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臨高啟明 第49節 白云山號

《臨高啟明》 第49節 白云山號

陳定在吳家休養了幾日,頭上的傷也好得差不多了。眼看著去臨高的日子將近,他亦是興致

他對傳說中的臨高很是好奇,原本也曾想過去臨高觀,順便看看有什麼掙錢的機會。

只不過后來為兵鋒所阻,家里又鬧出了變故。只能暫時撂下這個年頭。

沒想到,自己來廣州挨了一子,又丟了巨款,卻換來了這樣的奇遇!陳定原本就是心豁達之人,此刻有了明的前景,不但把南沙的事暫時擱下,連丟了二百兩銀子也變得不太在意起來。滿腦子想得都是怎麼辦廠。

臨高的種種,他過去也是聽過很多人講起過。不過那只能算是道聽途說,想來有許多浮夸之。老話眼見為實,他倒要親眼去看看這澳洲人的巢到底是什麼模樣,又有何等新奇的件。

這一日,企劃院駐廣州辦公室的干部送來了邀請函和船票。船票是大波航運的最新投海南-廣東航線運營的“號”。

隨著元老院在兩廣的統治日漸穩固,來往于海南廣東之間的旅客人數激增。這其中一部分是往來兩地之間“公差”或者“探親”的歸化民,但是“商務旅行”的客人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原本數量很的“自發移民”更是有了增長。這些移民即有謀生找出路的窮人,也有對中原局勢憂心忡忡,希來“桃花源”避難躲囂的富人。

從1636年開始,海南到廣東的航線客運量上翻了十多倍,大波航運原本客貨混載的模式漸漸不能滿足需求了,便專門改裝了兩艘大型運輸船,為專職的“郵船”。分別命名為“五指山”號和“白云山”號,目前暫且每周對開一班。

1637年的1月20日,陳定和吳毅駿在南門外的天字碼頭登上了白云山號。這白云山號原型是鐵骨木外殼的T1200標準船船,經過了一番改裝,部艙室設置也更偏重于載客。保持了帆裝的同時,還加裝了蒸汽機,平均航速可以達到8節。是海南-廣東航線上最大最豪華的航運班

Advertisement

按照元老的眼來看,標排1200噸的鐵骨木殼風帆船算不上如何的壯觀--畢竟他們捕獲的兩艘西班牙蓋倫的噸位也與之相近了。但是對于本地百姓來說,T1200依然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尤其是經過客船化改造后,甲板上多了一層建筑,增設了艦橋,最顯眼的自然是兩座黑煙滾滾的煙囪了。

“久聞大宋船堅炮利,果不其然。”吳毅駿嘆道。

舷梯旁的候船碼頭上,已經聚集了大批旅客。旅客們按照買的艙位不同,被分為幾個不同區域。象陳、吳二人的船票是二等艙的,人數不多,幾乎全是在茶社購買了特許的大戶們和他們的仆役和相關的陪同人員;三等艙室的人就多了不,看模樣大多是歸化民干部職工,亦有一些商人模樣的旅客;至于四等艙的候船區,那就人聲鼎沸了,烏泱泱的都是人,不但扶老攜,還大包小包的背著各種行李,口音也是五花八門。

最為昂貴的頭等艙候船區旅客人數最,較之其他各等候區,他們毋須在天等候,而是專門搭建的遮棚下等待上船,還有專人提供茶水。

“這澳洲人也真是吝惜,請咱們去還只給二等艙位!”陳定笑著低聲說道。

“若非如此,如何澳洲人?”吳毅駿亦覺得有趣,其實澳洲人雖然素稱“豪奢”,但是明的商人們早就看出在唯利是圖上二者其實是同類。

二人正笑,陳定忽然覺得腦后一陣起栗,似乎有誰在盯著自己,猛然回頭,卻又沒見到什麼異樣。

“世兄怎麼了?”

“沒什麼……”

這時汽笛鳴起來--上船的信號。聚集在候船區的旅客頓時起來。船員們和碼頭工作人員立刻過來維持秩序,引導旅客們從船左右兩條舷梯登船。

Advertisement

陳吳二人在船員的引導下來到艙室。因為T1200本質上還是一艘風帆船,所以船艙都在甲板之下,雖然有舷窗,線卻不太好。

“如此暗淡,怕是不能讀書。”陳定道。

“若要看書就得買船尾的頭等船票。”吳毅駿道,“船樓上窗戶多,地方也大。不過二等艙已經不錯了。聽人說四等艙在最下面的甲板,不但是通鋪,連舷窗也沒有,下去便是一團漆黑,白天黑夜全靠油燈照明。”

