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東宮福妾(清穿) 第25章 禁閉

《東宮福妾(清穿)》 第25章 禁閉

第25章

胤礽的確如程婉蘊所想, 為罰的事兒不大高興。但不大高興的緣由,和設想的大不一樣。

罰這事兒,他在答應的時候就知道躲不過去, 只是沒想到錯鬧出那麽大陣仗來了。康熙罰他們幾個對著祖宗牌位跪了一晚, 起來就讓抄書——論語、四書每人抄二十遍。從老大到老十,只要一個人沒抄完全都不許出來,還要求字跡工整、不許有錯字。

哈哈珠子、伺候的太監都不許進去, 更不許宮妃探視,上書房裏鋪了被褥,只許每日早晚準時人開了門遞進來餑餑和水。

老十字都還沒認全, 七八九年紀也小,能寫得也夠嗆,胤礽卻悟到了康熙的用意,在裏頭三天,先帶著老三老四先把弟弟們的份抄完,再抄自己的。

老十還想著嬤嬤□□, 從早到晚都哭,胤褆煩得不行, 想吼他, 又想到鈕祜祿貴妃那護犢子的潑辣子, 生生咽回去。

欺負了老十,額娘的日子就難過了。

胤礽看到他這樣就像看到小時候的自己,小時候每晚陪著他睡、他最依賴的嬤嬤其實不是淩嬤嬤, 那個嬤嬤患了急病死了, 他也是足足哭了大半年才緩過來。

于是他讓胤祉先背著老十哄著, 自己用枕巾給他疊了個布老鼠抱著睡,這是嬤嬤走了的那天, 他哭鬧不止,康熙給他疊的。

胤峨勉強接了,噎噎地說喜嬤嬤還會疊兔子還有老虎。

胤礽摟著他,默默幫他淚。

之後,由他做主,他們幾個大的哥哥流背著老十哄他玩,只盼著別他哭啞了嗓子,還得流替他喂飯穿

頭一天,各宮就來回派人打聽,阿哥們都好不好、吃得如何、睡得如何。鈕鈷祿貴妃無疑是最擔心的那個,一整晚都沒睡,總算等到邊嬤嬤來回十阿哥很好,太子帶頭和幾個哥哥一塊兒哄,才算一顆心落了地。

Advertisement

拿帕子摁了摁眼角,嘆道:“幸好太子是個心善的,咱們欠了毓慶宮一個人。”

第二天,太監們遞進來的餑餑就不同了。外邊瞧著都一樣,但都被各宮換了自家孩子吃的口味。

胤褆是惠妃親手包的牛餡,他一口就吃出來了,好懸沒把眼淚掉下來。

胤祉是白菜蛋餡,他一聲不吭,只管低著頭大口大口往裏塞。

胤禛也怔了怔,他的食籃裏混了兩種餑餑,一種是景仁宮常吃的豆沙餡,另一種卻是剁得極碎的醬餡,他過年時曾經在永和宮吃過一回,和德妃說過好吃。

他自記事起就養在佟額娘宮裏,只有每逢年節的時候才會去永和宮請安,德妃對他從來不過分親近,甚至為了避嫌,幾乎到了不聞不問的地步。

他知道自己的世,屢次為此失落,又屢次為這樣的失落而對佟額娘疚。

但今天,他終于知道,原來……原來永和宮也在默默地遠著他。

額娘……也在為他擔心。

胤祺也一樣,他收到了寧壽宮和翊坤宮悄悄混進來的兩樣餑餑,他悶不做聲地吃了,吃完他瞅了眼胤禟,那家夥正沒心沒肺地嘲笑胤禩憋紅的眼眶。

不用說,一定是衛貴人……位卑言輕,能遞進來這樣一餐飯食,更是難上加難。

胤峨也很開心,他吃到了喜嬤嬤做的紅豆餑餑,他頂頂喜歡吃了!他蹦蹦跳跳跑到二哥邊一看,驚訝地發現:“二哥,你怎麽和我的一樣?”

