人在第一時間對窖藏進行了現代化改造。

雖然現在還無法判斷現代化設備究竟會對窖藏效果產生什麼不良效果,但至窖藏的環境好了許多,進其中作業也輕鬆了許多。

在蕭晉旭的指揮下,蕭風等人把木桶逐一抬進了窖藏的一個窖藏室,今天的任務就算是完了。

半個月之後,這些半品火將會被再次取出,抹上蕭家特製的灰漿,然後再放在窖藏通風條件比較好的窖藏室,半年後就為火品了。不過,蕭家火存放時間越久,味道更好,在蕭家的窖藏中,不乏已經存放了三五年甚至更久的火

在蕭風的帶領下,薛滬生的鏡頭記錄下了清靈山山腹中的蕭家窖藏,許多聞所未聞的神奇撲麵而來!

(本章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