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方應一邊觀察汪直的模樣,心裡一邊也在思索著。如果要揭穿假汪直,那麼什麼時候是最好的時機?
關鍵在於,由自己親自揭穿,還是留給便宜外祖父去揭穿?誰來幹收益比較大?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也不得不考慮,那就是歷史進程出現了變化,汪太監真的南巡了,不過這種可能幾乎是零。
正當方應拿不定時,忽然府衙、縣衙衆人齊刷刷的對著汪直下跪行禮,周圍看熱鬧的百姓見此,便也很麻利的跟隨下跪。
這時代下跪是很常見的禮節,別人都習以爲常,但方應卻一直不大適應,於是這時候他反應就慢了一拍。此刻周圍一片跪倒在地拜見的,只有方應還孤零零的站著,很是突兀顯眼。
方應愣了愣,決定還是不拜了。別人都心存畏懼,但他可不怕,知道是假的還有什麼可怕的?
這位汪太監若要爲此生事,那他大不了一嗓子喊破真相,當場他原形畢。
皇帝不急太監急,在汪直邊陪同的錦衛百戶大怒,指著方應喝道:“大膽無禮!”
那汪直朝方應看了幾眼,擡手阻止了錦衛百戶,轉頭問鄧同知,“此何人也?”
鄧同知考慮之後答道:“是一名外地士子,不識禮數讓汪公見笑了。”
他的這回答確實也有技巧,先說這是外地士子。表明了不歸他本地員管。若要手請你們西廠或錦衛自己手,他這地方是不參與的。
汪直又問道:“你認得他?是什麼來頭?”
這下鄧同知沒法避重就輕了,只得答道:“此人姓方,有廩生文憑,聽說在蘇州王臺行轅住過十幾日,應當是王臺的後輩之類。”
還算鄧同知有良心,沒有告訴“汪直”這是商相公的小老鄉。
要知道,去年就是商輅帶頭,強的向天子要求裁撤西廠、罷斥汪直。以汪直睚眥必報的氣,連帶將已經無禮冒犯他的方應收拾了也不奇怪。
汪直聽到鄧同知介紹後。輕哼一聲,便吩咐道:“他來參加。”
這是何意?鄧同知揣測不出汪直的心意,但吩咐下來,只能答應。並延請道:“請汪公城安歇。”
方應等了等,卻見汪直並沒有搭理他,不由得心裡想道,這假汪直裝的倒也有氣度的,難道是因爲心虛所以不節外生枝麼?
其實在歷史上,真汪直也有過類似事蹟。只要不怒他。有的人不卑不平禮相待,反而會被他欣賞並向天子推薦。
只是汪公公年得志。脾氣隨意很大。一般員們實在不清汪公公的喜怒無常規律,所以大多時候不敢冒險。
方應正要回驛站,卻有個衙役跑過來,對他道:“府衙馬上要爲汪公接風,汪公點了名請你去出席,還請方公子一行。”
方應心頭冒出一句話——閻王要人三更死,不敢留人到五更。難道這假汪直偏要速速尋死,著自己親自手揭穿麼?實在不行,這份功勞就不留給那便宜外祖父了......
胡思想間。方應跟著傳話的衙役向城中走去。爲了安全,他將方應石也帶上了,而王英則去了驛站陪伴蘭姐兒。
在城門口,發現已經張了汪公公的告示,說要巡察獄案、整頓風氣,理詞訟。方應想道,這果然和史書上說的一樣。假汪直靠著這個大肆敲詐勒索民間錢財。
進了城,沿著大路走了一段,又拐了個彎,便看到三開間大門。此時門扇開。門裡門外都站有軍士把守。
“這裡便是府公館了,汪公就住此地。”那衙役一邊介紹,一邊領著方應進了大門。
又穿過儀門,來到東側花園,園中有一泓碧湖,湖邊建有水榭。時值暮春初夏時節,站在這裡,從水面上吹來微風習習,覺十分涼爽。
汪直還沒有出現,但鄧同知和一干府縣員都在這裡等候著。
見到方應被帶了過來,鄧同知連忙將方應拉到一邊角落裡,又看看周圍沒有人,便低聲警示道:“人心險惡,方公子萬萬不可隨心所!”