胤礽這才從怔忪中回過神來,笑了笑,老十圓溜溜的腦門:“回頭替二哥好好謝謝鈕祜祿額娘。”

這時,在場所有人才猛地意識到,唯有太子……沒額娘給他送他吃的餑餑。

小太監附在梁九功耳邊輕聲將上書房有關餑餑的事兒說了,梁九功聽完一言不發地擺擺手。把小太監趕走後,他往燈火通明的養心殿裏探了探頭,康熙還在專心批奏折,他不由心裏為太子嘆了一聲。

Advertisement

萬歲爺要罰兒子自要一視同仁,這麽多阿哥被牽扯,宮妃們都盯著,哪怕萬歲心裏偏著太依誮子也不好出來,何況他又正在氣頭上,如何想得到這些細枝末節。若是阿哥們都吃得一樣也就罷了,如今卻獨獨顯得太子……

儲秀宮裏,僖嬪本來都預備打點好了,最後卻沒送出去。看著那籃還有餘溫的餑餑,嘆了口氣:“都倒了吧。”

“主子……”

“本宮份尷尬,還是不要多此一舉了。”僖嬪坐在炕上,輕輕地說,“太子想來也不會怪罪的……”

并非赫舍裏皇後的親妹妹,出自赫舍裏氏小宗旁支,喚一聲姨母都是太子爺客氣了,如今特特送了去,不是太子和萬歲爺的眼嘛?

赫舍裏皇後在萬歲爺心裏是獨一份的,算哪個牌面上的人,如何敢與赫舍裏皇後相提并論,又有什麽資格代行母職?回頭一個僭越的帽子扣下來……

上書房裏,胤祉率先反應過來,笑著建議道:“不如咱們都放一塊兒換著吃?”隨後拎著食籃坐到太子旁邊,“二哥,我吃不下了,你幫我吃幾個吧。”

“二哥,你嘗嘗我的。”

“二哥,還有我的!”

“二哥……”

胤礽差點沒被餑餑埋了,但卻笑出了聲。

康熙故意把他們關在一塊兒,未嘗不是沒有想要他們“兄弟齊心”的念頭。起先他只要想到這又是皇阿瑪對他“兄友弟恭”的考較,便不由心生反

但真的關了三天三夜,那麽多兄弟睡在一塊兒,你挨著我,我挨著你,之前那些生疏隔閡,還有對所謂“半君”的敬畏,似乎一下就被打散了。

等抄完了書,就連胤褆出來的時候,都知道給老十拽一拽皺角了。

Advertisement

各宮早就打發了人來接,胤禛踩著小太監的背上轎時,眼風掃到不遠的樹下似乎站著一個宮,看著很是眼,他一時想不起來,等幾乎快到景仁宮門前才恍然。

那是德妃邊的宮

他掩飾住心尖一點點發,一如往常進正殿給佟佳皇貴妃請安。

佟佳皇貴妃摟著他左看右看地端詳,直言瘦了,一邊趕他去沐浴一邊讓膳房把專門給他留的那道椒麻進上來。

胤禩在後頭怯生生喊了聲額娘,佟佳皇貴妃也執著他的手溫言關心了兩句,才讓胤禛帶著他下去休息。

胤禩起先是由惠妃養,有一天康熙怒氣沖沖把人抱到了宮裏,之後就一直留在了景仁宮,也曾問過康熙緣由,但他三緘其口,也只好無奈作罷。

佟佳皇貴妃也不知惠妃是怎麽養的孩子,把好好的孩子養得像鵪鶉,乖巧有餘卻心防甚重,盡力照料,卻還是親近不了。

如今……時日無多,也沒有力去琢磨這個孩子心裏在想什麽了。

佟佳皇貴妃等兩個孩子走了,才把竭力忍下的一口吐在了帕子裏。

胤礽則被梁九功接到乾清宮。

康熙一明黃常服,坐在寬大的桌案後頭批閱奏章,見他進來磕頭,手下沒停筆,也不起,直到批完手邊的一摞奏折,才慢慢地出聲:“可知道錯了?”

“兒子知錯了。”胤礽伏在地上,額頭抵在冰涼的地磚上,不有些恍惚地想,其他兄弟們回去是如何的景象?

為儲君,本應以垂範,更不該對兄弟縱容無度……”

他猜不出來,大抵不會像他一般跪在這兒聽訓吧。

康熙自顧自教訓了太子一番,發現太子跪在那兒一,不由皺眉:“太子?”

“兒子知錯。”胤礽再叩首。

Advertisement

康熙沒有聽出胤礽語氣中的異樣,看著他似乎清減了些的影,心腸了下來,把剩下長篇大論的訓斥都咽了回去,最後嚴厲說道:“朕要你們學聖人之言,是期你們日後都能踐聖人之行,讀書貴在持之以恒,一旦荒嬉,再難延續!你心中得明白,你是大清的未來,連你也將讀書視為兒戲,這份祖宗家業朕還能托與你嗎?”

