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澤和章一玥分開後,王府奢華的馬車就駛了過來。
馬車接上自家主子便從橫街上直直飛奔回王府,路旁一應車馬路人見到車上懸掛的“六”字牌,均退避三舍。
六王爺兇殘的聲名在外,放眼天下幾人敢惹?
陸澤先回府沐浴更了,去書房召見了幾人議事,傍晚便進了宮。
書房前,陸澤穿著玄刺金蟒袍闊步走來。
“父皇睡著?”陸澤負手而立,問門口的前總管李公公。
“六王爺,您總算回來了,陛下可盼著您呢!現下剛睡沒多久,您且等等。”
李公公一臉褶皺,用極度親近地語氣回道,要不看是個公公,還以為他這是見到自家親兒子了。
“父皇近日可好?”
“陛下還是老樣子。前些時日聽說您下落不明,病了小半個月,虧得魏將軍悄悄傳來王爺您平安的消息,這幾日才又有了神。
王爺您這一失蹤,陛下可憂心呢,整日唉聲歎氣,奴才看在心裏,陛下這是擔憂您有個三長兩短呢。”李公公說著。
一把年紀的人,一說話就囉嗦地停不下來,眼看著就快潸然淚下了。
“老六來了?”書房此刻傳來低低的一聲。
“父皇,是兒臣。”陸澤一聽裏聲音立刻回道。
“王爺,您請吧。”李公公引著他走進。
**
一陣見禮寒暄之後,陸澤先將此次燕南黔地戰況、明州滄州被劫況向慶安帝詳細描繪了一遍。
慶安帝一聽便心下明了,這次侵的都是些頭小兵,完全不足為懼。
“皇兒是認為此次侵事有蹊蹺?”慶安帝雖然久病床榻,卻是心明之人。
“是!侵之事一來是借個幌子,二來是為查探我方兵力。”
陸澤將黔人在馬鞍山鐵礦停一百車,且明州刺史隻字未提之事,如實向慶安帝講明。
聽完後,慶安帝長歎一聲,帶著病容的臉此刻更是盡顯滄桑。
天下不太平,他這個皇帝當的不對。
“近年明州上報鐵礦產量已大不如前,如今看來是寡人太信王刺史了。原也是個小礦,本沒指給我們大燕貢獻什麽,卻不曾想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去給了黔人,幾年下來明暗渡之量恐非小數。”
天子雖不能聲,但慶安帝在陸澤麵前卻毫不掩飾自己的擔憂。
“父皇,黔人所得並非隻有鐵,還有大量白銀。”
“白銀?何人所贈?”慶安帝明顯沒料到黔人能有如此手段。
黔國不過是燕國南部一小國,占地小不說,地山丘壑,耕地極,每年用獵向燕國換得不糧食。
今年幹旱,耕地產,獵缺食後大量死亡,能被捕到的更是十分稀有。
百姓所獵之怎麽也得先勉強養家糊口才能有餘糧上繳朝廷,這麽一來黔國國庫今年十分欠收,無法緩解其國的災,才使得被境,侵犯燕國南部明州、滄州三個縣。
如今所查,黔人一取了鐵,二取了銀。那取糧就僅是九牛一的末等之事!
“尚未查明何人為之。”
陸澤沒抬眸,撒謊回道,本就沒有表的臉上也看不出什麽破綻。
陸澤向慶安帝瞞了三王爺趙明向黔人供銀之事。
一來慶安帝曆來不齒兄弟相爭,早早就立了太子;二來,他手裏目前所握證據有限,拿出來還不免打草驚蛇。
無論如何,得等到魚兒咬了鉤才能往上拉魚竿,暫時還不宜有作。
“黔人素來彪悍,現下有銀兩有武,明州那邊卻充耳不聞。皇兒有何打算?”慶安帝知他應是已有計劃,問道。
“我已安排人在明州監視王刺史一舉一,進出城的兵與銀兩皆有數目,明州能調之人有限,不足為懼。隻是……”
“隻是黔人目的並非明州一地,而是要我燕國皇城,取寡人而代之?”慶安帝接口道。
“恐是!若是取區區一個明州,黔人定不會如此大費周章刻意藏。
我燕國駐軍大部均在西部北部,若黔人從南突襲,過了明州、州,不足十日便能達都城。
都城雖有防衛,但不足以抵抗萬數兵。
西部和北部駐軍也得十五日才能回城,且前去送信也需幾日
屆時援軍到達,恐怕都城早已一片廢墟。”
陸澤將形勢一一道來。
“黔人之心不可不防。”慶安帝深以為然。
“兒臣恐父皇不安,已安排魏鵬去蘭州領三萬兵,先布五千於都城,其餘駐紮在城外,已備後患。
黔人雖彪悍,我軍亦個個是錚錚男兒,加上我們提前防備練,沿線設有監視,屆時隻需甕中捉鱉即可!