方應暗暗好笑,裝糊塗道:“鄧司馬此言何意?晚生卻是不明白了。”
這小年怎的如此愣頭青,家裡老輩也敢放他獨自出來闖?鄧同知急的要跳腳。
“你還沒看出來麼,汪公已經注意到你了!一會兒在宴席上,禮節要恭敬,說話要謹慎。只說從蘇州來,不要道出自己真實來歷,此外不要隨便提廟堂上的事!”
方應正氣凜然道:“吾輩讀書人,中......”
鄧同知聲音高了幾度,“住口!大丈夫能屈能,這有什麼不能忍的?不然你死無葬之地,與本何干!”
“教了,教了。”方應連連拱手道。這鄧同知諂歸諂,勢利歸勢利,到也不完全是良心壞了的,不然爲虎作倀起來簡單得很。
不過也有很大可能是看在王恕面子上,抱著兩不得罪兩邊討好的心思,人之常也。
鄧同知還要說什麼,那邊汪直已經現了,他連忙丟下方應,腳步匆匆的上前討好迎接去。
參加宴席的一共有十來人,大多爲常州府和武進縣的員,一個也不。衆人一起了席位,在汪直之後落了座。方應坐在最外,和本地一位鄉紳面對面。
汪直不說話,便沒人先開口。卻見汪公公環顧四周,稱讚道:“這裡很不錯。清爽的很,景緻也好,十分舒服,鄧大人有心了!”
方應很無語,這位汪直當真是年輕狂啊,說的太“爽利”了。
如果是一位有涵養的員坐在那個位置上,開場白必定是:“我代天子觀察江南民風,本不驚擾地方,但諸君盛難卻......”
各種珍饈佳餚流水般的呈上來不提,衆陪客便依照禮節番爲貴賓敬酒。最後到方應,他舉杯道:“在下淳安生員方應,敬過汪太監!”
坐在汪直右手邊的鄧同知當即臉就變了,他千叮囑萬囑咐,結果這方應還是不開竅!
方應對鄧同知很抱歉的笑了笑,對不起,還是沒有聽從你的勸導。他仔細考慮過,如果上來就指著汪直說“這是騙子”,並不能達到收益最大化。
還是要先表現一番不畏權閹的樣子。樹立起讓別人敬仰的高大形象。然後裝作發現了什麼破綻,最後再表現出自己的睿智拆穿他。這樣纔是完過程。
簡單地說,就是求待、求侮辱、求責罵,毆打就算了。至此人如今在別人眼裡就是汪直,自己戰他就是戰汪直,如此才能反襯出氣節和輝,事後還沒有風險,何樂不爲?
閒話不提,在衆人驚懼的目裡,汪直手裡酒杯停了停。問道:“淳安麼......商相公近日如何?”
方應答道:“教書育人,優遊林泉,安度晚年而已,只是對廟堂之事多有憂慮。”
鄧同知臉又變了,方應居然又是哪壺不開提哪壺!說“對廟堂之事多有憂慮”,這不是明擺著諷刺這一年來大肆打異己的汪直麼?
可是令鄧同知更驚異的事發生了,汪直居然沒有然發作。只是冷哼一聲,狠狠地瞪了方應幾眼。
方應也很不滿意,這樣挑釁居然也沒激怒他?讓別人看去,只覺得是汪直很大度。而不是他有氣節。
不過他突然醒悟了,這個騙子畢竟不是真汪直,面對諷刺時並不能做到同罷?只好像是聽別人的故事一樣,代先天不足。
還要乾點他有代的事激怒他,方應細細思索,忽然又計上心來。他記得冒充汪直的這個楊福的人,曾經在京師崇王府當過監,那麼也是個閹人,就從這方面著手好了。
於是方應與旁邊人閒聊起來,問道:“最近讀什麼書?”
