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已經進了十一月,邊塞的天氣漸漸變得冷冽起來。今年對延綏鎮而言,是輕鬆的一年。
最大原因就是北虜比較消停,只有在八月時候,達賊試探的襲擾了一下高家堡。其餘時間和其他地點大都風平浪靜,是難得的一個安寧年景。
年年喊防秋,今年卻輕鬆了一次。邊民都要激王越和餘子俊兩位曾經主持西北大局的老大人,若非有王公數年間連戰連捷和餘公修建邊牆,今日又哪會到餘蔭。
榆林城北數裡地方,有一要害之做紅石峽,在此修築了關隘並設有重兵把守,是邊牆防線的重要一環。這日,北虜使者孛忽羅又出現在關外,早得過吩咐的紅石峽守軍不敢造次,飛騎上報到榆林城。
此時楊巡正與崔師爺、方應商議整理軍屯的問題,忽然得到紅石峽急報,道是韃子使者孛忽羅又來了。
方應大喜過,不自的拍案道:“如果滿都魯拒絕我們的條件,那麼孛忽羅就不會浪費時間再跑一次了。既然他來了,那說明滿都魯大概要接我們的條件了。”
方應拍桌子顯得有點失態,但他確實興。若他的籌劃一步步變爲現實,這種運籌帷幄的滿足很令人興,大大漲了自己的面子。何況他作爲策劃人,也會有很多明的暗的好。
方應本來只是抱著只管出主意不負責功率的念頭提出對策,了是好事,不也沒什麼損失而已——狗頭軍師大都是這種特質。
此刻知道了極有可能功時,方應心裡得意的自言自語:“當初只是隨便說說而已.....”
楊巡也很振,既然當了守邊大臣,誰不想建功立業?但按照朝廷制度。巡地位超然,又是文臣,所以不會因爲戰敗論罪,但同時就算打了勝仗也不會記錄戰功。
所以邊鎮巡固然權勢極大,但想做出點醒目業績不容易,不是人人都有前巡餘子俊那樣修千里邊牆的本事。
但今次楊巡卻到機遇真來了,如果盤踞河套一帶的北虜可汗滿都魯接了冊封,那麼他的業績就不亞於前巡餘子俊。如今餘大人已經貴爲兵部尚書......
話說回來,雖然冊封的政治意義大於實際意義。滿都魯大概也就是表面上應付差事。但就算是門面功夫,那也是了不起的功績了。
在土木堡之變後,大明對北虜就轉攻爲守,總上落了下風,西北邊境回收了數百里。
以近幾十年來這種狀況。只怕誰也不敢想北虜可汗會接朝廷冊封,簡直就是異想天開。但偏偏就在他楊浩巡任上做了,這不是業績是什麼?
一片歡欣中,方應又想到了開邊市的事。這事在榆林只有數幾個人知道,如果提前大肆囤積一批貨,肯定可以發一筆財——靠政策賺錢就是這麼容易。
卻說這孛忽羅第二次進榆林城,與上次被晾著的待遇是大大不同了。楊巡第一時間就接見了,這算是兩邊使節的正式接。
果不其然,正如方應所預料的,孛忽羅傳了滿都魯的話。表示可以各自罷兵言和,停息干戈,同時也可以接大明的金印冊封,並熱烈歡迎開邊市互通有無。
但滿都魯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若有朝一日他率部討伐太師癿加思蘭時,希大明方面一同出兵夾擊。
對這個另外提出的條件。楊巡拿不定主意,沒有答應也沒有不答應。送了孛忽羅去公館歇息,他連忙又把方應喊來諮詢。
這時候楊巡對方應的信賴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在他心裡,方應的判斷最有可能是正確的。說句大逆不道的話,有如漢之張良。
“當然不能答應這個條件!”方應不假思索的答道。
楊巡很不恥下問的問道:“願聞其詳。”
方應指點道:“如今滿都魯被癿加思蘭迫太甚,他與我們言和並非出自本心,很可能只是迫於形勢而已。那我們順其自然,挑滿都魯部和癿加思蘭部去鬥纔是上策。
如果我們出兵夾擊癿加思蘭,敗了沒有任何好,就算贏了又能得到什麼?一場辛苦就是爲別人火中取栗,除了一些紙面軍功外,所獲肯定寥寥無幾,大頭都歸了那滿都魯。
可以想象,若癿加思蘭徹底敗落,漠南河套一帶就是滿都魯一家獨大。人心都會變,到那時滿都魯沒了掣肘,心思會變什麼樣很難說,誰知道會不會爲又一個也先?
