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應心裡也很清楚,公開出頭造勢是一件有風險的事。別的不說,如果傳到天子耳朵裡,一時起連他自己也打下詔獄去,那還會有誰來救他?
但是當前事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方應要人沒人,要錢沒錢,完全沒有任何其他辦法。想救出父親,容不得他瞻前顧後。
其實以方應的兩輩子讀書人格,更喜歡智珠在握的黑箱作業、幕後盤,而不是賭博式的拋頭面公開博同。不過這次萬般無奈,也只能厚著臉皮上陣了。
與敲登聞鼓比起來,還是去通政司上書更面、更有尊嚴一些,這也是他爲什麼選擇了去通政司上書的重要理由之一。他是士人,不是平頭百姓,擊鼓鳴冤攔街告狀之類的事太掉價。
卻說這日上午,工部尚書張文質下了早朝,來到通政司衙門坐衙理事。不要以爲張大人老糊塗走錯了地方,他雖然年近六十,但可不糊塗。
張大人的銜雖然是工部尚書,但這是加虛銜,表示正二品待遇。外面尊稱一聲大司空,實際職務還是署理通政司。畢竟通政司位列九卿,地位較高,以尊向下兼任也是常見的。
張司空坐在堂上,悠悠哉哉的先品了幾口新茶,然後不急不緩的等待下屬來彙報工作。
通政司裡都知道老大人喜歡喝茶的好,所以等張老大人進了屋後,又給他老人家留出了一刻鐘品茶時間,然後這才陸陸續續的魚貫而,稟報各項事務。
通政司右通政趙侃捧著一封文書,腳步匆匆的邁了通政使大堂,對張文質道:“今日有地方生員一名上書,請司空過目。”
張文質聞言不悅,不耐煩的埋怨道:“太祖法令,天下軍民皆可上書言事,惟獨生員不可,退回去就是,拿來與我看作甚?多此一舉,你連這些都不明白麼!”
趙侃詳細解釋道:“此乃淳安士子方應所上,專爲言其父親之事,其父就是上個月下詔獄的方庶常。所以下不敢做主,請司空裁斷。”
張文質接過文書,先是沉思了片刻,然後才展開看,眼見是:
“臣罪當誅兮天王聖明,此語至當,真見古人之心。常存此心,自不見直言得罪有毫髮之可矜負也。但天下人公共大事,臣父一肩擔盡
臣不能救父於雷霆之中,亦不能侍奉於左右,惟願以此相代”
簡而言之就是兩段意思,一段是聖主忠臣都沒錯,各盡其責;另一段是請求替父親坐牢苦。
看完後,張文質嘆道:“以代父,是爲盡孝也,我等位居通政,不能阻塞言路,亦不可不許人盡孝。將這封連同其他奏疏,一起送進宮中文書房罷。”
趙侃猶疑道:“只怕惹得其他人不高興。”他說的這些其他人,當然指的是被方清之彈劾的那些人。比如閣老,比如權閹,比如寵的僧道方士,可能還有不可一世的萬貴妃。
張司空又仔細看了一遍,“無妨,文中沒有什麼多餘容,沒有像他父親那樣彈劾一片招人怨恨,滿篇只談忠孝而已。若連這都要阻擋,那傳了出去,我等豈不了不忠不孝之人?”
張司空很明白,方清之這件事,雖然朝廷中人上不說,但關注度並不低,只是暫時沒有人公開掀起來。
爲難之在於,如今道消魔漲,文臣氣勢大弱,在天子心裡本沒有面子。如果爲方清之說話,有可能火上添油怒天子和一羣被彈劾的小人,從而毀掉自己前途命運;但如果落井下石,那名聲也就臭了,所以最後只能暫時沉默以對。
而方清之兒子趕赴京城爲父上書,等於將事公開化,這是一個敏的信號。他其實請求的是早日了結此事,是貶是謫還是復原職,要早出結果,不要拖延日久、人心不定。
張文質只想安安穩穩當他的二品,並不想摻乎這種事。若是著這封奏疏不放,被有心人故意解讀起來,有也說不清。反正這方應的奏疏中沒有明顯犯忌諱的事,他只做個二傳手就好,還是讓宮中去決定罷。
按下這邊不提,卻說方應到通政司投了奏疏,隨後就去了距離通政司不遠的錦衛。
雖然錦衛衙署位居皇城之南,地方並不偏僻,但卻門可羅雀,門前衚衕也是人跡罕至。若非不得已,誰願意從這裡過?