那人答道:“讀孟子。”
方應大喜,“在下也正在讀孟子!正讀到: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頗有心得。”
那人自腦補了一下全句,“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確實出自《孟子》。下面接著一句是:“王見之,曰:牛何之?”
不過那人見方應說了一半便住口不言,好奇的問道:“下面呢?”
方應笑道:“看過孟子都知道下面是什麼,還用問在下麼。”
那人先是微微愣神,不明所以,隨後立刻明白了。下面一句是“王見之”,合起來就是“下面王見之”。
下面......王見之.....這不就暗諷的閹割進宮的公公們麼?!
此人直想仰頭大笑,但又想到汪直在座,公然大笑豈不是得罪權閹?所以只得低下頭拼命忍著,不讓自己笑出聲來。
方應的對話,附近都聽到了,但誰也不敢笑,都拼命忍住,一時間水榭氣氛怪異的很,一大半的人都在低頭咳嗽或者猛吃猛喝。
方應得意的擡起頭向汪直,這樣諷刺你,還不立刻發怒?然後就是他方應不畏強暴、勇鬥權閹的劇了!
不過卻見汪直臉上一片茫然,他左手邊的百戶也同樣一臉茫然......兩個茫然的人看著大家十分不解,又沒人真敢去對汪直詳細解釋。
方應抓耳撓腮,鬱悶的無發泄,這兩位是不是沒有認真讀過書?這樣都沒反應麼?莫非自己諷刺的太高深,他們聽不懂?
這真是對牛彈琴,對牛彈琴!方應十分泄氣。
鄧同知聽懂了也笑不出來,只到冷汗刷刷的流下,他剛纔還以爲是方應年沒經歷,說話不知輕重。現在看來,這方應分明就是故意挑釁汪太監,蹬鼻子上臉的挑釁!
這年輕人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他以爲靠著王恕這巡就能吃得住權勢滔天的汪公公麼,真是輕浮而不知深淺!他自己找死不要,可千萬別將常州府全部連累了!
不能在這樣下去了,不然一起完蛋!鄧同知匆匆起,對汪直道:“下暫避更。”
隨後他向外面走去,進過方應席位時,好像是不勝酒力晃了一晃,便對方應道:“我腳步發,有勞小友扶持我下臺階。”
方應也站起來,扶著鄧同知向外走去,兩人一步一步的消失在樹木後的茅廁中。
“方公子!你究竟要怎樣是好?”鄧同知質問道。
方應毫不在意道:“其實沒什麼。”
聽到他仍舊沒心沒肺的,鄧同知再好的脾氣也忍不住了,威脅道:“方公子,如果你不聽勸並故意惹怒汪公,那就休怪老夫爲虎作倀、落井下石!”
方應輕笑幾聲,提示道:“你們都被汪直的名頭嚇住了,難道沒有發現可疑之麼?”
“什麼可疑?”
方應這時候已經對激怒假汪直的計劃絕了,那人估計也是剛開始行騙,十分心虛,所以死活不肯節外生枝,拿他方應來發作。所以乾脆直接揭穿他的真相,撈一筆功勞算了,免得夜長夢多。
想至此,他便詳細的解釋道:“我朝太監出宮到地方,大概只有四種況,一是奉命營造採辦,二是當各省鎮守中,三是奉命監軍,四是充當某些特定事務使節。
這位汪太監這次南下巡視,是哪一種?看其作爲更像是巡或者巡按史,哪有用太監作文之事的,不知可曾有詔書提前知會地方?”
鄧同知陷了深思,想不到還好,一旦被提醒了,確實是有幾分可疑。
爲了堅定他信心,方應又悄聲道:“晚生在旅途中,曾聽到過有兩個旅人閒談,說是有個楊福的人,是從崇王府逃出來的監,他招募了些無賴,打算冒充汪直在江南招搖撞騙。
當時晚生只覺得是無稽之談,現如今親眼目睹了,便不能不懷疑了。只要問問他詔書、印信、腰牌之類的事,一切就水落石出了。”
連案犯人名都有了?鄧同知猛然擡頭,難道真是如此?