魏鵬已去有十五日,相信不出幾日即有消息!”
“哈哈哈哈……如此甚好,皇兒安排深得我心!甚好!”
慶安帝聽完陸澤的話,擰繩的眉頭終於舒展了,充滿病容的臉此刻被笑容占滿,病痛似乎都減輕了些。
父子二人隨後又討論了一些的防衛細節。
李公公進去添茶水時看到慶安帝神抖擻的麵容,真真是放了一百二十個心!
這幾個月來,慶安帝因著燕國東部水災,南部被黔人侵犯,自己病反複,已經許久不曾有過如此舒展的容了。
李公公眼見二人相,不住在心理歎:有六王爺在,真是好啊,雖是個冷臉冷麵之人,不像別的王爺大部分隻專心在爭權奪勢的事上,對國家安危的大事上智謀膽識皆是一等一的。
陛下總是為近年社稷擔憂,常常在他麵前長籲短歎,如今還能如此開懷大笑,確實是幸事。
有六王爺為陛下分憂,當真可謂是燕國上下之福。
臨了,慶安帝又提到七皇子封王納妃之事。
說是老七自己選了幾個人選,希六哥回來能參謀一下。
他這個皇帝老子還不如他六哥要,連問老七他選了哪幾個,老七都要保。
慶安帝講完後帶著吃醋的憂傷看著自己麵前這個冷麵兒子,心裏五味雜陳。
就他一個人能將那桀驁的老七治得服服帖帖。
不過要說滿意,他最滿意的兒子還是老六和老七。
可惜太子早已定了。
“父皇,兒臣想求一道賜婚聖旨。”陸澤沒理會慶安帝的淒楚眼神,一本正經地講道。
一朝變成三個崽崽的后娘,于靈兮也是極為無奈的。才剛嫁人就遭遇分家,這都什麼事呀?還好她早有準備,把娘家的東西都搬過來了……不過,既來之則安之,三個崽崽都很可愛,那就認真養養吧!至于孩子爹麼,她是真的不怎麼在意………
嫁到秦家第二個月,孟元元獨守了空房。不是夫君過世、遠行,而是他被親爹孃認了回去。 臨行前賀勘問她跟不跟去,她搖頭,他聽完轉身離去,再未回頭。給秦家留下豐厚田產做報答,也算了清。 孟元元毫不意外,所有人都知道,是她利用手段污了賀勘的名,他迫於清名才娶了她。既他不再是秦家二郎,這親事自也不作數。 如此,她安下心來,平淡度日。 不料一年後,秦家大伯輸光家產,更在外面簽了契書將孟元元抵掉。 走投無路,她只能帶着還未及笄的小姑千里奔逃州府,敲響了賀家的大門。 賀府高門大戶,嫡長子賀勘天人之姿,逸群之才,被家族寄予厚望,家中自然不會認他當初娶的粗鄙村婦。 賀勘本人也清醒,念着養家恩情,只在府中給人安置了個容身角落,卻從不理會。 直到一日,一女子在府中打聽公子書房,身姿嫋娜,嬌豔欲滴,衆人才知道,窩在後院的村婦真正模樣。 孟元元覺得小姑適應了這裏,去找賀勘商議:謝公子照顧,改日我便離開。 賀勘見人這段日子還算安分,清淡掃她一眼:留在府裏也無妨。 見她柔婉退下,他當她是答應下。 轉天,賀勘在後巷碰見孟元元,她正和老家來的竹馬表哥見面,商討回鄉。 第一次,賀勘覺得自己該親自管教一下這個妻子。 妻,死後亦要同冢而眠,她不知道?