方應走在錦衛衚衕裡,要說心裡不張那是騙人的。一邊祈禱錦衛校不會像電視電影裡那麼兇殘,一邊又想著如果被兇殘了也未必是壞事
在大門前,列著兩排站班校,人人著統一制式的紅襖,腰間也挎著統一制式的寶刀,並懸掛著木質腰牌。
十幾雙原本百無聊賴的眼睛突然來了神,齊刷刷的向方應這個不速之客,彷彿看到了珍稀一般。
方應隔著一丈遠,對著領班拱拱手,“在下淳安生員方應,聽聞家父在詔獄中,心中牽掛,還請校尉通融,我父子相見以全天倫。”
沒人出聲理睬,兩排錦衛校仍舊站在那裡,沒有任何迴應。
方應嘆口氣,咬咬牙跪在了錦衛大門外,對著衙署連續磕了三個頭,此後便一不。
過了好一會兒,門前的領班校尉忍不住好奇,問道:“你跪在這裡作甚?”
方應答道:“恨己無力,不能膝前盡孝,唯有在詔獄門前畫地爲牢,陪伴父親。”
那校尉心裡同,嘆口氣便任由方應跪在門前不管了,只要他不擋路就好。
雖然苦不堪言,但方應心裡默唸各種史書素材,是神遊外的堅持了一日。直到傍晚時,這才搖搖晃晃的起,腰痠背痛不提,膝蓋幾乎都不能直立了。
強打神,高聲口占一首道:“浩氣還太虛,丹心照萬古。父親報國恩,兒作忠魂補!”
可惜周圍沒有百姓羣衆圍觀,一聲好也沒有。此後他踉踉蹌蹌的出了衚衕,在方應石扶持下,回了會館去。
方應在門外的一舉一,當然都會傳到裡面,坐鎮詔獄的吳僉事聞言慨道:“只要不犯,隨他去罷。”
次日,又是一個迴。方應先去了通政司,再次上疏,接著繼續去錦衛外求見父親。
領班校尉勸道:“令尊之事,何曾是我們可以做主的?你又何必執著於此。”
方應哽咽答道:“父親終究還是在這裡苦,爲人子者心如刀割,豈能忍心相棄而去!”
此後他又是在錦衛衙署外跪了一整日,臨走前作歌曰:“風吹枷鎖滿城香,簇簇爭看新庶常。不見同聲稱義士,仍有伏獄作孝郎。聖明厚德如天地,廷尉稱平過漢唐。報國從來惟忠烈,此七尺只隨方。”
領班校尉將事傳了進去,吳僉事苦笑幾聲,“廷尉稱平過漢唐,倒是誇讚我等。只是這句不見同聲稱義士,不免暗諷朝中諸公了。”
又次日,還是與前兩天同樣的流程。方應第三次到通政司投奏疏,此後又到錦衛衙署外面。
今次換了領班校尉,沒有與方應搭話但也沒管他,任由方應跪在門前不理。
還是從上午跪到夕西下,方應幾乎站立不起,還是方應石生生將他攙了起來。
方應萬分悲憤,提筆在衚衕牆壁上題詩道:“宋室忠臣死,方家是後。誰知今將相,還是姓秦人!”
這首言辭之激烈,原超前兩天的兩首。還是姓秦人,這是把大臣比喻爲秦檜也。
方應疲力竭的回到了會館,又看到婁天化在庭院中徘徊。他有氣無力的問道:“事可曾妥當?”