重新回到水榭中,方應猛然發現,汪直看向自己的眼神有點不善,而別人的眼神則充滿了同和可憐。
難道在自己離開的這段時間裡,有投機討好權閹的賊向汪直解釋過剛纔那個笑話了?不過也好,那就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一些罷!
正當此時,忽然有雜役慌慌張張的闖進來,對鄧同知道:“急遞鋪有加急詔書到了!”
什麼詔書?難道是派遣新知府的詔書下來了?府縣員不約而同的想道。
汪直環視左右道:“諸君無需多慮!這是天子委任我巡視江南、浙江、福建的詔書!只不過我開始想微服私訪,便將詔書扣在了南京不發。
誰料纔到鎮江便被認出來了,如此詔書不發徒惹人懷疑猜測。所以便又派人去南京,讓此詔書繼續傳遞,結果還是比我慢了一步到這裡!”
方應登時汗如雨下......這難道是真汪直?若是真汪直,自己剛纔不是對牛彈琴,而是不知死活的對虎彈琴啊。
PS:一個大章,本該昨晚發一部分當第三更,但分開看就沒效果了,所以早晨又寫了一段合起來發了。大家見諒!另外月票太可憐了,求支援!
遠離城市喧囂的小山村開起了一個小農莊這裡有七八年十多塊一瓶的茅臺,有七八塊的五糧液有機菜,有機魚蝦,有機煮羊肉,綠色環保味道好。本是中年離異失敗男,轉身成了悠閒農莊主。山村小農莊,名聲遠播。拖鞋汗衫芭蕉扇,晃晃悠悠一整天。一天一桌看心情,優哉遊哉小日子。李棟摸摸掛在胸口小物件,充滿能量了,該去1978年進貨了,一個2018年的中年男子,穿越四十年帶貨開農莊的小故事。
當醫學大佬穿越成了小寡婦,麵對嗷嗷待哺的三個小娃娃,顧清雪身懷醫神係統係統,手持銀針與閻王搶人,養最狂的崽兒,虐最渣的人!可誰想不小心惹來了邊疆出了名的鬼見愁戰神,對方有顏,有錢,有地位,拉著她就要回去當攝政王妃。顧清雪麵對某妖孽表示,已婚,有崽,不約!可誰來告訴她,為何她肚子裡出來的崽崽們個個有他的影子?二寶小呆毛麵對渣爹,逢人就說:“我家孃親博古通今,要爹爹作甚!”三寶小棉襖見人就炫:“我家孃親人美聲甜,有孃親就夠了!”唯有大寶成熟又淡定,看似毫不關心。直到,顧清雪從路邊撿來的親生小四寶大喊:“大哥,渣爹又來爬牆啦!”隻見上一刻還冷靜的大寶抄起了打狗棍衝出去,勢將孃親守護到底!
廢院裡,剛生完孩子,就被刀劍加身,要她們母子共赴黃泉?那就掂量一下是不是有這本事! 二十一世紀墨醫世家的家主,擁有至強醫藥係統,竟然淪落到當殘廢戰將親王的妃子?戀愛都冇談過,就有一個小龜蛋兒子了? 冷瀟頓時覺得人生充滿了新的挑戰,滿朝亂局,丞相父親的野心勃勃,翼王的冰冷猜忌,清公主的嫉妒謀害,都放馬過來吧,她從來都是遇強越強。
莫笑人間少年夢,誰不少年夢皇朝,談笑風云,羽扇綸巾,少年白衣,絕代傾城……
穿越平行世界,成為小鮮肉,女神係統加身!開局一不小心,走錯酒店房間了?大蜜蜜,你聽我解釋啊!係統加身,蘇辰在娛樂圈混的風生水起,就是這係統似乎有點不太對勁,怎麽全是三十歲老阿姨?簡直是……太對了啊!都說少女好,誰懂啊,阿姨才是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