環顧四周,這艙室并不大,環境干凈整潔,布置得華麗巧。各種旅途上需要用到的一應俱全、茶備有放置在固定底座的熱水瓶和全套的搪瓷茶,還有綠茶、烏龍

茶、紅茶等諸般茗茶,全部分裝小包,甚至還備有糖果和格瓦斯。

“真是考究。”陳定看到靠著舷窗有一張小小的書桌,雖說沒有文房四寶,卻有固定的墨水臺和文盒,備有澳洲的筆和墨水,打開屜,還有一本整潔的印有“大波航運”和“白云山號”水印的便簽,紙質厚重潔白,讓他不釋手。

只是艙室的鋪位甚小,剛好容納一人起臥而已。兩個鋪位正好一主一仆居住。難怪這次考察通知上特別告知每人只能免費帶仆役一人。

吳毅駿帶著仆役回了自己的艙室,陳定便關照隨來伺候他的陳雸將行李收拾好,又從行李中出兩本書來,放在床頭,預備消遣之用。

船員此刻依次敲門進來關照:“船馬上就要開了!請大家都待在艙室里不要走,不要上甲板。不要舷窗。船艙不準吸煙!”

“這是何?便麼?”陳定指著每個鋪位旁用鐵架固定著的帶蓋子的白搪瓷圓桶問道。

“這是嘔吐桶。”船員說,“吐得時候接著。”

Advertisement

這邊只聽得外面汽笛連鳴三次, 整條船都震起來,即使在小小的客艙,也能聽到奇怪的嗚嗚聲。這第一次乘澳洲船的覺真是太奇妙了!

隨著震和轟鳴聲漸漸趨向平穩,船忽然一。陳定趕著舷窗往外看,只見船只漸漸正朝著江面而去,

“只恨不能上甲板一觀這難得的景!”

船到江心,因為今日天氣很好,便準許乘客上甲板漫步休憩,不過只限前三等艙。四等艙有固定的“上甲板時間”,每次半小時。

一開始陳定等人還興致,在甲板上漫步眺,然而船出了珠江口,風浪漸大,便漸漸地暈起船來。吳毅駿見狀,便趕他回艙室躺著休息。

這一躺,他就再沒起來,先是天旋地轉,接著便是大吐特吐,隨后的兩天兩夜的航程里,陳定一頓飯也沒吃,只是半夢半醒的睡在床鋪上,昏天黑地。迷迷糊糊間有人過來給他喂些又咸又甜的水。

忽然他覺到一陣晃,發現是吳毅駿在搖晃他的肩膀,他起來。

“快到了!你也趕起來收拾收拾,都啥模樣了!”

“我……我這是……”

“你都快睡了兩天了。船一會就要到臨高了。”吳毅駿催促道,“先洗洗臉,再吃點東西--現在不暈了吧?”

“倒的確不暈了。”陳定腦袋,原本昏沉沉的頭腦也清醒了,腸胃也發出了一陣鳴,他驚喜的發現:自己的胃口回來了。

“這次多虧了陳雸,”吳毅駿苦笑道,“我和小福亦是暈得七葷八素,這兩天全靠他一個人照顧我們。”

陳雸忙道:“這是小人的本分。老爺莫要折殺小人。我看定老爺也是了,要不要去拿些干糧過來點心?”

陳定這會得狠了,忙道:“要!要!拿我包里的曲奇餅來!”說著他發現上不知什麼時候蓋上了一條毯子,這灰毯子順異常暖和,而且織藝相當高超,但用料是什麼他覺不出來,不知道是不是吳毅駿的毯子。

Advertisement

吃過幾塊曲奇,又喝了一杯茶。吳毅駿便提議上甲板走走,吹吹風。

二人走上甲板,映眼簾的便是瓊州海峽,兩岸田地綿延,遠就是臨高,約間還有黑煙冒出,最近在廣州也出現了這種黑煙,聽聞這是澳洲水火之力所產出的,只是這臨高的黑煙比廣州的更多。

忽然間他聽見邊上有一陣子的說笑聲傳來,轉頭一瞧船舷的另一側有幾個穿著一式的澳洲人服飾的子。們都斜戴一頂棕小圓帽,上穿著一件棕澳洲小褂,領口出白的領子,前打著黑布條的結绦,而下則是穿著一條棕的打褶及膝,小上只套著一雙黑子,出了膝蓋。外面還穿著著一件長大褂,有人扣著口子,有人卻敞開著。

雖說是嶺南,到底也是一月的天氣,這澳洲人難道都不怕得老寒嗎?陳定早就聽說過澳洲人的奇風異俗--子的裝束是其中傳播最多,討論最熱烈的。畢竟這種17世紀無論東西方都沒有裝束著實驚世駭俗,又充滿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