“是,兒子知錯。”

“起來吧。”康熙讓梁九功將太子扶起來,拍了拍太子的臂膀以示勉勵,“天也晚了,回去歇著吧。”

“謝皇阿瑪。”胤礽低著頭告退了。

走出乾清宮的大門,胤礽差點摔了一跤。

之前在祖宗排位前跪了一夜,兩個膝蓋都還腫著,今兒又跪得久了,膝蓋早已如針紮般刺痛起來,可他強撐著不想讓康熙看出來,是直到出來了才洩了勁。

何保忠提燈等在臺階下,見他走路子直打晃,嚇得幾乎連滾帶爬上前扶著,胤礽白著臉一瘸一拐地上了步攆。

回毓慶宮的路很長,要經過很多宮殿,胤礽讓何保忠附近轉一轉,他還不大想回去。

轉到翊坤宮附近,老遠就聽見了老九、老十一和六格格的笑聲,還有宜妃帶著笑的“幾個猴兒,慢點兒,慢點兒!”

胤礽擡起手,步攆便遠遠停在了宮巷的影裏,他靜靜地著眼前燈火明暖、笑聲朗朗的宮殿出神,好一會兒才說:“回去吧。”

何保忠噤若寒蟬,一個字都不敢多說。

胤礽回了毓慶宮,傳了晚點。不一會兒,膳房進上來一碗牛湯,是見的做法,湯底是豬骨的,只撒了蔥花和胡椒,拿上好的鮮黃牛現切,片得薄薄的,只用鹽腌一小會兒,就拿面裹了,在滾水裏快進快出地燙一下就撈出,又,卻又清爽沒膻味。

胤礽熱熱地吃下去一碗,只覺得凍了冰坨的心髒總算重新開始跳了。

他不用問也知道這是誰點的晚點,每次他只要擰眉頭了、不暢快了,那天端上來的膳食指定就著一子“程格格味兒”。

何保忠在一旁哈腰賠笑,他罵了一聲:“自作主張!”卻到底沒有阻止。

晚間,胤礽獨自睡在書房。

不由在想,人算不如天算,果然如此。

他答應胤褆帶著弟弟們去看布庫,其實是存著將徐元夢從明珠一黨的圍剿中撕扯出來的心思。這朝堂上大半的文臣都依附于明珠,徐元夢才華橫溢,了明珠的眼,他曾向皇阿瑪薦其遷詞曹直講筵一職,但徐元夢辭了。

一則他為太子屬,不願做背主之事;二則徐元夢不喜明珠擅政,本也不願與他多有幹系。近日,彈劾徐元夢私抹起居注的奏折忽然多了起來,恐怕便是得罪了明珠的後招了。

胤礽著實佩服明珠,他人已離京兩月有餘,卻仍有餘力縱朝局,明面上索額圖上的職頭銜比他多,實際上,康熙一切都更看重明珠!

他曾與徐元夢商議,寧願外放吃幾年苦,立下功績再回來也比被明珠一黨徹底毀了的好。他正好在琢磨怎麽能讓徐元夢犯個小錯,沒想到就這麽撞上了。

經過罰這幾日,他也從未那麽清晰地意識到,他其實一直都很想念額娘,哪怕他們都沒能見上一面。

可是,連這樣的想念,也不敢明說。

胤礽一夜未眠,第二日一早又被召到乾清宮見駕,他躬進去時,一三四五幾個阿哥竟也在,依次站在一邊,他疑地看了看幾個兄弟,他們也閃著眼波,樣子有點怪。

康熙盤坐在涼榻上,手裏撚著檀香佛串,不像生氣的樣子。

胤礽便也默默打了個千,站到一邊去。

只聽康熙對他們緩緩道:“你們都各自回去,讓你們額娘幫著好好給收收心。”

“是。”阿哥們齊聲應道,臉上都泛起一紅暈,躬告退。

胤礽正不明所以,就見康熙放下佛串,端起茶盞喝了一口:“德妃昨個伴駕,跟朕求了個恩典,說阿哥們會這樣貪玩胡鬧,可不就是個沒長大的孩子麽?等他知曉人倫、當了阿瑪,自然就知道責任在肩不敢輕忽了。所以,預備了兩個宮給老四,都是放在邊仔細看了有幾年的,很是乖巧伶俐……朕以為德妃所言有理,便傳了口諭給惠宜榮三妃并兩位貴妃,們都各自給兒子們著預備人。”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