說一千道一萬,我們所做一切的最本原則就是因時制宜,挑北虜鬥。爲的是達到減輕邊患力的目的,而不是要幫助滿都魯。
就是單獨與滿都魯部開邊市也不是真爲了互通有無,而是爲了讓癿加思蘭部看著滿都魯獲益而眼紅。
總而言之,在下覺得,最上策就是讓滿都魯自己和癿加思蘭互相打去,我們坐山觀虎鬥就可以了,完全沒有必要自己出手。”
聽方應鞭辟裡的分析過,楊巡心裡就拿定了主意。他又問道:“那你覺得,如果不答應這個條件,滿都魯還肯不肯接?”
方應冷笑幾聲,“來來不來滾!這次是他要求到我們,又不是我們去求到他。”話說到這裡,楊巡心頭大定,又與方應閒談了幾句。
這時候,奉命護送孛忽羅回公館的軍士進屋來稟報:“剛纔出了衙門後走過一條街,忽然有汪太監的人來邀請韃子使者,我等阻攔不住,那韃子使者竟被汪太監請走了。”
楊巡苦笑不已,這汪直還是按捺不住啊。方應卻一拍額頭,大一聲“壞了”!
隨即他對楊巡解釋道:“那汪直生對邊功十分著迷,爲人又急功近利,十分短視。若聽到有夾擊癿加思蘭部的機會,他估計不會放過!”
方應記得,在史書上汪太監極其熱衷武事,常年在外巡邊,爲了邊功確實不擇手段,連殺外族使節團冒功的事都幹過。如今有這麼一個不錯的機會,那汪芷八不會放過。
這種戰功對楊巡用不大,因爲巡是不敘戰功的,但對別人可不見得。()
李金花只是想把渣夫賣給小三,沒想到戲演的太過了把自己整成了名人。
穿越大唐,成為李二最不待見的李恪。偌大的蜀王宮,竟然連像樣的家具都沒有,還要被惡奴刁難?想到歷史的記載,李恪怒殺惡奴,和皇帝斷絕父子關系,離開皇室!一個月之后......“陛下,冰塊被李恪壟斷了!”“陛下,宣紙被李恪壟斷了!”“陛下,糧食被李恪壟斷了!”“陛下,太上皇要封李恪為太孫,我們怎麼辦?”“陛下,要不您就低個頭,向蜀王李恪認個錯吧......”
李青穿越明初,機緣巧合下拜張邋遢為師,一直過著清閑日子。 恰逢馬皇后病重,御醫束手無策,朱元璋為治好馬皇后,派錦衣衛尋找仙人張邋遢。 無良師父率先跑路,李青被錦衣衛逮個正著,只能硬著頭皮進宮為大明皇后治病,至此開啟了他的大明之旅。 他曾經歷洪武一朝的血雨腥風,也曾卷入靖難之役的殘酷戰爭。 他看過永樂萬國來朝的風華,也見過仁宣之治的繁榮盛世。 他曾做過錦衣衛,也曾入閣拜相。 他戰過韃靼、瓦剌,也打過倭寇。 他與王陽明是摯交好友,也和唐伯虎游逛青樓、風流狎妓…… 他是一個被時間長河遺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