婁天化肚子,“在下今日粒米未進”
又是這句話!方應暗罵一句,這廝是不是每次找自己之前,都是先著一天不吃飯?
難道因爲合約文書上寫明,在父親救出之前,他幫忙分文不取,所以就靠蹭飯這種方式佔便宜罷?那還真是分文不取,只多吃了幾碗米飯
方應便打發方應石去取飯菜,趁著間隙,婁天化稟報道:“遵照了公子的吩咐,在下已經把這忠臣之家必出孝子的消息散了出去。
還有那幾首詩特別是其中幾句,也都傳開。公子請放心,我們這同行一夥人專門互相協作的,既能打探消息也能放消息。”
“如此便好”方應十分滿意,若能收到效果,也不枉自己拉低段、丟人現眼一番。作爲清高的人,能捨得下臉皮去幹這些事,那真是下了大決心的。
婁天化一邊著米飯,一邊建議道:“公子你還是太端著架子,不會流眼淚,如果能當街痛哭流涕,那效果更好。”
方應沒有搭理他,繼續想起下一步的事。
如今自己的孝德形象漸漸樹起,佔據了道德高地,同時極力作詩詞吹捧擡舉父親,又沾了忠字的。作爲一個無可挑剔的忠孝模範,又在詩詞裡冷嘲熱諷的激將,現在總該有一些大臣開始關注自己了罷。
下面,自己該主出擊去尋求機會,還是坐等那些還心存正直的大臣來召喚和拜訪?
對此方應兩難了,若是主出擊,顯得功利太強,削弱了道德彩;若是坐等別人主,又心裡沒底,誰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
正在猶豫不決時,會館的黃掌櫃急匆匆進來了,手持兩個名帖,對方應道:“前面有兩人來找你!”
方應大喜,真沒想到居然來的如此之快,這下就不用自己爲難了!不知是鄒尚書還是謝狀元?
接過名帖,方應急忙去看,一封上面寫著“前錦衛指揮使司指揮同知萬”,另一封上面寫著“禮部尚書太子保文淵閣大學士劉”。
這都什麼玩意,盼了半天,盼來的兩位全不是史書上的好人啊方應長長嘆了一聲,面不是很好看。旁邊方應石納悶道:“用秋哥兒的話說,有人找是好事,爲何嘆息?”
“我只是慨,這年頭爲什麼朝中好人鬥不過邪。就看這機敏程度,好人比邪輩差得太遠了,難怪正不邪!”
穿成高門棄女,剛成親,名義上的夫君便謀反失敗。流放邊城,看著眼前家徒四壁的屋子和屋子裏脾氣暴戾的瞎眼美人,慕輕微表示壓力山大!從此精醫術,斗小人,努力掙錢養夫君!然一朝劇情反轉,傲嬌夫君居然堵上門來要跟她生娃!……
我是現代人我怕誰!!地毛?不認識!臭果?像屎!我有系統我怕誰!!開啟?不行沒有技能點!技能點在哪?努力干活有就了!我干我干我努力干!系統呢?不能換東西,只給個百科全書有什麼用?說好的有系統的現代人可以躺平,為什麼我到了這里一天不干活就沒有飯吃?想吃飯?自己找!想住房子?自己建!想......?好吧,我知道了,一切靠自己,那就建個王國玩玩?且看我如何撐起原始的大梁,有吃有住有美女!這才是有系統的現代人應該有的生活!
[穿越重生] 《穿成虐文女主,改嫁反派太子啦》作者:雲兔子【完結+番外】 簡介: 黎憂穿書了,穿成了一本古言權謀虐戀小說里一路被男主虐身虐心虐肝的小白花女主。 然而,剛落地黎憂就發現她的堂妹,也就是劇本里的惡毒女配重生了,好嘛,她這是要降咖成炮灰的節奏? 黎憂:「……」行叭,讓我先躺躺。 新婚當日,堂妹並沒有如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